“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在房價高到天上去的當下,找房子時總有那麼幾個小區讓你怦然心動,畢竟價格明顯低別人一檔。比如下面這種 :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當你心潮澎湃的點進去——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想放棄,卻又捨不得,畢竟位置不錯,價格還便宜。於是你小心翼翼的問了一下朋友公寓到底能不能買,朋友語重心長的的說: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一時間,公寓成了過街老鼠。

公寓到底能不能買?這還得從公寓的源頭說起。

為什麼會有公寓

為什麼會有公寓這種奇葩產品,都設計成住宅,開發商不是更賺錢嗎?

這個問題大家應該都知道,房子不是隨便蓋的。在拍地的時候,就已經規定好了土地屬性。市面上絕大部分產品無非是以下三種之一 :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那麼土地屬性是由什麼因素決定?

政府

這家最大的城市發展商,決定了城市整體規劃,也就意味著一個區域蓋多少房子,蓋什麼房子,什麼時候蓋好,政府都要起決定作用。區域開發的時候,政府自然會預先設計產品配比。

規劃商務區,拍辦公用地;商業中心,拍商業用地;居住區,集中聯片拍住宅用地 。在新城遍地的當下,開發新城是時代主流,為了避免出現“睡城”帶來的上班潮汐現象,新城不僅需要導入居民,也需要導入產業。所以政府在各大新城供給了大量辦公用地、商業用地。

然而新城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房子蓋好了,產業導入是一個長期過程。那麼問題來了,蓋好了辦公樓,沒有辦公人群入住,房子賣給誰?

正在開發商苦惱的時候,發現隔壁住宅項目火的一塌糊塗,而且價格還高兩倍。一不做二不休,我們辦公樓也改成住宅算了。畢竟誰也沒規定在辦公室放張床就是犯法的。

我們天天蓋房子的,通個上下水打個隔斷還不簡單麼。

我們天天賣房子的,做下包裝還不簡單麼 。

公寓有哪些問題

前幾天,萬科一公寓項目被央視曝光了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是,公寓不能落戶、沒有學區。除了這兩點,公寓還有其他問題嗎?

1、產權年限短

這個產權是土地使用年限,建築物產權是永久的。

住宅一般都是70年產權,辦公立項的商住產權為50年,商業立項的商住產權為40年。這個產權以拿地時間開始算,所以市內有些住宅項目交房時也僅有40,50年產權。

根據物權法,建設用地到期要自動續期,不過要補一部分土地出讓金。對於土地出讓金的額度,目前沒有統一政策規定。目前溫州和深圳都出現過土地產權到期的情況,續期20年的土地出讓金均控制在房價1%以內。具體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二條和《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不過話又說回來,目前中國普通建築設計使用壽命都是50年: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建築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50年之後房子就要拆掉,只是想跟大家說明,40、50年後的事情,太久遠太不確定了。

活在當下吧。

2、公寓居住體驗較差

先看一下公寓單層平面圖與住宅對比: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第一張是公寓,第二張是住宅

公寓單層戶數多,戶型偏小,缺少設計感;住宅單層戶數少,戶型設計合理。

另外,住宅一般都是封閉式管理,人車分流;公寓一般都是辦公樓式設計,開放式社區。

不過由於剛需住宅越來越少,對公寓需求越來越強烈,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品質與住宅類似的公寓,這些產品大家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3、公寓不能落戶、沒有學區

這個問題無解。

如果房子就是買來落戶的,買來給孩子上學的,肯定不能買公寓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公寓價格比較低吧,畢竟房子附屬價值少了。我們先看看房價都包含什麼:

房價=居住體驗+交通配套+商業配套+醫療配套+學區配套+社區配套+其他市政配套(公園等)+戶籍+安全感+通勤便利度+工作機會

學區房價格遠高於其他社區,就是因為學區配套溢價更高。

如果是不需要學區不需要落戶的購房者,為什麼要支付這部分溢價呢?

4、公寓水電費高於住宅且一般不通燃氣

各城市不同,大致民水3塊錢/噸,民電4-5毛/度;商水7塊/噸,商電1.1-1.2元/度。

這個統計過多次了,四口之家,一年時間公寓水電費比住宅貴3000塊錢左右。十年才3萬塊錢,與房價比起來,可以說忽略不計了。

沒有燃氣做飯確實麻煩一些,電磁爐炒菜顛勺都顛不了。如果必須得天天做飯,不做飯生活都覺得沒意思了,還是不要碰公寓了。

公寓的廚房大致就這樣子,通常為開放式,確實沒有住宅方便: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5、出手時稅費高

公寓出手時,主要成本是比住宅多一個土地增值稅,稅率如下:

(1)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部分,稅率為30%;

(2)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的部分,稅率為40%;

(3)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50%;

(4)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60%。

這個稅費是商業、辦公類產品都要交的,大家買商鋪的時候也要謹慎一些。

不過現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幾乎80%都採用做低甚至做平價格的方式避稅……

6、公寓首付比例高,利率上浮高

這個也是無解的問題,高就是高了。

通常住宅首套首付30%(上海為35%),公寓為50%

利率方面,通常公寓是住宅的110%左右。如蘇州住宅利率在基準利率上浮20%,公寓要上浮30%。

另一方面,公寓貸款只能貸10年,這樣月供壓力也會大一些。

公寓的優勢

話又說回來,公寓有這麼多問題,還是有很多購房者青睞,肯定也有自己的優勢。

1、價格便宜

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房價這麼高了,能有一個100萬在上海買2房的機會,誰不心動?

公寓的價格低,主要是開發商拿地價低。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這是蘇州市工業園區的土拍記錄。可以看到,同地段的商業用地,樓面價只有住宅的20-25%

大家都知道,現在房價高就是高在地價。所以通常情況下,公寓項目的售價只有住宅的50%以下,而且還能做成4.5米挑高loft產品,得房率140%,開發商照樣有利潤。

2、不限購不限貸

截止到目前,全國還有26個大中城市限購,要麼是需要落戶,要麼是需要社保。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學歷不高的購房者,門檻還是比較高。

公寓確實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在生活的城市立足的機會,雖然房子不大,但是能有一個小家也是蠻溫馨的。而且這部分購房者,可能也不需要學區。

3、不佔資質

最近有個朋友遇到問題了。之前在重慶投資了一套房子,現在準備在南京買房定居。發現是二套了,首付需要80%。

手裡沒這麼多錢。還好老婆之前沒有買過房子,要做首套只能是辦離婚。但是老婆死活不同意。

畢竟之前上海出現過這種情況。為了買房,辦理假離婚。房子買好後,男方不想復婚了…

目前各城市二套比例如下: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注:(南京蘇州比例是名下有貸款情況下)

公寓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不管買幾套公寓,之後再買住宅,都按首套計算。不知道以後計算房產稅時算不算套數,等政策吧。

4、公寓位置一般比較好

受益於政府的產業支持政策,辦公用地一般交通便利,商住一般都處於地鐵周邊或者交通幹道周邊。對於急需購房自住的上班族來講,買個價格便宜位置又好的商住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

5、loft產品利用率高

許多公寓採用Loft設計。雖然受限於層高,居住體驗有限,但確實是拓展了空間,利用率比住宅高很多。同樣是45平的房子,住宅只能做一個開間,loft都可以做一個兩房了,這對於預算有限的剛需客群非常具有新引力,畢竟100萬能買大城市的兩房,現在很難得。

值得一提的是,loft產品現在層高越來越低了。

之前北京公寓剛開始火的時候,層高普遍在5.5米,甚至更高。到2015年,大部分降到了4.5米,2016年限制在了4.2米。再後來,不允許高於3.6米了。

如果選擇loft產品,建議買裝修過的。自己裝修成本高,而且費時費力。開發商為了營銷,聘請的設計團隊,方案都不錯。

“酒店式公寓”真的是坑嗎?

6、投資回報率高

講到投資收益率,大家都會提到租售比的概念。各個專家通過租售比判斷國內房價過高,用的都是住宅數據。用公寓價格測算,租售比會健康很多。

以上海為例,同樣是400萬投入,如果買近郊的住宅,如松江、青浦,租金大概在5000-6000元左右。如果是入手市區公寓,或者持有多套近郊公寓,租金會在12000元左右,收益率能高兩倍。

會有人說住宅升值空間大。其實不然,在政府這麼明確的政策導向下,房價已經不會再高速增長了,能跑贏CPI就不錯了。

什麼情況適合買公寓

對比了這麼多,大家應該心裡有答案了。存在即合理,有些公寓項目賣的也不錯,說明還是有適合的客群。

那什麼情況下可以買公寓?

1、大城市被限購的年輕人

通常大學剛畢業,我們都選擇租房。如果父母可以支援一下首付,買套公寓過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主要有三點考慮:

第一,現在房租也很高,很多地方房租跟公寓的月供持平。與其都交給房東,還不如用來還月供。

第二,剛畢業一切都不穩定,後面不一定在哪個城市定居,即使是同城市,可能也會在區域上變動較大。這樣如果買了住宅,後面再換房子就是二套,首付壓力比較大。

第三,如果以後不出手,做投資也不錯,畢竟租金可以抵消月供,壓力不大。現在房價不會大幅增長了,長期持有,拿流動收益才是最穩妥的。

2、買二套給父母但資金不夠的購房者

很多人不在自己家鄉工作,就會面臨與父母異地的情況。工作幾年後發現,需要父母住的近一些,一方面養老需要,另一方面也需要父母幫忙帶帶孩子。

這種情況當然會有購房者買在遠郊,捨棄距離換一套住宅。但擺在面前的問題很現實,遠郊配套跟不上,通勤時間也過長。

很多朋友對養老有誤區,以為給老人住,買在遠郊最好。價格便宜,環境好,而且小區內住的都是老人,父母不會覺得孤單。

客戶見多了會發現,很多老人不想要這樣的生活。越老越孤單,老人反而不想住在太安靜的地方。老人熟悉的是街頭村口拉拉家常,走路買買菜。而且都是老人居住的小區,經常會有救護車進出,很多人心裡會不舒服。

3、預算不高但急需婚房的購房者

這種情況也比較多見。老婆最近懷孕了,也結婚了,但是沒自己的房子。買住宅可能只能買一房,家裡人口多,根本住不下。

這個時候折中一下,買一個50-60平的loft產品,裝修緊湊一些,做小三房沒有問題。這樣既能給孩子一個安穩的地方,父母過來照顧孩子也有地方住。

生活不容易,尤其是在大城市。

4、低成本投資

前面講過,市場已經跟前20年不一樣了。房價一天一變的時代過去了,接下來穩字當頭,不會大漲也不會大降。

這種市場情況下,租金收益就是大家最看中的因素了。房價不漲了,房租還是要漲的。而且還有一些公寓項目會有酒店託管,通常會有6-10%的收益,比普通理財強多了。

5、自己做工作室的購房者

辦公屬性的公寓,通常可以註冊公司。如果有自己創業、做工作室的打算,入手一套公寓還是不錯的,畢竟租別人的地址註冊,每月也會有大幾百的支出。

什麼時候公司做大了,或者改變人生計劃,改一下裝修還能做一個落腳的地方。

6、其他

還有其他一些不常見的需求,如陪讀、短期在該城市工作、大學生做宿舍等等,也可以考慮一下。

不適合買公寓的情況就不一一列舉了,很明顯的要買優質學區房、要落戶的,看到公寓就繞過去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