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要是碰上的不是項羽是曹操,誰贏機會比較大?

梁辛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既然說是劉邦的對手項羽換成曹操,那就是年代還定位在秦朝末年,單純地把項羽的能力值和曹操的能力值互換,我們來看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產生。

如果項羽出場時就替換成曹操

假如說項羽一出場就是曹操的能力值,就是說項梁帶著曹操和八千子弟兵起義,然後擁立楚懷王,這應該都是可以按照正常軌跡進行的。但是,項梁之死這個意外,如果換成曹操,很可能就可以避免了。假定項梁不死,楚國順利坐大坐強,那麼劉邦和曹操根本就不會成為對手,而是對友。正常發展下去,很可能是楚懷王稱帝,統一天下,項氏勢力一家獨大,劉邦被害,下野或者慘死。時機成熟時,項氏竊取楚家江山,建立統一的大帝國。

如果項梁正常死亡,曹操按照正常發展,也是在宋義手下去救趙,曹操可能也會殺了宋義,但是卻不大可能打出項羽那麼精彩的戰役。所以,此時曹操的選擇更大的可能是尋找一塊根據地,成為割據勢力。劉邦打敗秦朝以後,成為號召力最大的割據勢力。儘管按照這個劇情發展下去,劉邦沒有韓信,但是卻比有一個強大的項羽要順利得多。

劉邦穩固秦地後,順利出關,一個個消滅。然而曹操卻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換取空間,最終被劉邦順利擊敗,成為劉邦手下或者被殺。

如果打完鉅鹿之戰後的項羽替換成曹操

一個擁有強大勢力的曹操出現在劉邦的面前,劉邦幾乎是沒有任何機會的。

韓信作為曹操的執戟郎,會很快被曹操發現才能,不斷提拔。雖然曹操也不會給予韓信足夠的信任,但已經足夠韓信發揮了。此時的韓信,曹操對他是有知遇之恩的,自然韓信就不會去投奔劉邦。

與此同時,曹操也會利用韓王成牢牢地拴住張良,就如同拴住徐庶一樣。劉邦沒有韓信和張良的助力,任他再牛,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了,只能等待被曹操消滅的結局。


當然,如果劉邦亂入到三國代替劉備,假定漢朝是存在的,只是單純地把劉備的能力值換成劉邦,其身份地位等等不發生任何變化。劉備也未必能做得比劉邦更出色,但是劉邦有一點應該比劉備做得好,很可能會更早擁有自己的一片根據地,並與曹操更早地正面對敵。至於勝面,劉邦估計最多隻有兩成而已。


水一白


我先說答案,劉邦要是碰上的不是項羽而是曹操,劉邦會被曹操吊打到懷疑人生!劉邦沒出巴蜀就會被曹操兵臨城下!曹操很快統一全國!具體分析如下。

其一。我們先來說說劉邦和三國曹操的各自環境,此時劉邦被曹操封漢王到巴蜀等地,而劉邦之所以能逆襲的原因有兩個。1,登壇拜將封韓信為大將軍,總管全部漢軍。2,陳平用離間計離間范增和項羽,致使范增出走不久死於途中。


所以沒有了范增這個頂級智囊的,韓信可以眾橫馳騁,為所欲為而項羽無可奈何!項羽陣營中沒有一個可以和韓信在謀略上一較高下的智囊。所以直到垓下之圍項羽是一直被韓信壓著打的。

那麼好,現在把項羽換成曹操,以曹操的姿態來看待困獸巴蜀的劉邦。首先說的遠一點,如果把項羽換成曹操來跟劉邦對陣的話在鴻門宴的時候以曹操的尿性,劉邦已經死一千遍了好嗎!劉邦那惺惺作態的模樣能慢的住曹阿瞞嗎!休想!


項羽在關中地區分封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三個諸侯王用來困死巴蜀的劉邦,如果換成曹操用來困住巴蜀出路的大將肯定是張遼,張郃曹洪等身經百戰的將軍,能夠獨當一面,絕對不會像項羽封的章邯這三個王一樣不堪一擊!因為以章邯為首的三王是前秦的大將,逼不得已投降了項羽,肯定是不會為了項羽拼命的,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而曹操派來鎮守的大將就沒那麼多心思,能夠一心一意的執行曹操的命令!

其二,最重要的曹操是統一了北方了,全部的軍政大權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土地人口稅收是實實在在源源不斷的!而項羽呢,通過封王的方式拉攏人心是不靠譜的!項羽能掌握的軍隊就是以江東子弟為首的那幾萬人而已,其他的都是臣服項羽的軍隊。一旦情況有變,項羽陣營的其他諸侯王的軍隊的戰鬥力以及掌控力遠不如曹操集權統治下的部隊!項羽垓下之圍的全都是江東子弟兵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其他諸侯王表面順服你,一旦你失勢了馬上離你而去!

其三,劉邦的智囊團隊無非就是韓信和陳平張良等人,面對的是項羽和一個范增尚且如此吃力,而曹操呢!論計謀策略那可是雄視三國無敵手的!韓信那幾個小心思早就被咱家曹丞相看破了好嗎!這個時候還不算荀彧,荀攸,程煜等三國頂級大腦呢!曹操帶領一幫小弟能把劉邦團伙玩到懷疑人生好嗎!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其四,曹操佔據了時代的優勢!劉邦經歷過的曹操都經歷過了!劉邦那時代的謀略什麼的到了曹操時代早就爛大街不新鮮了!而曹操經歷的劉邦就不一定全部經歷過了!因為畢竟隔開了四百多年的時間!曹操打劉邦簡直相當於降維打擊好嗎!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劉邦打得俯首稱臣了!

總結,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謀士還是戰略眼光,還是時代差帶來的優勢劉邦都比不上曹操!劉邦如果碰上的是曹操的話曹操很快就可以統一全國了!提前結束混戰!迎來大一統的新時代!


竹林論風月


十個劉邦加一塊都不及半個曹操。史書上早就說了,魏武帝曹操,才華橫溢天縱之才,能在亂世三國中脫穎而出,無論權謀,智計,用人之道,縱觀上下五百年無人出其右,再看看史記漢書怎麼說劉邦的?基本上沒什麼大才,說的很委婉,也就是個無賴。劉邦的對手項羽就更low了,除了武力,其他都渣,頂多就相當於三國的呂布吧,呂布咋死的?

漢初天下能稱梟雄者就劉項,能人志士投靠誰?項羽那莽夫又不待見人才,只能跟劉邦了。劉邦人才濟濟弄死項羽也是正常的事

再看看曹操,白手起家啊,論單打獨鬥,都可以滅蜀吳,天下諸侯裂土,四分之三都是曹操消滅的。

曹操若是穿越漢初,以曹操肚量,漢初三傑跟誰還不一定,至少韓信是絕對會跟老曹的,張良之計不如郭嘉,蕭何頂多和荀彧相當,老曹還有個大殺器司馬懿,漢初誰擋得住?何況曹操自己也是奸詐狡猾,劉邦若跟曹操對上,咋死的都不知道!

打仗拼的是綜合國力,然後是統帥和將臣的默契眼界等等。三國時期,一個曹操就壓的整個北方少數民族不敢動彈,劉邦呢?綜上所述,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綜合實力遠超漢初的劉邦,何況曹操甩劉邦十條街都不止…


JS77407


劉邦吧,曹操身邊的能人是多,但頂級奇才缺乏,而劉邦身邊就有兩個五千年才一遇的人才,一個是謀士張良,另一個是軍事家韓信。


作為謀臣,個人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是張良,有人說姜子牙,那是因為周滅商之後,姬發篡改了歷史,誇大自己和開國功臣的功績和能力。說起“謀聖”來,非張良莫屬,張良出的計謀基本上都是能定天下格局的,像什麼勸封齊王,出爾反爾,遷都長安等都是他出的計謀。

韓信更不用說了,千古無一的軍事天才,人稱“兵仙”。百戰百勝,毫無破綻。

反觀曹操,能人是多,郭嘉,賈詡,曹仁等人都是不錯的,但這些人缺乏遠觀,也很少有十分漂亮的戰績。


更主要的是領導人,看似曹操比劉邦更加雄才偉略,實則不然。

曹操是一個多面人,他的性格大氣多疑,易中天說他海納百川,但多疑,不願意放權。而劉邦看似流氓,實則內心十分清澈開明。用人手段更是玩的遊刃有餘,他敢放權,他知道韓信彭越等將帥本事,也自信能控制住這些悍將,讓韓信單幹,只用七年就掃清海內,要知道秦國可花了幾百多年才一統的天下。
所以真要說這兩個集團比較,曹操會被劉邦摩擦。


如史如畫


曹操贏的可能性比較大!主要是劉邦有的才能曹操都有,而曹操的軍事才能則比劉邦強了不知道幾個檔次,曹操到底是貴族出身,受過專業的軍事理論培訓。劉邦方面,不管是自己還是劉邦手下的武將都缺乏練兵的才能,這一點從白登之圍就可以看出問題之所在。

劉邦是打內戰的高手,對外作戰則是一條蟲,這個主要是因為內戰跟外戰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在內戰中,大可以利用政治手段把對方的兵將變成自己的。比如劉邦對戰項羽的時候就是這麼贏的,當時的項羽是武將世家,他練兵很有一套,他帶出來的士兵戰鬥力是相當的強,而劉邦方面在這方面則差遠了,結果是劉邦與項羽作戰,大仗打了十幾次小仗打了一百多次,劉邦基本上都是打敗的一方,因為士兵的戰鬥力不行,這是硬件問題。但是呢,由於項羽不懂得政治,不會組織生產,導致士兵經常斷頓吃不上飯,最後被劉邦用糧食給拐走了,然後項羽練出來的士兵則全給劉邦當嫁衣妝了。

但是外戰就不同了,在族群與族群之間爆發的戰爭,可以打敗對方卻很難將對方招降為己用,這就是完完全全的消耗戰,如果自己不會練兵那基本上就是不行的。

我們來看看曹操的軍事才能,曹軍的精銳度在三國裡是排第一的,比如曹操以三萬兩千人硬抗袁紹十萬人(袁紹方面還包含了騎兵15000人),在徵袁術的時候8000人硬抗袁術10萬人,徵遼東烏桓15000人破烏桓50000人,這些都足以證明曹軍的戰鬥力很強,而這些部隊全部是曹操親自帶出來的。也就是說,曹操的才能相當於劉邦+項羽吧。


優己


曹操必勝無疑。原因如下:

第一,曹操機智過人,多謀善斷,遠勝劉邦。

曹操智計百出是出了名的,連諸葛亮都說曹操奸詐多智,世所罕見。曹操自己就是第一流的謀士,既有戰略眼光,又有戰術才華,慮事周全。

相比之下,劉邦的個人智謀就差的多。混混出身的他性情粗野,經常犯渾,也經常會聽從一些餿主意。全靠張良蕭何等人輔佐謀劃,才能成功。

第二,曹操識英雄惜英雄,唯才是舉。

項羽之所以失敗,根本原因就是剛愎自用,不善於籠絡人才。像陳平、韓信這樣的蓋世英豪,原本都是項羽的部下,可是項羽不肯重用,他們這才背叛項羽,投靠劉邦。成為劉邦的重要幫手。

曹操和項羽最大的不同,就是曹操特別愛惜人才、重視人才。為了吸納人才,不惜高官厚祿。曹操有詩,“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達的正是渴求人才的心理。

假如劉邦面對的是曹操,那麼陳平、韓信就會得到重用,成為曹操的重要謀士和主要干將。劉邦手下還有什麼武將呢?一群酒囊飯袋,還不夠韓信一個人打!更何況曹操手上還有一個王炸,他自己。

所以,如果劉邦遇到曹操,只有被吊打的份。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感慨,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上將噯福斯


我覺得劉邦必勝,曹操是因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才引起關注,沒有自己的朝代,何來的比較?

先把我大漢高祖放一邊不說,首先拿敗給高祖的項羽來和曹操比

論軍隊只強悍,十個曹操也打不過項羽

論人才之多少,一個千年不遇的範老先生可比得起曹操所有謀臣(除郭嘉)

論功勞,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各路梟雄揭竿而起,什麼韓國,趙國,楚國等等都要復國,就算是再這樣的亂世當中,項羽一飛沖天,勢如破竹,破釜沉舟!直取大秦帝國之國都咸陽,消滅了秦國!後因得的天下而不收天下導致天下再次分崩離析。反觀曹操,他有何功勞敢拿出來和項羽媲美的?不管是環境還是事蹟,曹操都不是項羽對手!

結論就是,曹操連項羽都比不過還來比我漢高祖,提問的人簡直不知廉恥!

最後,劉邦乃我大中華之漢高祖,你們既然拿一個禍國亂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下作之人來比,簡直是在拉高曹操的地位,貶低我大漢高祖!請問提問者,曹操有資格嗎?


影1677177


不是誰贏面,曹操贏定了,按照歷史傳統的觀點,項羽是英雄,什麼是英雄,什麼事情擺在明面上,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不搞小動作不是小陰招不耍陰謀詭計是為英雄。



劉邦是什麼,劉邦是奸雄,一字之差卻大不相同,奸雄就是玩世著,他們可以無所不用其極,處事圓滑,只要能達到目的,求爺爺告奶奶裝軟蛋認慫,沒有什麼不能幹的。

歷史上奸雄基本上是英雄的剋星,而著名的最具代表性的其實就是劉邦以弱勝強戰勝項羽。

再說到曹操,曹操是梟雄,何為梟雄?集英雄的耿直正義和姦雄的使計耍奸預一體,可根據不同的情況迅速切換頻道,也可雙頻道在線識人斷事,也就是說在曹操面前,項羽是透明的,劉邦也是透明的。

劉邦項羽楚漢爭霸,拐點其實實在鴻門宴,若是曹操主持鴻門宴,那麼必將是一場屠殺的盛宴,不管是主帥劉邦,還是謀士張良,死士樊噲,一個都別想活。

曹操會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劉邦,雖然劉邦一再強調派兵入關,是為了幫項羽看著財物,等他前來接收,但找個劉邦該死的理由並不難。


比如說不聽從指令私自行動,再比如按照范增的說法,這玩意將來要與我們爭天下,就這一條,就夠殺劉邦的了,無論如何不能讓他藉口撒尿跑了。

張亮可活可死,人各有志,各為其主,他提劉邦出謀劃策曹操可以不怪他,甚至可以安排他在自己身邊,接著發光發熱。

但如果張良不識好歹,以曹操的脾氣,必然容不下張良,更何況張良有僭越之舉,劉邦與項羽對話差堪夠用,不管怎麼說輪不到張良獻禮,他不配,曹操要是想弄死誰,這就是理由。

再說到樊噲私闖營帳,一個賣肉的屠夫,創主將營帳,也就是項羽光明磊落不跟他計較,還聽他羅裡吧嗦叨叨了自己一頓,換作曹操,拖出去斬了,不解釋。

最後就是項伯,這個人是個內奸啊,把項羽欲對劉邦用兵的絕密透漏給了張良,進而傳給了劉邦,劉邦竟然還接見了項伯。

可以說項伯一系列加戲的表演,徹底打亂了項羽的軍事部署,讓他在鴻門宴上陷於被動,不但沒有藉機殺了劉邦,反而損失了自己的線人曹無傷。

換作曹操是沒有那些清科戒律婦人之仁的,他可以把這件事做的有理有面,即不被人忽悠,還達到目的!


歷史三日談


劉邦與曹操的對決,不是單挑,而是集團作戰。我覺得一場定勝負,似乎不太公平。

應該是採用主客場制,兩回合的較量比較合適。

依照題主的問題,就按照這個順序出場吧,首回合劉邦主場,次回合曹操主場。

政治家的對決,更是結果重於過程。

尊重歷史事實,首回合劉邦戰勝了所有對手,自然也就是劉邦贏得概率大;

次回合,曹操勢力最大,雖然沒有絕對優勢,但在加時賽階段,還是勝了,儘管勝得很慘烈。

兩回合下來,大分相同,都是一勝一負,計小分劉邦勝。

畢竟東西漢斷斷續續維持了四百多年,而曹魏賴乎乎也就是幾十年,不在一個頻道上,差距太大。

但如果是換個地方,在第三方場地,一局定勝負,我認為劉邦不是曹操的對手。

理由有幾方面:

第一,拋開家庭背景不說,都不拼爹,只談個人的能力。二人都具備領袖氣質和格局,都以子弟兵起家,這個就算平手。

劉邦攻佔了項羽的老巢彭城,沉迷酒色,被項羽打了個措手不及,差點把命搞丟了,老爺子、老婆被項羽俘獲;曹操接受了張繡的投降,搞起了張繡的嬸嬸,差點也把命搞丟了,長子、侄子、第一猛士典韋都賠上了。這反映出二人一個德性,都有弱點,也算平手。

至於劉邦的《大風歌》與曹操的詩,文學上有點差距,劉邦略輸文采,但在氣魄上差距不大,都說明了二人的格局和境界,拋開文學成就,畢竟這個打不了仗,還是算個平手吧。

第二,後勤保障來看,劉邦依靠的是蕭何,是一起起家的哥們,好比是劉關張,對劉邦死心塌地,毫無保留;曹操這邊是荀彧,半路投靠,儘管是立下汗馬功勞,但我認為荀彧是有保留的,沒有盡上全力輔佐曹操。

理由是荀彧一門心思匡扶漢室,他既不想曹操失敗,也不想曹操走得太遠。曹操統一天下之時,那就是漢朝滅亡之日。儘管荀彧清楚大勢不可改變,但還是想憑藉一己之力,盡力延緩漢室的滅亡。

但荀彧主動離開袁紹而投靠曹操,給曹操加分不少,這與蕭何推舉劉邦為大哥還高一些,二者也算平手吧。

第三,謀士集團。

劉邦第一謀士張良,開始自己也成立了一支小小的地方武裝,由於實力有限沒有很大的發展,就準備投靠已經自立為王的景駒。半道上遇到劉邦,一番交流,覺得自己很多從黃石公《太公兵法》學來的東西,劉邦大部分能聽得懂,於是就放棄原來的想法,追隨了劉邦。

“奇佐”郭嘉先是投奔袁紹,認為袁紹難成大器,主動辭職。經過荀彧推薦,接觸了曹操,經過一番交流,認為曹操才是他真正的主人。從此追隨曹操,屢立奇功。

曹操唯才是舉,如果把張良挖過來,會不會可能呢?或者說張良遇到的是曹操,應該也能聽得懂張良的兵法吧。

就算張良是諸葛亮,曹操請不動,張良對陣郭嘉,也差不了很多,也算個平手吧。

劉邦另一個主力謀士陳平,本來是投靠項羽的,後來才投奔劉邦;如果陳平是追隨曹操的話,還會跑到劉邦哪裡去嗎?這個恐怕不會,這一點,劉邦要輸分。

第四,大將軍人選。

在方面,曹操集團恐怕沒人比得上韓信。

但這裡有個問題,韓信首先投靠了項羽,沒有得到賞識,然後投奔劉邦,一開始也沒有得到重用。

這在曹操集團是少有的事情,項羽換做了曹操,說不定韓信就追隨了曹操,結局就不用說了。

即便韓信在劉邦集團效力,曹操還有一個賈詡。

賈詡的離間計把馬超、韓遂整慘了。賈詡也可能會把韓信忽悠反了,形成三足鼎立的話,對劉邦是很不利的。賈詡的能力恐怕要超過蒯通,這一計很可能會成功。

劉邦失去韓信,韓信變成三足之一,即便劉邦與韓信聯盟,但彼此又有牽制,劉邦的勢力會打折扣,這個劉邦會失分。

其他的如樊噲、周勃等人與曹氏、夏侯氏等戰將差不多,難分彼此,就算個平手吧。

這麼看來,曹操的勝算還是大一些。

同時,曹操集團相對來說忠誠度要高,不好被忽悠走;

而劉邦集團就要差一些,韓信的能力沒問題,但忠誠度是值得懷疑的;

張良也有很大的投機性,在劉邦廢長立幼的問題上,呂雉臨朝稱制的問題上都看出他的深謀遠慮。但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投機性,缺乏絕對的忠誠度。好比是楊修,能力是有,但不可重託。

劉邦駕崩後,張良十五歲的兒子侍中張闢強給丞相陳平等出主意,讓大臣們為求自保支持呂后主政,這恐怕離不開張良的幕後操作。不能說十五歲就沒有遠見卓識,但給丞相陳平出主意,恐怕勉強了點,不可不懷疑有沒有張良的背景。

因此,張良、韓信都有可能被曹操策反、瓦解。

如果是這個局面,再加上陳平的因素,劉邦就不好玩了。

因此,決定二者勝負的關鍵在於張良和韓信的態度。他們一旦被曹操利用,此消彼長,劉邦就毫無勝算。

如果排除張良、韓信這個因素,就以各自團隊的原班人馬對決,就個體能力來看,劉邦集團似乎高一些;

但以團隊戰鬥力來看,曹操集團似乎勝算更大一些。

最終,還是曹操勝出的可能性較大。

因為我感覺劉邦集團跟三國時期的劉備集團有類似的情況。

這個不拿劉備集團跟曹操集團直接對比,就以劉備集團本身來說話。劉備、關羽、張飛、趙雲、魏延、黃忠、諸葛亮、龐統、法正等等,個人能力都很強,又號稱以“人和”為本錢,謀求三分天下佔其一。

其實,劉備集團單打獨鬥可以,團隊作戰能力不足,最缺少的就是“人和”。派系太多,彼此不信任,相互牽制,這是劉備集團沒有更大作為的根本原因。

劉邦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與項羽相比,團隊能力是高出一籌;但與曹操相比,似乎就略輸一籌。雖然劉邦拜了韓信為大將軍,但並沒有絕對信任;韓信也沒有想死心塌地跟著劉邦混,時常討價還價開小差。

這僅僅是在關公戰秦瓊,不在一個平臺上對決,就不好說最終的結果。

比如說,官渡之戰,如果是把袁紹換成劉邦這夥人,曹操就死定了。

在鴻門宴,如果是項羽換作曹操,與劉邦煮酒論英雄,此時的曹操是不會放掉劉邦的。這時的情勢已經是漢中對峙了,曹操如果再與劉備喝酒,還會讓他回去嗎?

如果項羽真心要殺劉邦,十個樊噲也救不了駕,曹操不會犯這個錯誤的。

這些都是扯淡,敬請一起吐槽,歡迎交流!


豹眼看歷史


要這麼想,是單孟德還是孟德加上他的手下們。

假設是單孟德,個人揣測來說,他在秦末的時代會廣納人才。

再假設孟德和劉邦的起步一樣,那就是看誰發展的更快,誰拿到的資源更多。

因為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前提,是劉邦沒碰上項羽,碰上了曹操,那就是說大背景裡沒有項羽這個人物,楚國項家沒有項羽的情況下也是一個猛戶,劉邦和曹操還是要在項家的光芒下發展。

再觀看當時的歷史劇本級別的人物,韓信,張良,蕭何這仨,蕭何是劉邦的自家班底,管後勤無解。張良韓信的話在當時還沒有選擇跟誰,這有的考慮了。

這兩位,最終會青睞誰。

個人覺得,孟德自身的實力就不弱,自己就能解決一部分外戰內政的事情,在前期發展的時候曹操會佔優勢,但是要真正起飛還是得有幫手在才行,一個人終究忙不過來。

說一個題外話,三國時期,能人志士可謂流水一般層出不窮,能在那個大環境下留下一筆濃墨重彩的歷史,是曹操和他的班子一起完成的,去除他的班底,他本身也是一個出色的戰略家政治家,能在當時士族當道卻讓奉孝兄作為自己奇謀的孟德可不簡單。

若是放在秦末那個年代,士族沒有成型,還是貴族時代,孟德或許更能大放異彩。

在個人的想法裡,曹操的發展比劉邦會快一點,會變成曹操拿到韓信,劉邦拿到張良的情況(韓信是後去的,個人覺得那時候曹操那邊對韓信的吸引力更強,而曹操是肯定能留住韓信的,而張良則是歷史的劇本讓他先和劉邦相遇),這樣的話事情就很有趣了。

最終個人認為勝負不好說,曹阿瞞還是有性格弱點無法克服,但是他自己的能力還是強大,帶兵還有韓信,劉邦能剋制自己的慾望,同時還有蕭何張良的輔佐。

個人認為或許還是劉邦佔優勢一些,畢竟個人想法裡曹操是不能帶自家班底的,不過劉邦那邊要贏也要付出非常高的代價,說不準到時候就有第三個人從中得利變成另一個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