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遂溪縣樂民鎮樂民城村(珍珠城名稱)的由來

遂溪縣樂民鎮樂民城村

一珍珠城

樂民城,又名珍珠城。 這座古代小城,三面臨海,一面連接陸地,方圓約一華

裡。城外開鑿兩條護城河,每條河寬12米,深5米,城牆高約8米,用土和磚石堆砌而

成,東、西、南、北方向各設一道城門。

據傳,宋代時古城這裡,村中綠樹掩映,井水清洌,村民主要從事漁業和桑蠶

業。 到了宋代末期,這裡已發展成為沿海農村集鎮,商賈雲集。 漁民出海,撈回蚌

母,發現內有珍珠以後,引起朝廷的注意,派人到這裡徵集珍珠,進貢宮廷享用。當

時,這裡海盜猖獗,朝廷徵集的珍珠往往被搶劫一空。 因此,朝廷為了保證徵集的珍

珠不致被劫,在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朱元璋便下令在此地建築城池。那時

朱元璋奪取政權不久,百廢待興,經濟拮据。建築此城,主要是靠當地的賦稅和徭

役。此城建了幾年,由於民怨鼎沸,不斷抗拒,最後只好草草竣工。 儘管這樣,這座

小城仍不失為一座獨具風格的“珍珠城” 。 該城建成後,朱元璋還發來御旨,表彰建

城功績,其中有句雲:“永樂民安”。當時官方便以其中“樂民”兩字,把這座珍珠

城命名為“樂民城”。這就是樂民城的由來。

湛江遂溪縣樂民鎮樂民城村(珍珠城名稱)的由來

珍珠城的古城門

湛江遂溪縣樂民鎮樂民城村(珍珠城名稱)的由來

珍珠城石龜碑記

湛江遂溪縣樂民鎮樂民城村(珍珠城名稱)的由來

建於宋代的文明書院

珍珠城,現在還可以清晰地看到當年鎮守官衙門的遺址。 在衙門的右側,有一

只鎮海石龜,身長約3米,寬1米,龜背植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碑文,詳細記載了古

城建築的經過。石龜的造型極其精美,龜身匍伏於地上,龜首微微往前伸,龜尾蜷

曲,形象生動逼真,栩栩如生,成為這座古代建築物的歷史見證。

珍珠城建成以後,由於朝廷的殘酷搜刮,珍珠池最後被廢棄。 樂民珠池廢棄之

後,作為封建統治階級徵集珍珠、防止盜賊劫掠而建的城池,雖然其歷史使命終結

了,但其卻為人民所利用。1922年秋,大革命時期廣東著名的農民運動領袖黃學増,

回到他的故鄉,在這裡播下革命的種子,發動黃廣淵、薛經輝、陳光禮等人組織丁

“青年同志社”,開展革命活動。1925年10月,黃學增又在這裡點燃南路運動之火,

很快便燃遍整個雷高地區。1927年6月,黃廣淵,陳光禮等人在這裡發動了震撼南路

的農民起義,在南路地區首先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英勇抗擊的第一槍。因此,珍琳

城不僅是一座值得緬懷的歷史古城,又是一座值得人們敬仰的革命英雄城。珍珠城的

革命鬥爭歷史,將永遠被載人革命鬥爭的光榮史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