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朝代為什麼都會滅亡?

朝陽日暮


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最終都會滅亡,這主要是因為經濟發展與政治制度的滯後,產生的矛盾造成的。也就是說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不相適應造成的。無論是土地、人口、財政、社會腐敗還是外地入侵,甚至思想的頑固,其實都是王朝解體的原因。或者說國家的意願與人民的意願產生了矛盾,國家不能維護人民的利益,人民自然也就不會關心王朝的存在與否。

關於王朝滅亡的循環率毛澤東有這樣一段話。黃炎培在和毛澤東講話時談到了王朝循環週期率,毛澤東的回答是:“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在沒有實現人民監督的封建社會,王朝循環滅亡的原因,有以下幾條:


第一,土地與人口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導致封建王朝逐漸瓦解。中國在原始社會時期實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到了奴隸社會實行的是土地國有制,再到封建社會以後是土地私有制。從戰國的商鞅變法一直到清朝,中國的土地私有制包括三種: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農土地私有制和君主土地所有制。在任何王朝的初期,大多數的土地是掌握在農民的手中的,也就是說以自耕農土地所有制為主;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土地逐漸從這種人的手中轉移到地主的手中,地主手中掌握的土地逐漸超過了農民手中掌握的土地。而地主的數量遠遠少於自耕農,也就是說少數人佔有了大部分的土地。這就使得大多數的農民失去了生活的基礎,失去生存條件的農民只好通過戰爭的方式,爭取自己的生存權利。那麼能不能通過國家法律的形式把土地的所有權固定下來呢?實際上,封建王朝一直是這麼做的。但是隨著王朝時間的延續,人口的數量是越來越多的。就算地主不兼併土地,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沒有土地而失去生存條件;更何況地主是在不斷的兼併土地的。歷代封建王朝,都沒能解決人口和土地之間的這個矛盾問題。土地矛盾是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第二,王朝政治的腐敗導致社會矛盾逐漸激化並導致王朝瓦解。中國的奴隸社會實行的是貴族政治,貴族既掌握文化又掌握國家權力,與下層的平民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存在。高高在上的貴族理所當然的壓迫下層的平民,理所當然的貪汙腐敗,理所當然的罔顧法律。這就使下層的人民,生活極其困苦,社會矛盾極其尖銳。到了封建社會時期,貴族在慢慢的消亡。但逐漸的出現了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封建官僚集團,封建官僚集團以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識,高居於人民之上。對民間的疾苦絲毫不關心,他們最為關心的是自己手中的權力和事關本身的利益。為了自身的權力和利益,官員並不在意貪汙腐敗和歪曲法律。這必然又導致了政府和人民的對立,這種對立加劇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腐敗導致的矛盾雖然可以解決,但到了王朝後期的封建官僚集團並不想解決。封建官僚集團是一個利益整體,是通過壓迫人民來獲得自己的權利和利益的。腐敗是王朝瓦解的原因之一。


第三,中國政府從數字上管理社會的能力太差是導致王朝解體的重要原因。中國的封建王朝政府對國家的管理是大而化之的。只要國家的情況能夠過得去就行,從來不關心國家的精細化的管理。其實就算想進行數字上的經銷管理也做不到,因為中國的數學人才實在太少了。從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並把儒家思想作為正從思想以後,中國的管理層人才都是文科生。這些文科生出身的官員既對數字不敏感,又容易被下層官員糊弄。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實際上是很高的,但是統治者對於數學的教育並不重視。雖然出現了劉徽、祖沖之等大數學家,但是這些人的社會地位是比較低的。學數學既不能帶來實際的經濟利益,又不能提高人的社會地位,那麼學習數學的人就會越來越少。理科人才的稀少導致國家精細化管理的缺失,這種缺失導致了王朝的解體。

第四,政府財政收入的大幅度減少甚至是財政的崩潰是國家的運轉停止是導致王朝解體的又一原因。封建王朝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於農稅,只要種地的農民能夠正常的繳納賦稅,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有保障,國家的運轉就會正常;但是中國的自然經濟的發展模式下,農民的土地逐漸的被地主兼併,失去土地的農民是沒有能力向政府繳納賦稅的。財富都去了哪裡呢?實際上財富並沒有消失,財富都被兼併農民土地的地主剝削去了,被政府那些貪汙腐敗的官員剝削去了。也就是說,貪汙腐敗的政府官員和擁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奪走了原本應該屬於政府的財富。這必然會導致政府財政收入的減少,政府財政收入的減少必然會使政府的運行受到阻礙,政府的運行受到阻礙社會的發展必然會變慢。要知道一個沒有錢的政府是沒有存在的經濟基礎的,財政崩潰的政府是沒有能力解決已經出現的社會問題的,社會問題不解決,王朝必然會崩潰。也就是說財政的崩潰必然是王朝解體的基礎原因。



第五,外部的侵略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和社會矛盾。內憂和外患雙重作用下,才會導致王朝的滅亡。只是內憂或只是外患,是不能導致王朝迅速滅亡的。在內憂出現的時候,總是伴隨著外部的侵略戰爭。中國王朝面臨的外部侵略戰爭通常是來自於北方的少數民族,漢朝時期的外部威脅來自於匈奴,唐朝時期的外部威脅來自於突厥,宋朝時期的外部威脅來自於契丹,明朝時期的外部威脅來自於蒙古。這些外部的威脅雖然對王朝的危害很大,但是如果沒有內部的因素是無法起到很大作用的。北方的少數民族之所以能夠通過戰爭的方式滅亡封建王朝是因為封建王朝內部的政治太過於腐敗,最重要的是因為王朝的財政無法支撐國家的存在了。財政收入減少使得政府不能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活動以抵禦外來的侵略,反過來外來的侵略又惡化了政府的財政狀況。最終外來侵略加上內部的社會矛盾,導致了王朝的瓦解。



最後,中國的儒家思想使統治者固守原有的統治模式,導致中國的王朝毫無變化的進行重複。儒家的儒生在政治上的理念一直是抱殘守缺,極其害怕任何一點的改變。既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過去是有效的,那麼現在就應該繼續沿用;既然自然經濟在過去是有效的,那麼現在也應該繼續沿用;既然抱殘守缺能夠一直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那麼更應該繼續沿用;既然可以大而化之的管理國家,那麼還是應該繼續沿用;既然以前不需要數學人才進行精細化的管理,那麼現在應該一直沿用。所以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實際上一直在不斷的重複與輪迴。直到中國在明朝中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才是中國出現了前進的動力。

總之,無論是小農經濟,還是腐敗的政治制度;無論是粗放式的管理,還是守舊的思想;無論是外部的侵略,還是內部的憂患。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根本動力,要有與之相匹配的生產關係。如果不能建立起來與之相匹配的生產關係,那麼只能對生產力進行破壞,減慢生產力的發展速度,以延緩王朝滅亡的時間。延緩滅亡,但最終要滅亡!違揹人民意願的最終要滅亡。


歷史緯度


封建社會,每個朝代都是“家天下”,土地是他家的地,人是他家的子民,軍隊是他家的軍隊。國家就是皇帝他們家族的。在這樣的國家,法律由他們制定,利益按照他們意願分配,老百姓能不能吃飽,能不能穿暖,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他們要的永遠是政權。但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當人民連吃飯和穿衣都沒有保證到時候,就要造反,就會改朝換代。每一個朝代,開始的時候,休養生息,人民生活會相對好一點,但是時間一長,又出現吃不飽,穿不暖的反覆。接著又是農民起義,週而復始,不斷循環。新中國的成立,不是簡單的改朝換代,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的意志就是國家意志,人民的利益就是國家利益。就像毛主席所言,新中國可以靠人民監督的民主方式,避免出現歷史上的“週期律”。


Lcg112233445566


私慾無極限,利已破底線。役民不嫌狠,神仙也要癲。子曰:刑不上大夫,國危。禮不下庶民,國災。。歷代掌權者都不願意克已,既得利益者都不願意濟民。只求自已威勢滔天快活無邊,哪管民眾心似油煎苟延殘喘?!到最後,橫豎都是死,那麼大家一起死!死中求活九死一生者改國姓。。。。。。。。。。。。(我們可否把“禮”字改成“利”字?以符合時代環境,經濟語境?)


易動塵念


人與自然循環週期定數,是生與亡週期,沒有永遠,永恆宇宙不過大於此。我們談自然的存在始末,沒有不落的太陽,風雲過後的明郎,寧靜背後湧動,不是它能擺動呼換而定,而是去數生由定律,新陳待謝,有生就有亡,立新復舊,不破不立,興盛必衰老死必然規律,自然不可戰勝的力量,就象大海的浪潮。人,生活活動習性變化如此,人文生存同樣如此,哲理生存更如此,激烈運行使於風雲突變,人類生生不息,緩緩而終,這才是千古不變真理。


陳釀白酒


不只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會滅亡,從世界來看任何一個政權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滅亡,誰都逃脫不掉


心無止境ghyo


封建是世襲制一人當皇子孫承接開國必盛是因其在戰火風雨中成長的而後來溫室之苗當然一代不如一代但唐有開元中興明有中興不過封建制度決定換期象清朝康庸乾到末代溥儀已經不象樣了


用戶2893461106660


簡而言之,客觀上人的壽命是有限度的,也就是說沒有長生不老的人,主觀上人都是有缺陷的,也就是說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而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大都是封建專制的家天下,這就從根本上註定了它只會代表自己個人或者說本家族的利益,而不可能代表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長此以往不平等不自由等內在矛盾只會日積月累導致國力逐漸消弱進而在激烈的外部競爭中敗下陣來,縱觀歷史,中國的朝代滅亡無不是長期的內憂外患所致,儘管也有過個別的明君賢相也不過是繁榮數十年,正如常言說的富不過三代,現如今放眼世界,也只有那些能夠真正做到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的國家可以長期保持競爭力


塞外長天


那個朝代又不會朽壞,過去,今天,未來,千般一律,一切都要順應自然,如日升日落,如江海潮水潮起潮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