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尖子生相比,中等生是因為缺了這2個方法,真的很有道理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出類拔萃,但現實往往會令人感到遺憾,就像我們身邊的孩子一樣,優等生畢竟還是極少數,大多數孩子學習成績平平,屬於“中等生”。

與尖子生相比,中等生是因為缺了這2個方法,真的很有道理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出類拔萃,但現實往往會令人感到遺憾,就像我們身邊的孩子一樣,優等生畢竟還是極少數,大多數孩子學習成績平平,屬於“中等生”。

1

中等成績往往可上可下,上去前景光明,下去可就麻煩了。學習中等的孩子,學習態度至少不差,有一些孩子主要是方法問題,而且大部分家長對孩子改善方法和習慣不夠重視。

“中等生”通常有這些特點:他們或是靈活而無序,或是仔細而欠活,或是會解而易錯,或是苦學而效差,成績不好也不壞,安分守己,默默無聞,但其實每個“中等生”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只要注意學習方法,揚長補短,就一定能脫穎而出,步入優秀生的行列。

記得我上學時,身邊就有這樣的同學,平時學習非常努力,埋頭做了大量的習題,付出幾倍於別人的時間來學習,但考試就是考不好,成績平平,始終都處在中等水平,學習勁頭越來越小,最後去了一所普通高中。這就是典型的“苦學而效差”型的中等生。

中學的考題結構都是7-2-1型的,70%是基礎知識,20%是綜合和靈活運用題,10%的題更靈活。“中等生”對於基礎知識應該沒有太大問題,除去粗心等原因,70%的分數差不多都能拿到手,提分關鍵就在30%的綜合和靈活運用上,這就要從平時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去下功夫。

方法+習慣=成績與能力。與優秀學生相比,中等生通常欠缺2個方法:總結歸納和注重自己的學習問題。

老師經常說:“有總結才會有提高!”。優秀學生的學習奧秘就是在做題中善於總結和歸納,他們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做一道題相當於其他人做了多道題。

與尖子生相比,中等生是因為缺了這2個方法,真的很有道理

同時對於自己不會做或做錯的題目應該準備一個錯題本,長期堅持下來,這樣考前複習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大大節約複習時間,提升複習效率。

總結歸納和錯題本是每年中考狀元經驗總結中經常提及的法寶(哈考網上可找到大量的例子),這兩個習慣不像認真聽講和勤學好問為大家所熟知,是一般學生容易忽略的。

無論是總結歸納還是錯題本開始時都需要家長幫助、督促,同時還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養成習慣。以數學為例,每天有5道作業題,一週30道,中等生通常隔天就有一道題不會做或是做錯,這相當於10%的問題得不到解決,考試100分的試卷最多也就能得到90分,再粗心一些,靈活性差些就是80、70分左右,如果每天都能把這些問題解決了,隔天一道,看似不多,但效果是明顯的,考試就能提高10分左右。在此基礎上再能去多做總結歸納,不多算,每週做一到兩次總結歸納,一個月6次左右,一學期30次,這就牢固掌握了30類題目,這樣就考試又能提高個十分左右,從原來的70,80分上提高到90分以上,這就由原來的中等生步入了優等生行列。

與尖子生相比,中等生是因為缺了這2個方法,真的很有道理

成績好了,家長表揚,老師重視,孩子嚐到了甜頭,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會進一步提升,學習和生活圈也會有所變化,對未來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如若家長放任不管,長期下去孩子的努力得不到回報就可能會產生自我懷疑,自信心下降,產生厭學等情緒,成績還可能會有所下降。

學習就像一場馬拉松,孩子跑多遠,我們家長也應陪著跑多遠,作為家長首先要重視總結歸納和錯題本等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其次不要老用“中等生”的眼光來看待中等生,今天的成績中等並不代表明天的不優秀,幫助孩子找出問題,授以方法,增強信心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與尖子生相比,中等生是因為缺了這2個方法,真的很有道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