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石首農村:扯棉梗

石首農村:扯棉梗!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同時也是農村村民們繁忙的時節,雖然不會象稻田“雙搶”一樣地累人,但是,對於勤勞肯幹的村民來說,也是一個不得停歇的日子,懶惰一點的可以在收割完稻穀、撿完棉花之後,撒手遊玩整個秋冬,在麻將桌上混跡整個冬天;但是,勤快的村民,則還要翻整稻田、扯掉田間的棉梗,重新種上冬季的油菜,爭取在田間地頭再收一季,以期獲取更大的收穫……

花樣扯棉梗

其中,扯棉梗則屬於一件比較繁重而且累人的農活,要把田間地頭那一根根看似枯萎的棉梗撥出來,看似容易,實則難度極大,如果是沙質土壤裡的還好一些,如果是泥質土壤裡的棉梗就沒有那麼容易撥動了,而且這些棉梗又不能留在田地裡不撥,也還沒有人發明出能夠機械操作的扯棉梗作業方法,唯一能夠減輕勞動強度的就是古人發明的棉梗鉤子,稍稍能夠減輕一點體力,便於村民們操作。

農村的棉梗鉤子一般是由鐵匠打造,一端彎成一個鐵鉤,另一端則安裝一個木柄,形成一個“丁”字樣式,扯棉梗的村民,左手輕握棉梗上部使棉梗傾斜成45º,右手握住棉梗鉤的木柄,將鐵鉤卡住棉梗底部有分枝的地方,稍一用力,就能將棉梗連根撥起,省卻了許多體力,才使得那種用雙手扯得滿手是血也扯不出來的笨辦法被替代,這也算是村民們日積月累下來的一種經驗。

石首農村--摘棉花


「原創」石首農村:扯棉梗



扯出來的棉梗,村民們都會用草繩子成捆地紮好,然後帶回家中,如果棉梗上還有沒有完全開完的棉花,就會直接豎放在房前屋後,待其開放之後將剩餘的棉花摘下來使用,如果棉花已經完全摘完,就會在空閒時間用草繩將棉梗紮成一個個小小的棉梗把子,以備燒柴做飯使用,所以農村房屋的周圍,往往都圍著一堆堆的棉梗把子,用作燒火做飯之用。

扯棉梗


「原創」石首農村:扯棉梗


不過如今由於農村已經普遍使用煤爐做飯或者液化石油氣做飯,甚至有些地方已經普及了天然氣做飯,所以燒柴禾做飯的場景已經少見,而這些棉梗在田間地頭又無法快速腐爛成肥料循環使用,對於村民們來說,現在則成了一種雞肋一般,棄之可惜,留著沒用,只好堆放在房前屋後,任其腐爛,不過如果在某些偏遠的鄉村,還可以看見一些農村的老人們在使用著這些棉梗燒火做飯,這已經成為一種古老的景觀。

歲月的流逝,科技的發展,讓一些古老的鄉村習俗都已經成為一種記憶,也讓一些農作物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不過對於依然堅守在鄉村的村民們來說,特別是對於石首地區以及周邊區域的村民們來說,種植棉花卻是一種無法丟棄的習慣,一來大面積種植的棉花可以置換成金錢,換取一定的農田收入回報;二來自己種植的棉花加工成棉被,在冬天的夜晚,成為鄉親們床上必不可少的取暖用品,遠比那些所謂的蠶絲被、化纖被暖和得多。

棉梗鉤子

「原創」石首農村:扯棉梗

目前,尚不清楚這種鄉村習俗會不會也在不久的明天被淘汰,更不清楚這項農活會不會成為一種古老的傳說,但是,這種記憶卻葷饒在人們心間,揮之不去,且越來越清晰難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