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鄧學平:從十堰貧困山區走出的知名大律師

「十堰」鄧學平:從十堰貧困山區走出的知名大律師

□特約撰稿 秦嶺

2019年初,一篇名為《一葉一沙一世界》的辯護詞火遍全網。有人初步測算,這篇辯護詞的閱讀量可能會達到驚人的7500多萬人次。這篇為陝西漢中張扣扣案所撰寫的一審辯護詞,旁徵博引、縱橫捭闔、引古敘今,不僅在法學界引發熱議,而且讓千千萬萬的普通民眾也參與進了對這個案件的討論。

這篇辯護詞,出自前資深檢察官、著名律師鄧學平之手。這個從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六郎鄉一個叫榆樹窪的偏僻小山村走出來的律師,已經成為中國律師界的翹楚。

學霸與檢察官

鄧學平出生的鄖西縣六郎鄉榆樹窪村,是一個自然條件惡劣的不毛之地。家裡人口眾多,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2001年,鄧學平考上上海財經大學,被法學院錄取。2005年,鄧學平大學畢業,一次性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司考成績是當年上海市第二名,也是上海財經大學有史以來的最高分。

2007年,鄧學平研究生畢業,考取了檢察官。由於法學理論功底深厚,他很快成長為單位的辦案骨幹。

工作不久,鄧學平主辦了一起村支書受賄案件。當時,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偵查後認定了兩個罪——濫用職權罪和受賄罪。鄧學平審查下來發現,該案件只夠受賄罪,濫用職權罪主體身份不符。

「十堰」鄧學平:從十堰貧困山區走出的知名大律師

由於檢察院內部爭議很大,最後這個案子還是以兩個罪名起訴到法院。法院庭審的規格很高,審判長是分管刑庭的副院長。被告人翻供,偵查人員出庭,當庭播放錄音錄像,證人出庭交叉質證,數十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出庭旁聽,而公訴席上只有鄧學平一人。後來,法院一審判決濫用職權罪、受賄罪都不成立,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決村支書二年有期徒刑。

鄧學平認為,村支書在特定情況下是國家工作人員,於是力主提出抗訴。最終,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採納了抗訴意見,以受賄罪改判該村支書五年有期徒刑,與鄧學平的個人意見完全一致。當時他撰寫的抗訴書被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領導稱為“最近幾年看到的寫得最好的一份”,並被蘇州市檢察院作為範文推廣,供全市檢察干警學習。

2011年,鄧學平主筆起草了全國基層檢察院第一份非法證據排除規定。後來,他還執筆起草了《江蘇省檢察機關排除非法證據規定》。而現在,非法證據排除已經上升到黨的文件的高度,體現在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裡。

七年檢察官生涯,鄧學平以國家公訴人身份先後辦理過近千起訴訟案件,其中包括大量貪汙賄賂、瀆職侵權、合同詐騙、非法集資等經濟犯罪案件,辦理的江蘇省第一例精神病人強制醫療案件更是轟動一時。檢察院工作期間,鄧學平先後兩次被記個人三等功,獲得的各種榮譽證書摞成了厚厚一堆。

律師與意見領袖

2014年6月,32歲的鄧學平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辭去蘇州市某區檢察院公訴處副處長的職務,加盟上海一家律師事務所,做起了律師。

律師職業面臨的誘惑很多,陷阱也很多,鄧學平的與眾不同之處是他能堅守底線。“不死磕、不勾兌、不誆騙”,就是鄧學平給自己律師生涯設定的底線。這些年,鄧學平代理了大量中紀委批示督辦、公安部掛牌督辦、紅色通緝令海外引渡等重特大案件,有些案件被舉國關注,但鄧學平律師的辦案工作受到了司法機關和當事人的一致好評,他至今仍保持著零投訴的執業記錄。

“合法合規的掙錢,是律師職業歸屬感和榮譽感的源泉之一。但法律人不是搬運工,不是裁縫,必須要心懷憐憫和正義,不能簡單的淪為司法民工或者賺錢機器”,鄧學平告訴記者,他每年都會承接幾個免費的法律援助案件。“正義之光必須能照進弱者的心靈”。

的確,律師是社會的觀察者和守望者。辦案只能推動個案的正義,而寫作的影響則更為深遠。

從大學就開始投稿的他,先後在《中國刑事法雜誌》《犯罪研究》《法學家茶座》《中國檢察官》等權威雜誌發表了大量專業論文。當律師後,他又擔任《新京報》、財新網、澎湃新聞網等多家媒體的特約專欄作者。鄧學平連續四年被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的正義網評選為“年度影響力博主”。此外,鄧學平還是微博和知乎大V,利用各種零碎時間在網上普法。2018年,他被新浪微博評選為“法治中國影響力人物”。這些文章,部分結集出版為《法影下的中國》《給正義一點時間》《精英的浮沉——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等著作,鄧學平已漸漸成為法律行業內的“意見領袖”。

「十堰」鄧學平:從十堰貧困山區走出的知名大律師

學者與法治傳道者

“鄧律師,我感覺我的法律思維訓練不夠,我該怎麼彌補?”

“鄧律師,您說文字表達是律師的基本功。可是我該怎樣提高文字表達能力呢?”

在上海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寬敞的會議室裡,很多青年律師爭先恐後地向鄧學平律師提問。他剛剛在這裡舉辦了“從零到優秀:青年律師該如何成長”的專題講座。

鄧學平常年在全國奔波,但鄧學平告訴記者,“我願意把自己的人生思考和職業感悟,分享給那些願意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努力奮鬥的年輕人”。在辦案之餘,他除了經常為同行講課,還擔任多家高校的兼職導師,將自己的思想和經驗,通過授課的方式傳遞給未來的法律人。

他陸續被聘任為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政法學院的兼職碩士生導師,還擔任華東師範大學法律教育與法律職業研究院研究員。

“我很喜歡聽鄧律師的講座。這次我是專門從同濟大學趕過來的。富有人文情懷,有專業,有高度,能夠打通理論和實踐的隔閡。每次聽您的講座都讓人受益滿滿。”鄧學平律師在復旦大學做完關於張扣扣案的講座後,一位同學在鄧學平律師的微博下面留下了這樣的評論。

2018年3月23日下午,“鄧學平法學教育基金”捐贈簽約儀式在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法商北樓一樓報告廳舉行。這筆專項基金將用於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學生的科研獎勵以及學科建設,包括資助開展學術活動和年輕法學教師的著作出版等。在此之前,鄧學平還在他的母校上海財經大學設立了“鄧學平獎學金”,用於獎勵那些品學兼優的學弟學妹。

“長遠看,法治是一個國家成功轉型的關鍵。而法治建設的源頭在教育”,鄧學平律師對記者侃侃而談。用自己的微薄力量,推動中國的法治進程,這就是鄧學平律師的“初心”。

“司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藝術,而不止是簡單的比照法條輸出判決。司法要輸出的是正義,而且是要帶著人性溫度的正義。”

“衡量一個國家法治化水平的,不是立法數量的多少,而是立法的精確化程度和司法的審慎化程度。”

這些充滿智慧的語言,經常可以從鄧學平律師的著作或文章裡找到。作為法律人,鄧學平不只是把法律當做賺錢謀生的工具。

鄧學平律師很忙。但無論再忙再累,他每年總要回幾趟十堰。因為這裡是他的故鄉,這裡有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他是一個懂得孝道和感恩的人,在編修族譜的工作中他也是慷慨解囊。他告訴記者,他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是十堰人,並且會一直以此為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注:13807280110,報料電話:0719-8110110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