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號稱千萬人大城市,為什麼感覺地鐵人流量少?

卿墨人生


蘇州主城區並不大,按照國家人口普查公佈的數據,蘇南地區的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市區人口相差並不大。所謂“千萬人口級別”的蘇州市,其實只是在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時,下轄的縣比無錫、常州多了一倍而已,剛“市管縣”那會兒,蘇州下轄6個縣,無錫、蘇州僅各下轄3個縣,到現在,這些縣要麼已經“撤縣設市(縣級市)”了,要麼已經併入大市變成區。所以說,蘇州一直以“千萬人口大市”“江蘇GDP第一”為由要死要活的喊要建機場,我一直是潑冷水的,1100萬人口分的那麼散,機場建南邊吧,北邊的張家港、太倉依然不方便,機場建北邊吧,南邊的吳江不如去虹橋機場坐飛機。機場建靠近老城區吧,跟無錫的蘇南碩放機場又太近。再說了,蘇州GDP雖然全省第一,但人均GDP還不如無錫。至於地鐵,其實也是一個道理,你主城區就那麼點人,除非以後地鐵市市(縣級市)都連通了,會有一些人,但也不會堵的跟那些真正意義上的大城市似的,人擠人。


媒體人楊壯波的落腳地


我在蘇州住了三年半,感覺基本原因是這兩個:

  1、蘇州的各個區域發展較為均衡,沒有落後的,人口密度相對來說比較接近,所以大家在哪兒住都是住,跨區人口流動(即較長路程)需求不算太大。大家找工作的時候當然喜歡離家近的,既然各區發展經濟程度接近,那何必跑到其他區去上班呢?

  2、從外地流入蘇州的人口中,大多會在公司附近五公里左右的區域購房或租房,在這個距離內騎自行車是更好的選擇,實在沒有必要去搭乘地鐵。我之前在斜塘租房住,距離公司的距離是騎車15分鐘,步行也才45分鐘的樣子,上下班基本上不用坐公交車,更不用地鐵了。

  現在我在鄭州上班,感覺鄭州的地鐵比蘇州要擠的多,主要原因還是各區域發展水平不一,相對來說金水、新區更強一些,其他地區較弱,導致大家都在金水、新區上班。另外金水、新區的房租很高,較偏遠的地方租金低一些,又導致大家下班後要坐較長時間的地鐵回家,於是這兩個地方的地鐵流量就特別大。


黑屋2


到過東南沿海所有地級市(因工作關係,北京上海都有長時間呆過),也到過華北、華東、華南、華中所有省會城市和大部分地級市,從1998年到2008年,在深圳(關內4年多,關外5年多)呆了10年,2008年舉家來到蘇州,到蘇州也有11年了。本人根據個人經歷,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純屬個人觀點,如有出入,敬請諒解):

1/蘇州一城四核(吳中吳江只算一核)+4個縣級市,經濟發展均衡,美景到處分佈,宜居環境都很優,工作和居住地相對較近,這樣減少了市民出行的概率,也減輕了上下班交通造成的擁堵。

2/蘇州經濟發達,居民比較富裕,家庭轎車已經普及,很多家庭擁有2部或以上。上班開私家車非常普及,出行也首選開私家車。因為道路規劃建設比較超前,非高峰期基本不存在堵車。這樣減少了地鐵出行。

3/公交系統特別發達方便,一方面表現是全:包括公交,有軌,地鐵,城際列車,高鐵,動車,公共自行車,出租車,滴滴網約車等,構成了一個立體流動的交通網絡。另一方面表現是密:不管哪種交通工具,車次安排的很多,不需要等太久。

4/蘇州電瓶車也多,小而靈活快捷的電瓶車也緩解了地鐵壓力,減少了交通擁堵。

當然,蘇州目前只開通了1/2/4三條地鐵站,如果今年12月1日3號線開通運營,明年及以後5/6/7/8號線和S1線陸續開通,蘇州的地鐵運輸功能會進一步提升,出行會更加方便,但整體不會像北上廣深那麼擁擠。

蘇州地鐵不擁擠是其他城市夢寐以求的現象,難道非要出門擠車、站行才好嗎?地鐵(包括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不擁堵,正是蘇州宜居的最好佐證。蘇州未來會更美,歡迎來蘇州定居。[鼓掌][鼓掌][握手][握手]


浪裡個浪006


這種現象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蘇州的發展太均衡了,發展模式不像一般的城市只有一箇中心,而是“四核一城”,四個核心分別位於四個方向:北部相城區高鐵新城,南部吳江區太湖新城,西部高新區科技城,東邊園區生態城,中間是姑蘇區的平江古城區。蘇州,沒有嚴格意義的市中心,但每個中心區域都很發達,人口分散,保留古城特色又不失現代氣息。目前開通的1、2、4號線把各個市區連到一起,周邊崑山、常熟、張家港、太倉等縣級市也有自己的中心區域,進一步分流人口,所以地鐵平時根本不擁堵。但週末,石路、察院場等站點明顯人流特多,因為節假日往古城和商業街的人數增加。未來的5、3,6直到9號線以及連接崑山到上海的S1等線路貫通,十幾條地鐵全部貫通後,蘇州大市將進一步成為一個整體,未來交通更加通暢便捷。

再者,蘇州人生活水平較高,私家車保有量很大,稍有點錢的人都有汽車,工廠也有廠車接送,外資集中的高新區有有軌電車。蘇州坐擁蘇E、蘇U兩個車牌開頭,在其他地級市是少有的。蘇州地鐵更加壓力小。



種花的小兔


蘇州人口分佈比較分散,老城區姑蘇區人口只有100萬左右,這個和蘇州城市規劃有很大關係,因為不古蹟多,老城區建築普遍2~3層高,人口容納能力不足。現在的蘇州號稱一城四核,北面是平江新城和相城CBD,東面是園區湖東湖西CBD,南面是滄浪新城和吳中CBD,西面是高新區獅山CBD,這個城市像個平底鍋,周圍高樓大廈,中間低平,人口分佈也是如此。下轄的四個縣級市佔了近一半人口,進一步使得人口更分散。從商業角度看,CBD比較分散,人口流動也是如此,蘇州地鐵人流量較少就不難理解。



zues220


(ง ˙o˙)ว作為蘇州本地人,我又可以來回答了。

蘇州軌交如果對比南京和上海,不管從肉眼還是正經數據都比不上的。

來看一組數據(來自蘇州軌交)

6月12日(星期三),線網總客運量97.2萬人次,1號線32.8萬人次、2號線32.9萬人次、4號線27.4萬人次、4號線支線4.1萬人次。 ​​​

才開通了三條線而已,其中真正輻射周邊的就2號線延伸和4號線。

坐地鐵的人數不少得啊。

但最近幾次坐地鐵也覺得人不如之前多,可能與331不無關係。

當然,除了通勤時段,到了晚上8點後,地鐵上基本隨便坐,這個也和蘇州人本身夜生活選擇偏向有關。

總結下我的看法。

1. 蘇州目前才三條線,還無法純依靠地鐵通勤。大部分人也不想開車但沒辦法

2. 除了高峰時段,根據以往來看也不會太過擁擠

3. 331後人的確少了

至於人多人少,最近在路上開車都覺得不如之前堵了。


閒聊裝修


我想到四個原因,分別說一下。

1)雖有千萬,但地鐵覆蓋城區部分人口不足五百萬(扣除崑山、常熟、太倉、張家港和吳江沒有接入的一大部分)。參考圖1

2)機動車保有量高,蘇州一千萬出頭的人口,三百多萬輛機動車保有量,幾乎和兩千四百萬人口的上海一樣多。參考圖2

3)電動車自行車保有量高,整個蘇州市電動車和自行車有750萬輛。

前幾年共享單車哪怕橫掃全國,但蘇州卻進不去(小黃車來了幾天就撤了),為什麼,因為蘇州早幾年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共用自行車網絡,不但覆蓋面廣,而且完全免費。

4)城市佈局合理。蘇州是全國所有大城市中最奇怪的一座:不知道市中心在哪裡。

參考圖3,因為地圖上的中心位置(姑蘇區)建築被保護,因此難以建高樓,商業和人流無法更高密度的聚集,所以圍繞著中心的四個角,各自建立起了自己的商業中心。

北面是平江新城(屬於姑蘇區)+相城CBD;

東面是園區湖西湖東CBD;

南面是滄浪新城+吳中CBD

西面是高新區的獅山CBD

這就是蘇州所謂的“一城四核”,除了古城區一片扁平之外,每個城區都有各自的中心,都有各自的性格。

沒有哪個中心有絕對的壓倒優勢(不過,現在園區慢慢跑出來了)。

所以,各個區的人,在自己的區短距離內,生活和工作就近都給滿足了。

這點也反應在房價上了,一般來講一個城市的房價越靠近市中心的地方房價越高,然後以市中心為圓心,呈現同心圓結構般,越往外圍房價越低。

而蘇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房價幾乎是平的(同樣園區最近領先了半個身位)。





心之電


蘇州,江蘇省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自古就有“人間天堂”的美譽。蘇州,確實是一座千萬人口的城市,只因眾多原因才導致所謂的“地鐵人流量少”等,下面我們歸納一下造成人流少的幾個原因。

蘇州地鐵線路少 下邊縣級市太強

2016年末蘇州市常住人口1062.5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02.24萬人。蘇州市戶籍人口678.2萬人。蘇州地鐵只覆蓋了四百萬人口的中心城區,單條線路的客流應該和人口差不多的長沙區別不大。下邊縣級市太強,地鐵交通線路並不發達,這個也是影響其地鐵人流少的重要因素。

蘇州高架快速路名列全國 相同人口的城市並不算堵車

據高德地圖《2018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361城市中,有61%的城市通勤高峰時處於緩行狀態,有13%的城市處於擁堵狀態,26%的城市不受通勤擁堵威脅。與2017年相比全國62%的城市擁堵同比下降,27%的城市同比基本持平,只有11%的城市擁堵呈現上漲。蘇州在此次“交通健康指數”中名列第23位。

蘇州城鄉經濟全國前列 人中就有一人擁有私家車

蘇州,可能是中國目前城市體系下最具爭議性的城市。18年全國城市GDP排行出爐,蘇州以18597億元排名全國第七,江蘇第一。距前一位天津只差200億左右,而領先後一位成都3000多億。作為前十中唯一一個地級市。蘇州的經濟實力有目共睹。


信陽同城


蘇州整體來說,窮人還是比較多。出門自當精打細算。地面公交發達。快速。大部分老蘇州人新蘇州人都願意乘坐地面公交。而不願意入地三層。蘇州產業居住佈局合理。多數職工不用長途奔襲。城市副中心也到處都是。不必到古城去購物,道路寬闊,高架佈局合理。私人擁有汽車度非常高,部分有錢人不享用公共交通。1600萬人,產業工人佔了一半居多。杭州不到1000萬。小老闆佔了一半居多。學生又佔了一半的一半居多。蘇州大學生少。


甘濤7


關於蘇州地鐵,作為在蘇州生活二十多年的人,坐地鐵次數非常少,一年都做不到2次,這個也是樓主不思其解的地方,我認為有幾個觀點,當然不一定正確,但是以我的瞭解來說,大致情況是,一、蘇州各地區發展均衡,人流量不是那麼集中,二、蘇州各地區停車也方便,停車費用也不是很高,像工業園區這邊停車場大多數免費停車2-3小時。路上交通除了古城區,一般擁堵情況很少,高架和環線規劃合理。開車比較方便。三、知道蘇州地圖人都知道,蘇州地鐵規劃非常不合理,線路設置有問題,重疊現象,另外不像北京,上海那樣規劃是回型或者井字結構,你看蘇州地鐵線路規劃亂七八糟,線路也不完善,到處斷頭路。四、蘇州地鐵商業店鋪更是一塌糊塗,開了倒,倒了開,好多都是做外賣的,就知道人流量多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