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建築先驅林克明

導讀:林克明是我國早期留法的建築專家,回國後積極從事城市建設工作。這位融會中西的建築師,一生為嶺南設計了眾多美麗的"瓊樓玉宇",賦予了廣州這座城市以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美學樣式。林老於1932年率先在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創辦了華南地區第一家建築學系,並親自主持教學工作以培養高級建築專業人才。後建築系併入中山大學,全國院校調整時又轉入華南理工大學,林老一直就在學校任教授,教書育人,數十年來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建築專業人才。

中國近代建築先驅林克明

中國近代建築先驅林克明

中國現代建築界素有"南林北梁"的說法。"北梁"是指梁思成,"南林"便是林克明。

林克明是東莞石龍人,是中國近代建築的先驅者,高級建築師,畢業於法國里昂建築工程學院,歸國後一直從事建築設計,是我國享譽甚高的大建築學家。在建築界,提起他,就像提起某位明星,可能普通老百姓卻不太熟悉,但如果提起北京人民大會堂、廣州中山紀念堂全國各地的人都知道,而這兩件"作品"都凝聚了林克明的心血。當然,老廣州還有體育館、華僑大廈、科學館、交易會展館(海珠廣場館、流花館)、東方賓館、人民大橋、白雲賓館、流花賓館等許多建築物都是他的"傑作"。此外,他還創辦了南方高等學校的第一個建築系,先後任廣州市設計院副院長、華南工學院建築系教授及該校設計研究院院長、廣州市政協副主席等職。並著有《城市規劃概論》《現代建築思潮》《建築設計原理》等著作。

中國近代建築先驅林克明

1918年,林克明入讀廣東高等師範學院英語系,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次年被選送到剛成立的里昂中法大學進修建築工程。1926年畢業於法國里昂建築工程學院。回國後為廣州城市建設立下汗馬功勞。從海珠橋起,沿海珠廣場、廣州市政府、中山紀念堂一直到中山紀念碑,這條長達12公里、貫穿南北的廣州中軸線,是廣州歷史脊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築風格和諧統一,體現了林克明獨特的設計眼光和深厚的建築美學素養。

中國建築學的起步姍姍來遲,到上世紀30年代初,國內尚無專門培養建築人才的學校,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的傳承還近乎原始的"師傳徒授"狀態。林克明留學歸來,面對這種狀況,積極四方奔走,創造條件,終於在1932年創辦了我國南方高等學校第一個建築系,這便是現在華南地區最知名的理工類高校——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系的前身。

作為建築界的知識先行者,林克明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在長達60多年的建築生涯中,從沒有停止過對建築藝術的探索,言傳身教,傳道解惑,從事學術教育工作長達60多年,直到1989年,林老還以89歲的高齡指導了最後一批研究生。林老一生辛勤耕耘,桃李滿天下,為我國建築界培養出了一大批英才,是建築學的拓荒者,也是積極進取的探索者。他曾說過:"實踐、探索、再實踐,不斷創新,是建築創作的必由之路。"這擲地有聲的話語,表現出他的人生準則和職業操守。他以令人敬仰的學術勇氣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為推動中國現代建築發展做出了畢生的努力。

林克明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即便到了晚年,依然老當益壯,奮戰在中國建築設計的最前沿。先後參與了華僑醫院、華工教學樓、廣州大學方案的設計,堅持每週兩次、每次三小時輔導研究生。並應深圳市委的邀請,參與了深圳城市的規劃。82歲那年,他提出了中大禮堂——梁球琚堂設計方案,被中山大學選中。1982年,他參與了廣州市總體規劃的研究。而此時,他仍身兼華南工學院教授、華工建築設計院院長、廣州市建委副主任、廣州市設計院顧問、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數職,工作和社會活動都比較繁忙,他這位白髮盈顛的老專家,依然是盡心竭力,書寫了自己輝煌的晚年。

1990年,年滿90歲的林克明,在廣州市設計院光榮退休;廣州市建築學會等5個單位,聯合舉辦了"林克明90歲壽辰祝壽大會"。同年,為表彰他在發展我國工程技術做出的突出貢獻,被獎勵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並頒發證書。

總結林克明光輝的一生,他生於憂患,遭逢亂世,經歷坎坷。但他志節高尚,不與流俗妥協,風骨錚錚,令人欽佩。林克明身上傳承著嶺南大地那份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崇尚氣節的愛國主義精神、容納百川的寬闊胸懷、潔身自好的廉潔精神、生生不息的變革精神、物物相依的集體精神,堪稱知識分子的典範。這位融會中西的建築師,一生為嶺南設計了眾多美麗的"瓊樓玉宇",賦予了廣州這座城市以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美學樣式,被公認為中國建築現代化的先驅者和偉大的城市設計家。

林克明主持或參與設計的標誌性建築:

中國近代建築先驅林克明

廣東科學館

中國近代建築先驅林克明

廣州市政府

中國近代建築先驅林克明

廣州中山紀念堂

中國近代建築先驅林克明

海珠橋

中國近代建築先驅林克明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中國近代建築先驅林克明

中山圖書館(舊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