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宮裡養蠶採桑種植莊稼的曹皇后

她親自帶著宮女妃嬪,在皇宮裡內種植莊稼,養蠶採桑。 在皇宮中四十五年如一日,她恪守傳統道德和“母儀”清規,以賢德,為後代江山精心盡力。
在皇宮裡養蠶採桑種植莊稼的曹皇后

《禁苑種穀》,描繪曹皇后在皇宮裡種植莊稼。

曹皇后是宋仁宗趙禎的第二位皇后,其祖父曹彬是宋朝開國元勳。她自幼就有良好家教,熟讀經史,練就了一手好字,善飛白書。因出身於將相之門,她有大家風範,勇敢果決。十八歲奉詔入宮,第二年九月,被冊為宋仁宗皇后。

臨危不懼 夜半平宮亂

1048年正月十八的夜裡,仁宗正在曹皇后的寢宮休息,就聽到外面聲音異常。曹皇后警覺地馬上起來查看,斷定有叛兵。慌張的仁宗想出去看看發生了什麼,曹皇后抱住皇帝,勸他不可輕動,免遭毒手;同時淡定地吩咐緊閉寢官所有門戶,保護好仁宗,呼喚都知王守忠,命他帶兵入宮平亂。

叛兵在殿前亂砍亂殺,嬪妃侍女的叫喊聲響徹了寢宮,有太監稟報,喊叫聲是奶媽在打年紀小的宮女。曹皇后喝叱道:“你們還敢胡說!叛兵就在外面殺人!”

曹皇后把內監宮人集中起來,親手剪掉他們的頭髮,對他們說:“以頭髮為證,明日論功行賞!”安排他們把守宮門。曹皇后還估計到叛兵必定會放火殺人,於是命人提水在後面悄悄跟著。

在皇宮裡養蠶採桑種植莊稼的曹皇后

曹皇后像。

果不出所料,叛兵開始放火,蔓延的火勢眼看著就要燒燬宮門和簾幕,一直跟著的太監們當即潑水滅火,這才沒有釀成大禍。這一夜,宮人都爭先出力,後來都知王守忠帶領衛兵趕到,亂兵很快被消滅。

兵變平息後,朝中文武百官無不歎服曹皇后的處亂不驚,指揮有方,曹皇后那時只有三十二歲。

但仁宗不僅不念曹皇后之功,反而頒獎賞寵姬張美人,認為張美人立了功,甚至不顧大臣上書力諫,升張美人為貴妃。後宮及朝臣都嘆不公,大度的曹皇后卻一笑置之,並不在意。因此曹皇后更是贏得了上下敬重。

處處忍讓

曹皇后管理後宮,從不和其他嬪妃爭寵。被仁宗盛寵的張貴妃經常在她面前耀武揚威,侍寵而驕,謙和的曹皇后也不計較,反而處處忍讓。

有一次,張貴妃譖禮,想用曹皇后的儀仗出遊,仁宗讓張貴妃自己找皇后借,曹皇后欣然允諾。

曹皇后身邊宮女與衛卒私通,曹皇后按律判宮女死罪。宮女向張貴妃哀求,張貴妃向仁宗說情,仁宗答應免其死罪。曹皇后得知後,穿戴正式的服飾,莊重地覲見仁宗,請求依法處置宮女。她說:“如果不能依法,就無法整肅後宮風氣。”

仁宗讓她坐下,曹皇后堅持不坐,站著請求皇帝,直到最後仁宗下令,按規矩處置了宮女。曹皇后的公正謹慎,頗得宮人尊崇,後宮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條。

後來,張貴妃暴病身亡,仁宗竟然不顧及曹皇后,不顧群臣反對,堅持以皇后之禮葬之,又追封張貴妃為皇后。曹皇后都含辱忍之。

在皇宮內種植莊稼、養蠶採桑

曹皇后性格溫婉,長得慈眉善目,非常樸素勤儉。她最喜歡的活動就是親自帶著宮女妃嬪,在皇宮裡內種植莊稼、養蠶採桑。

在皇宮裡養蠶採桑種植莊稼的曹皇后

《後苑觀麥》,描繪仁宗皇帝來到後苑,在寶岐殿觀看割麥。

一次,仁宗皇帝準備在閏正月十五晚張燈結綵,再過一次燈節,曹皇后認為如此鋪張浪費,百姓會有閒話,於是再三講道理,勸說仁宗取消了計劃。在她的帶動下,後宮尚節儉之風。

垂簾聽政

1063年,仁宗駕崩,眾人嚎啕大哭,宮中大亂。曹皇后忍淚而起,下令封鎖死訊,宮內保持仁宗在世的樣子。一直到次日天亮,她與奉命進宮的宰相安排好一切,才公佈仁宗駕崩的消息,同時立英宗即位,曹後被尊為皇太后。

因身體病弱的英宗神智不清,大臣請曹太后垂簾聽政,暫且主持大局。在偏殿垂簾時,曹太后遵從祖制,從不獨斷專行,凡大事都召大臣們共同決策。她垂簾聽政一年,朝政井然,天下太平。

待英宗康復後,曹後立即還政於英宗,然後隱居深宮,再不過問朝政。英宗在位四年駕崩,英宗的長子神宗即位,尊曹後為太皇太后。

愛惜人才 為蘇軾求情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關在監獄,曹太后為之求情,她對神宗說:“我想起仁宗皇帝殿試中取中蘇軾兄弟,當時他曾高興地說:‘我為子孫們找到兩位宰相!’”她請求仔細審查案,避免蘇軾受人誣陷。她說,“從詩句中搜尋其過錯,即使有錯也是小錯。”後來蘇軾因此而得以免罪。

曹太后認為,祖宗法度不宜輕改,所以她竭力反對王安石推行新法,也主張罷相王安石。但當王安石成為眾矢之的時,曹太后還是叮囑神宗愛惜人才,建議讓王安石暫時離京外任,避免仇禍。

自從入宮 不曾單獨見孃家人

曹後孃家顯赫,為防止外戚干政,曹後嚴格自律,一直小心翼翼。

冊封皇后的當天,曹皇后的叔叔曹琮馬上上奏,辭謝皇帝的封賞:“既然成為皇后的親屬,我就不應該再受恩典。”另一個親戚曹儀,也自請辭去軍職。曹後執掌鳳印幾十年,曹氏家族沒有一位在朝中官居要職,只有她的一個弟弟在京外做官。

自從入宮,曹後再也不曾單獨和孃家人見面;即使有事需要見面,曹後為避免嫌疑,一定要有外人在場,不給旁人落下話柄。

曹後晚年時,神宗覺得她年事已高,想念親人乃是常情,提議讓其親弟弟曹佾入宮見面。但曹太后堅決不同意,她遵守祖制,外姓男子不得隨便入宮。

後來,神宗將皇宮門口求見的曹佾接進來,陪同他一起見曹後,這樣,曹後姐弟才得以見上一面,此時,兩人都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了。神宗起身離開,想讓他們共敘手足之情。結果他一出門,曹後馬上就讓曹佾離開後宮,她對弟弟說:“皇上已去,這裡也非你久留之地。”

結語

沒有子嗣的曹後天性慈祥,對英宗及神宗都非常慈愛。神宗對曹後非常孝順,他把曹後住的宮殿命名為慶壽宮。出去遊玩,神宗每每都扶著祖母;有時退朝稍晚,曹後就親自到屏風後等他,有時端著神宗愛吃的飯菜,等他退朝回來吃。

曹後晚年患水疾不治,神宗到她的寢宮來探病時,睡覺都衣不解帶。祖孫倆感情極為融洽,勝過親生。福壽六十四歲的曹後駕崩時,神宗哀痛至極。

曹後在皇宮中四十五年如一日,恪守傳統道德和“母儀”清規,無論是當皇后、當太后、太皇太后,她都以賢德,為後代江山精心盡力。曹後與仁宗合葬於永昭陵,諡號為“慈聖光獻皇后”,她是宋朝難得的賢明皇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