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百年前就蓋了許多高樓大廈,為什麼近幾十年卻很少建了?

九牧林89215051


美國是摩天大樓的誕生地,在上個世紀世界上最摩天大樓位於美國,紐約和芝加哥最著名的摩天大樓城市,世界最高建築的王冠一直屬於美國。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亞洲國家開始持續建造越來越多的摩天大樓,迪拜、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目前的速度,幾年內中國15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總數將是美國的4倍,美國現在最高的大廈還是始建於1970年代的老建築,那麼,為什麼美國不再建造最高的建築呢?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

(圖:天津周大福中心)



技術難度

摩天大樓的高度明顯受到技術的限制,例如,在20世紀30年代,帝國大廈是當時技術所能處理的最高建築。到目前為止,美國建築公司還沒有建造過一幢超過500米的摩天大樓,尚不清楚他們的技術是否能完成這麼高的建築。在建築領域,中國是世界領先的,截至2019年,中國的建築公司已經在自己的國家建造了超過7座500米高的摩天大樓,而且還在其他一些國家建造超高層建築。

不僅如此,隨著中國的技術積累,建設速度變得更快,一個建築通常需要五年才能完成,但使中國的建造技術可能只需要三年,一個超級高樓可以在一年內建成。其中一個例子是在吉隆坡Exchange106項目,該塔應該是在2023年之前完成,但是中國建築公司承包建造塔樓,預計竣工日期提前預計到2019年,而且這還被完成了,因為該塔的確在2019年9月完成。相比之下,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一座417米高的建築,花了8年才完工。可是現在美國不可能把高樓大廈的建造任務承包給中國建築商,因此美國現在能不能建造這麼高的大樓都是一個問題。

千萬別說美國技術發達所以建高樓沒問題,要知道建造超級大廈不僅要有理論技術,還需要有實踐技術,所以沒有經驗的話,就算是美國也很難完成這種跨越。


聯邦航空管理局對建築高度的限制

美國罕見地在全國範圍內對各種人造建築物的高度進行了限制。聯邦航空管理局不允許建成高於609米的摩天大樓,因為這會讓航空公司更安全,而且美國部分城市機場建在離城市中心很近的地方,比如在西雅圖和邁阿密,摩天大樓通常不能高於300米。新加坡其實也有類似的規定。

缺乏可用土地

在中國,許多高樓大廈都建在平坦的土地上,例如上海浦東新區、天津餘家堡區和西青區的摩天大樓。然而在紐約或洛杉磯等美國城市,其建築物密度遠超人的想象,我曾經去過兩次美國紐約,雖然我在上海待過好多年,但還是被紐約的高樓大廈震撼了,不是它們極高,而是這些大樓極密集,你走在街道上抬頭只能看到一線天,大樓和大樓靠的十分近!

所以想找到一個新的摩天大樓平地並不容易,在大多數情況下,開發人員必須先購買土地的老建築,然後拆除,更高的建築物通常需要更大的基地,這意味著開發人員需要購買更多的建築,所以要建一棟摩天大廈可能需要拆除兩到三棟老樓,甚至更多。從技術上講,他們仍然可以建造最高的建築,但高昂的成本仍會讓許多開發商望而卻步。

(紐約密集大廈群)


反對者眾多

在舊金山等一些城市,投在附近住宅建築上的陰影總是會阻止摩天大樓被批准建得更高,例如,Salesforce大廈最初的計劃是370米,但由於陰影問題被人投訴抗議,最終建造計劃只能縮小到326米。在紐約市,第57街新建的超高層建築給中央公園投下的陰影也引發了一些抗議活動。據報道,紐約市藝術協會正在尋找一種方法來遏制紐約市的超高建築熱潮。

唐納德·特朗普曾計劃在1985年在紐約市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名為電視城塔,該大樓設計為510米,有130層,它計劃建在西66街的河畔。特朗普還讓全國廣播公司(NBC)簽約為他的大樓的主租戶。然而,一些當地社區組織不喜歡這座建築,反對特朗普的提議,最終導致該提議被取消。

(特朗普和他的摩天大廈計劃)

沒興趣

眾所周知,發展最高建築的主要動機之一是提高城市的形象和聲望。對於美國來說,這個國家的許多城市已經在世界上很出名了,他們不需要一個最高的建築來提高知名度。芝加哥曾經有一些摩天大廈方案,比如世貿中心,南迪爾伯恩7號,郵政雙子塔,不幸的是,這些項目背後的開發者並不是大玩家,最終失敗。而一些有實力的玩家,比如一些科技巨頭,如Facebook和蘋果公司,他們更喜歡把校園作為他們的總部,科技巨頭擁有的超高的摩天大樓只出現在電影中,比如在《神奇蜘蛛俠》中,Oscorp的總部在一個叫Oscorp大廈的摩天大樓裡。2019年6月,有報道稱,Facebook計劃在紐約中城建造一座超級高塔,作為其在紐約市的辦公場所。然而消息傳出後不久,一名知情人士告訴彭博社,Facebook從未認真考慮過這棟建築。


世界上許多大型合作相信一個很高的摩天大樓可能傷害他們的業務,一個例子是西爾斯,西爾斯集團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集團,可是西爾斯大廈建成後,沃爾瑪和其他零售商開始逐漸超過了它,最後西爾斯不得不賣出。所以香港房地產大亨李嘉誠(Li Ka-shing)有意將其集團的總部建得比附近的中國銀行大廈(Bank of China Tower)還矮。

(深圳平安大廈)

沒錢

沒錢仍然是摩天大樓發展的最大敵人,尤其是在勞動力非常昂貴的美國。前世界最高的建築帝國大廈是在勞動力非常便宜的時代建造的,大多數工人是移民,現在美國的建築工人大多是當地的美國人。迪拜的哈利法塔耗資15億美元(15億美元及其周邊設施),在美國,即使是426米高的432公園大道也比這要貴得多,它也比哈利法塔苗條得多。如果哈利法塔建在紐約市,將耗資至少30億美元。

此外,中國建造的摩天大樓大多由開發商自己出資,這些開發商大多是國有企業,這些公司為他們的項目提供融資並不困難。但是在美國,摩天大樓建設資金來自個人投資者和貸款機構和一些投資銀行一樣,資金的缺乏將導致取消或推遲項目。

有錢的公司,比如蘋果公司更喜歡建造一個只有4層的環形結構,耗資50億美元,這就是現在科技巨頭們的新愛。這並不是說摩天大樓現在不受歡迎,一些著名的公司仍然想建造摩天大樓作為他們的工作場所,摩根大通計劃拆除他們目前在紐約市的總部大樓,取而代之的是一個122米的超高建築,他們只是不想讓它成為最高的建築。


摩天大廈的未來

任何建築物都有壽命,任何建築都有風險,而摩天大廈升高了對於壽命和風險的關注。不提建造時候的風險,單單說摩天大廈壽命到期後的處理問題就夠人頭疼了,要拆除一棟大廈的代價可能不必建造它的成本小。


穿美國望世界


最近,有網友提出,他今年4、5月份去美國旅遊了一次,看到美國各地近幾十年很少新建高樓,而美國各大城市的許多高樓大廈,也都有近百年的歷史。這位朋友覺得奇怪,為什麼中國近些年忙著建高樓大廈,而美國人卻反而還在使用近百年前的高樓呢?難道美國人已經落魄到連高樓大廈都建不起了嗎?

據我們瞭解,美國的高樓大廈基本上都是在上世紀20-30年代建的。當時美國造了許多高樓大廈是與美國經濟發展環境密不可分的。那時的美國,也像今天的中國一樣,正處於經濟需要高速增長、人民需要富裕、社會需要進步、時代需要發展的時刻。而建造高樓大廈,就能夠拉動相關產業,並能促進就業、推動當地經濟增長。這些對當時的美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那麼,為什麼近幾十年美國又不太願意建造高樓大廈了呢?首先,美國百年前的高樓大廈建造的質量非常好,雖然經歷近百年的風雨,但是並不比現代的高樓大廈要落後多少,既然這些百年前的高樓大廈還能使用,就沒有必要再去建造新的高樓大廈。美國人是實用主義者,只要這樣東西能用就可以了,新不新的無所謂。

再者,美國開發商若想建造高樓大廈,往往之前要考慮造這座高樓大廈何時產生效益?實際上,美國國土面積大,人口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所以,美國人擔心自己建了高樓之後,租不出去,或賣不出去,投資收不回來。同時,手中房產越多,就要向當地政府繳納房產稅。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美國人吸取教訓,再也不敢炒樓盤了。所以,美國人建造高樓大廈明顯缺乏源動力。

最後,美國經濟增長方式與中國不同,美國經濟發展核心主要放在新科技和新技術上。也就是說美國經濟早已擺脫了靠投資房產和基礎設施來拉動經濟的時代。美國的經濟增長是靠高科技、居民透支消費、現代服務業來拉動。同時,美國經濟數據主要看的不是GDP,而是失業率和核心通脹率為主,所以,美國政府也無需通過建造高樓大廈來拉動GDP增長。美國政府不需要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從最新美國經濟數據看,美國2019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速達到2.2%,這大大出乎市場預期。所以,美國更不需要通過建高樓大廈來拉動經濟增長。不過,如果有一天美國經濟出現嚴重的大衰退,我們也不能排除政府為了挽救經濟,防止經濟衰退,也會啟動修建高樓大廈和馬路的策略。但不到萬不得已,美國政府不可能再來通過造高樓大廈來促進就業和拉動經濟。

為什麼美國的高樓大廈都有近百歲高齡?這既說明了美國人建樓的質量好,能在歷百年風雨,同時,美國人也比較實用,這東西能用就好。此外,美國開發商建樓也要考慮投資收益問題,目前美國要徵收房產稅的,如果投資下拿不回本錢,那造大樓就沒什麼意思了。最關鍵的是,美國經濟增長並不靠房地產來拉動,美國已經吃夠了資產泡沫破滅的痛苦,多數美國人不願意建房炒樓,所以,近些年來建造高樓大廈的事情就少了。


不執著財經


各國人口密度不一樣,是不可比的,扯不到什麼樓房質量好,美國已經過了那個時代了,中國以後也不會蓋了。

這是美國當年建設帝國大廈的時候:

1930年,兇殘吧,啥安全措施都沒有。放到現在你敢想?

一個國家工業化到一定程度就會蓋這些東西,美國人蓋過,日本人蓋過,中國現在蓋,以後印度人會蓋,這很正常,只不過各國人口密度不同,人口更多的國家密度更高一些,蓋的格外多一些。


世界第一城的紐約市,其實人口遠不如北京上海,紐約人口851萬,北京人口2000多萬,這紐約的兩倍多,紐約已經是最不美國的地方了。


工業化會極快的催生一個國家的基建,很多人誤以為基礎建設是每年建那麼一點,日積月累,其實不是的,各國的基礎建設都是在一個固定的時期,突然來一次基礎建設的飛躍,然後停滯,然後只對基礎建設進行若干修繕,美國也是這樣,興建高樓大廈的風潮是在二三十年代,基建的快速推進有差不都半個世紀一次,上次是在戰後。


集中式做基建最大的好處就是成本低,在同一個時期,鋼鐵水泥產量急劇增加 ,基建成本迅速下降,同時國家培養 出大批的理工科人才,才有了基建的迅速推進,至於某些人說的“重複建設”的問題,各國都有,舉個例子,1910年美國鐵路40萬公里,後來拆了一半,算不算重複建設?算,但是即便是拆了一半對於美國還是大有裨益的,當年成本低啊。


美國人口日漸趨近於穩定,對於高樓大廈的需求也變少了,人口急劇增長的地區例如硅谷之類的,由於地處地震帶又不好修建高樓大廈,高樓大廈表象是高樓大廈,實際上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一步推進,美國城市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不需要再城市化了。


以後中國的高樓大廈以及基建都會停滯的。


李建秋的世界


在我們的印象中,一提到發達國家,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樓大廈林立。的確,在百年以前,諸多的發達國家就開始出現了修建高樓的熱潮,這種熱潮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達到了巔峰。但從次以後,發達國家興建的高樓大廈的數量就開始下滑,直到現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幾乎停止了高樓大廈的修建。為什麼他們不再熱衷於建設高樓了呢?

一是因為城市資源的緊張,尤其是土地資源的緊張。發達國家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城市化程度都已經很深了。回顧城市化之初,因為城市巨大的吸引力,大量的人口開始湧向城市,帶動了房地產市場的快速復興。人口越多建築物越多,但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城市可以用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所以建築物開始由橫向發展,變成向高處發展,一棟棟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停滯,城市人口出現了飽和,摩天大樓便失去了增長的動力。

二是因為價格的原因。因為城市土地資源緊張,幾乎沒有空餘的地方可供開發商修建新的高樓大廈,要想修建大廈就需要拆舊建新,但對於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來說,一是如果建築物達不到一定的建築壽命,國家是不會允許拆遷的,這樣會引起資源的巨大浪費。二是拆遷費用昂貴。在城市進行爆破,必須要有一定的樓間距,否則很容易砸傷周圍其他的建築物。但城市裡高樓大廈林立,樓間距通常都比較小,所以採取定向爆破的手段就很難,要採用其他高科技手段進行拆遷,而這就意味著拆遷費用的提高。三是土地價格昂貴。像紐約這種世界金融中心,可以說是寸土寸金,而修建高樓大廈,因為高度原因,質量要求更高,這就使得修建高樓的價格是普通建築的幾倍以上,因此,開發商建設高樓大廈往往難以回本,所以開發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

三是人們觀念的轉變。發達國家經過幾代人的居住和工作經驗,發現高樓大廈存在很多的弊端:一是消防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樓層太高,消防車夠不著,電梯又不能使用,一旦發生火災,很容易發生大面積人員傷亡事故。二是節能環保問題。超高建築在基礎、結構、消防設施和電梯的投資上都遠遠大於普通高樓。而且,現代化大樓通常採用玻璃幕牆結構,給城市帶來光汙染。另外,為了保溫隔熱必須大量使用空調等設備,也大大增加了能耗。除了這些問題外,高樓大廈因為可容納的人口多,還會帶來交通擁擠、停車位緊張等問題,過多的人流、物流、車流對周邊的市政工程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綜合上述因素,在發達國家看來,修建超高建築並不是最優選擇。而目前很多發展中國家很像當年的發達國家,而他們目前走的道路正是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前發達國家走的老路。他們在唯一性和比高心理的作祟下,建築物的高度記錄在不斷被刷新,但是發達國家的經驗已經表明這並不是一條經濟合理的道路,我們應該認真吸取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教訓,走出一條我們自己特色的城市化之路。


大國縱橫


任何事物的興衰都有其內部的客觀規律。美國百年前蓋了很多高樓大廈,這幾十年卻很少建了,主要原因在於:

1、時代特點:百年前的美國就像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一樣,到處都在大興土木,搞基本建設,大量人口湧入城市,推高了對城市住宅和辦公的需求,地價也快速上漲,整個城市和國家都處於欣欣向榮的景象。在這種大背景下,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因應了時代的需求,是國力蒸蒸向上的象徵。

(1913年落成的紐約市伍爾沃斯大廈是當年世界最高建築物,高達230米,55層樓)

現在的美國雖然經濟還在發展,但早過了快速發展時期,更多依靠消費增長,而非原來的工業發展,美國人口的城市化進程也早已結束,甚至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對於依靠城市發展的高樓大廈來說,是個非常沉重的打擊。加上互聯網的興起,很多原來在寫字樓的工作可以在家裡完成,減少了對高樓大廈裡寫字樓的需求。

(紐約帝國大廈)

2、消費觀念:百年前的美國百姓剛剛才享受到城市化的便利生活,一應俱全的城市配套設施提供優質服務,讓剛來城市的鄉下人目瞪口呆,自然會認為在城市核心地段工作和生活是件很榮耀的事情。但現在郊區各種便利設施的普及,高度城市化的弊端逐漸暴露,很多人早已厭倦了城市生活,郊區的田園生活更受人追捧。

3、治安教育:美國除了一部分富豪居住在城市高檔公寓裡以外,大量的流浪漢、吸毒人員、低收入群體無力負擔高昂的交通費用都居住在城市裡頭,享受城市便利的公共服務,也便於領取救濟金,造成了城市特別是夜間治安非常混亂。

加上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教育機構也很多不在城市裡,使得重視教育的中產階級也被迫逃離城市,搬家到郊區。

4、反恐環保:911事件震驚了全世界,也給美國高樓大廈反恐問題敲響了警鐘。其實就算是沒有911,高層特別是超高層的防火逃生問題也一直困擾全世界的消防人員,讓消防專家頭痛不已。

現代城市交通繁忙,不僅容易塞車,還會帶來汽車尾氣排放的環保問題。而且高層特別是超高層建築大量使用玻璃做幕牆,引起玻璃反射光,造成光汙染,也使得高層建築群之間氣流紊亂。大量的高層建築聚集,也容易發生城市熱島效應,推高了城市區域夏季氣溫。

相比之下,郊區空氣清新,還有眾多自然生態,更符合追求健康環保的現代人群。

5、質量成本:不得不說,美國當年的建築質量還是不錯的,很多百年高層建築到目前質量還是安全可靠的,沒有出現危樓現象,所以也沒必須推倒重建。

但百年來的建築要求和質量標準早已不同。特別911以後,對高層建築反恐和環保要求提高很多(911時美國救援人員吸入了大量燃燒後的石棉瓦致癌粉塵,導致先後有超過5000名現場救援人員得了癌症),加大了建築成本和難度。還有現在美國基建的程序過於複雜,前期準備時間太漫長,也加大了建築成本。高層特別是超高層建築需要大量的後期維護,對於勞動力成本高昂的美國企業來說,不堪重負。

市場需求是商業第一推動力。沒有了市場需求,高樓大廈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發展,也就沒有多少開發商有興趣去新建高樓大廈了。

謝謝觀看,原創不易,敬請關注、點贊或轉發,也可以在下方留言發表您的寶貴意見,再次感謝。


國際那點事兒


首先,美國在百年前就蓋了許多高樓大廈質量都非常好,筆者到美國去時看到美國許多建築,雖然過去100年了,仍然不落後,仍然能使用,既然這些100年前的建築還能使用,現在又沒有新的大量需求就沒有必要再蓋那麼多房子空置在那裡。

其次,美國從2000年到2007年的炒房造成了2008年的金融風暴後,美國人吸取教訓再也不敢炒房了,美國人明白炒房會毀了美國的經濟,美國有很高的房產稅。

其三,美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是放在新科技和新技術上,美國經濟最有代表性的是硅谷,硅谷這些新經濟,新技術,新科技才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對於蓋房子美國人並不感興趣。

其四,美國人蓋房子是以實際需求為導向的,根據市場需求來蓋房子,如果蓋的房子賣不出去,蓋的寫字樓不好租,美國人就不蓋了,我國蓋大量的房子卻空置著。這種浪費資源的方式美國人是不會幹的。

其五,美國是一個非常務實的國家,從來不會去搞面子工程,誰也不敢搞面子工程,美國的各級政府辦公都是在偏遠的小地方,房子也非常小,連美國總統住的白宮也很小,華盛頓人也非常少。美國其他的州政府及各級政府部門辦公的地方更小。

其五,在美國人的觀念中從來不認為房屋是值錢的。只有科技和能力是值錢的,創新是值錢的,思想是值錢的,商業模式是值錢的。

你在現實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財富生活聯盟圈諮詢。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創業的難題,生活的難題,企業發展難題,產業升級的難題,資本運作的難題,理財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美國最早的現代化高層建築,多湧現於一戰後和二戰後兩個時期。

當年的美國在戰爭經濟的帶動下,一片繁榮之勢,為了消耗掉過剩的生產力,加上大規模的“移民潮”,是非常有必要建造高樓大廈的。在那個年代背景下,這種大型活動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場需求,此外還能夠有效的拉動相關產業,促進就業、推動當地經濟增長;同時,在提升國家形象,宣誓世界老大地位方面,也帶來不小的視覺震撼力。這對當年的美國來說,是非常划算的。

(上世紀20年代的紐約第五大道)

那麼,現在為什麼就不建了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留下了巨大陰影,當初產生的房地產泡沫,到現在還餘波未平。

目前,美國製造業低迷,經濟不景氣,這種情形下,盲目建高樓,爛尾風險很大,資金鍊容易斷,弄不好,連回兒本兒都夠嗆。

次貸危機後的美國有錢人們,大都沒什麼特別強烈的熱情去炒樓盤了,而更願意投資高科技產業行業和現代服務業。所以,美國人建造高樓大廈缺乏動力。

其次,之前建的已經夠用了。作為典型“實用主義”民族,建築物地段好,質量能保障就行,無所謂新的舊的。

(當今的紐約第五大道,多數還是上圖老照片上的那些建築)

客觀看,美國也是個典型的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大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加州沿海的發達城市,現有的高層建築基本就能滿足需求;而中西部和內陸地區的大量城市,本身地廣人稀,產業單一,沒什麼建設現代化城市建築的必要。

還有,要考慮到中美間的傳統文化和國情不同。

跟中國做家長的拼死也要攢下些房產留給兒女不同,對於自己子女成年後生活和住房,美國人遠不及咱們這般焦慮。房子多了,各種稅費、轉讓、公證的成本,加上維護還成了一大筆負擔。所以,在美國,尤其是經濟形式不太樂觀的情形下,普通人買房置業的熱情不是特別高漲。

而且,跟咱們從小被教育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要一切無條件服從國家不同。美國是個土地私有制的“民主”國家,還特別講究個人的權力與利益。想大規模徵地搞基建,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咱們這邊,只要政府下來紅頭,三瓜倆棗的打發一下居民,再不從的“釘子戶”,也有的是辦法。

而在美國那套價值觀的“薰陶下”,老百姓們普遍認為,國家的存在,政府的運行,就是為每個公民服務的。只有將個體生命和個人幸福視為優先價值的國家和政府,它的人民才會有覺悟去捍衛它,所以,市政建規劃影響了我的個人權益,我就有充分理由表示反對。這就是土地私有化的“民主國家”的“弊端”,偶爾會給國家拖後腿。

此外,在美國,房產稅和建築物的維護成本都很高,如果不是遇到產業大發展或者大規模城市化浪潮,通常情形下,在三四線城市建高樓、囤房都是不划算的。

加之,跟全球大多數發達國家一樣,美國衡量經濟形勢的數據並非主要看GDP,更多的會參考失業率和核心通脹率。所以,美國政府官員也無需通過建造高樓大廈來拉動GDP增長,來積累自己的“政績”,下本兒去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美國經濟主要依靠的是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中高端製造業、新科技和新技術的壟斷和大量農產品出口帶動的。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保持經濟持續增長(雖然速度低迷)的法寶就是龐大的美國國內內需消費,這點能夠保障美國經濟呈現良性循環的模式。

不過,從歷史上看,在原始積累階段過後,這些國家的確會迎來一段靠投資房產和大興基礎設施建設來拉動經濟的時代。但之後多年,各國在數次碰壁經歷後,幾乎都想通了,發展國民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沒啥捷徑可走,還得通過實實在在的,上點檔次的工業產業,依靠自己國內的內需市場拉動,才算真的靠譜。

畢竟,縱觀全球幾百年間湧現出的強國們,還真沒有哪個國家是靠著炒房地產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是建築專家,只說說自己的觀點。

原因如下:

第一,建造費用太高。

這種大樓的建造費用都是天價。

比如阿聯酋迪拜的哈利法塔,造價高達15億美元。

比如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造價高達38億美元。

紐約高盛新總部大樓,造價高達21億美元。

朝鮮平壤的柳京飯店,造價高達20億美元。

上海的中信集團所用總部大樓,造價高達35億人民幣。

大家看看,如此龐大的投入,絕非普通公司能夠勝任的,必須是世界超大公司。

以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楓丹白露度假村為例。

因銀行停止8億美元的貸款,導致公司資金鍊斷掉,被迫在建造幾年後的2009年申請破產保護。

一直到今天,該度假村還是爛尾工程,無人敢接手。

投資如此之大,不但資金鍊很容易斷,想要收回投資也很困難了。

因為地價肯定沒有這麼高,大樓建成以後不斷的折舊,就要想方設法的經營才行。

如果經營不善,或者國家經濟不景氣,那大樓的所有者恐怕就要賠的乾乾淨淨,跳樓都找不到樓層。


第二,性價比不高

今天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曾經買過過特朗普大樓。大樓位置是美國紐約市曼哈頓,有200多米,是1920年代建造的。

有意思的是,大樓的位置這麼好,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特朗普90年代買下的時候只花費800萬美元(特朗普自稱只花費一二百萬美元)。

為啥便宜?就是性價比不高,沒有人願意持有。

上面也說了,大樓建造以後,每年的維護費用和各種稅費也是沉重的負擔。

美國人和我們不同,不存在去消防什麼部門打打招呼就能解決問題。

每年政府對大樓會有各項檢查,如果不合格你就等著關門或者鉅額罰款。

所以特朗普買大樓似乎並不貴,但維護起來就誇張了,買得起養不起。

而且萬一出了點事,更是要完蛋。

比如特朗普大樓,去年就幾次起火,還造成人員傷亡。這在美國也是鉅額賠款,雖然是保險公司提供,但下一年的保險費用就會有很大提高。

總之,這不是什麼賺錢的生意。

第三,沒人會住這種大樓


相比商業運作,出租房屋給人居住其實是比較穩定的。

不過目前的摩天大樓,基本都用於商業或者是賭場的附屬品,沒人會去住的。

然而,美國的窮人住公寓,有錢人都住獨立房子。

而這種摩天大樓公寓的租金極高,窮人是住不起的。

所以,大樓只能用於商業!

以紐約為例,大樓實在太多了,商業競爭激烈,很多中小公司頻繁倒閉,大樓商業運作未必能夠賺到多少錢。

比如密歇根州底特律書塔,1916年建立,是城市最有名的地標。

然而,70年代底特律黑人暴亂,白人開始紛紛逃離,城市經濟迅速下滑,大量公司遷走。

密歇根州底特律書塔的所有者陷入嚴重財政困境,連續幾任所有者先後破產。

最終2009年最後一個租戶搬出了,並且自那以後一直關閉。



薩沙


看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發展過程,凡是蓋高樓、修馬路熱情高漲的時段,都是建設發展最快速、最興旺的時代,也是從落後走向富強最關鍵、最重要的時刻。

美國100年前就蓋了許多高樓大廈,與美國當時的發展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那時的美國,也像今天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樣,正處於經濟需要起飛、人民需要富裕、社會需要進步、時代需要發展的時刻。因此,蓋高樓大廈與修建馬路,既是國家和城市正在快速發展的標誌,也是國家和城市需要拉動經濟增長的需要。通過蓋高樓大廈和修建馬路,能夠有效拉動就業、推動經濟增長。這對當時的美國來說,十分重要。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特別是經濟實力的增強,經濟社會發展也會逐步進入到一種新的狀態,如重點關注製造業。因此,蓋高樓大廈和修建馬路的熱情會慢慢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發展製造產業,滿足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經濟實力提升需要。而建行高樓大廈,則會依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有序推進,不會再像發展初期那樣作為推動經濟增長和就業等的主要手段。尤其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後,修建高樓大廈的動力會更弱,而會最大限度地使用好已經修建好的高樓大廈。

這也意味著,不僅美國近幾十年來新修建的高樓大廈數量不是很多,而且使用的高樓大廈也大多是比較陳舊的。除非這些高樓大廈都到了需要淘汰的時候。否則,美國的高樓大廈修建工作不會再出現過去那樣的快速增加。這,也不符合美國目前的現狀。

當然了,如果有一天美國的經濟出現嚴重衰退了,政府為了挽救經濟,防止經濟崩塌,也會啟動修建高樓大廈和馬路,以此來維持經濟的穩定和就業的需要。如果真到了這一天,世界經濟格局也會發生重大變化,美國一國獨大的格局將徹底改變,而真正變成多元世界、並列格局、繁榮發展。


譚浩俊


工業化時代的追求,和科技化時代的追求是不一樣的。

就如同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和社會審美類似。

如今已經是科技大發展的時代了,互聯網、5G、AI、甚至很多新奇的技術層出不窮,人們的意識型態和過去有很大變化。人們甚至不用總是出門,就能在家辦公創造價值;甚至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買的任何東西。

著在農業時代和工業化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對高樓大廈的需求和看法的不同,也完全可以理解。

工業化時代,高樓大廈代表了一種財富的象徵和經濟發展的標誌。

就好像當年很多地方都要蓋煙囪、蓋高爐一樣,這才能說明經濟厲害了。

特別是工業化帶動了城市化,城市化的標誌之一就是要有很多高樓大廈。這就是當年這個時代的審美情趣,以及當時的條件所造就的流行趨勢。

這種趨勢,其實在前蘇聯體現的更厲害。

該國的很多建築不僅高大,而且宏偉。

為什麼如此?他們體現的就是一種積極向上,能戰勝一切的發展精神。

(蘇聯曾設計的超級高大的建築)

現在之所以對高樓大廈的追求沒那麼強烈,是因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早已度過了工業化時代,進入科技化發展的新時代,不再以高樓數量、高度來認定經濟發展水平了!

畢竟科技的創新很多並不是工業生產品,而是一種理念和意識。

這種全球互聯、扁平化交流、實時聯通的時代,更重視的不是在高樓大廈所體現的立體空間上的交集。

從印度、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國家還在不斷修建高樓大廈就能看出,他們還在部分工業化階段,這個階段的意識形態依然如此。

(紐約的高樓大廈)

此外,美國老百姓的生活理念也和以往不同。

所謂的重視氣候變化、生活品質、迴歸自然、簡單淳樸等,已經成為趨勢和潮流。這些都是鋼筋水泥叢林所不能給予的。

他們追求的是寧靜、舒緩、錯落有致的建築,而不是喧鬧城市的樓堂館所。

這種社會意識和自我意識疊加的變化,讓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建築理念上先行一步,此後隨著更多國家度過了工業化時代,進入科技化時代之後,全球對高樓大廈的熱衷或許會越來越消退。

如今美國再建造高大建築,其實更多是一種“玩”,也就是從設計和意識上尋找突破,不再是過去那種用高大建築襯托經濟強國的意識形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