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李滄算市區,西海岸為什麼不算市區?

2018年的第五場雪


題主的問題是不準確的,市區:一種含義是指(行政區劃)內的地域,另一種含義是城市轄區內地理景觀具有城市特徵的地域。按行政區劃來說不只是黃島,城陽即墨都是市區。從區內地理景觀來說,黃島前海一線市區無疑,當然區域面積過大,很多地方城市建設沒有跟上。

從實際角度來說,是不是市區重要嗎?西海岸新區在國家級新區中排名第三,山東省各區縣級市GDP連續十幾年排名第一(未合區前黃島GDP總量全省區縣排名亦是第一)。西海岸18年GDP3517億,增速9.7%,市南區GDP1203億,增速7.3%,市北區GDP832.2億,增速7.4,嶗山區GDP697億,增速8%,即墨區1413億,增速8.4%。大家對GDP總量可能沒有概念,山西省會太原的GDP2800多億人口400多萬,GDP和黃島區差不多,但黃島人口100多萬。

18-19年西海岸有19個百億大項目,500億東方影都(已拍攝好萊塢大片長城、環太平洋2,國產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一出好戲等)、500億中鐵博覽城、580億融創海洋高新項目、600億中化科技城等等,西海岸中德生態園總投資453億元,涵蓋新能源、航空航天、智能製造包括德國北康普、德國蘇菲瀚瑪、塔塔汽車、海爾工業4.0、力神新能源基地、奧德隆石油、新西蘭生物降解、中歐基因工程等等。

優質的環境吸引眾多的大學,中央美院黃島校區,中國石油大學(總校)、山東科技大學(總校)、青島理工大學黃島校區、中國海洋大學黃島校區、哈爾濱工程大學黃島校區、對外經貿大學黃島校區、中科院青島科教園、復旦大學青島研究院、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濱海學院、青職學院、港灣學院、黃海學院等等。




琴知島


90年代前青島市區:市南、市北、臺東、四方、滄口。黃島從膠南縣劃出獨立建區,原嶗山縣一分為三:以原縣政府駐地李村鎮為界,李村以南大部設嶗山區,李村以北大部設城陽區。李村鎮與滄口區合併,設李滄區。市北先與臺東合併,後與四方合併,成現在的大市北。老青島所謂青島市區,即原市內五區範圍。由於滄口曾是青島的工業區,所以李滄區是市區,觀念上,對李村鎮的部分,很多人還會認為是“農村”。客觀上,黃島、李村、嶗山、城陽、即墨這些新市區,從語言和民俗上與老市區還是存在明顯差異。在語言和民俗上李村、嶗山、城陽、即墨比較相近,以前同屬一個即墨縣。


愛思考的雨滴


青島有很多發展機會發展潛力。有很多網友在問,青島能不能超越上海,答案是顯然的。要想超越,就要分析差距在哪裡?上海經過改革開放後多年的發展,已經有很完善的汽車製造、航空製造、輪船製造等工業產業,還有老牌的化工、紡織等生產,現代高科技企業數量和規模國內國際也頂尖,復旦、交大、同濟等名牌大學與企業互動發展,等等。青島認識到了差距,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發揮自身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引進大量國內著名高校,也在發展本地高校,科技先行,高起點規劃發展。青島有很好的發展氛圍和底蘊,高鐵動車研製生產,海爾冰箱海信電視品牌質量排名第一,青島啤酒,即墨老酒,西海岸新區國家級發展策略,青島人和入駐青島的人有闖勁有幹勁有思維有能力有韌勁有勇氣有活力,再有十幾幾十年的努力發展,即使不能超越,齊頭有望。現在已經確定了學習深圳趕超深圳的小目標,青島正在大踏步地發展,未來可期!明天更好!!


觀海聽濤27566


西海岸對外地人或者鄉鎮剛上青島市的人眼裡算市區,因為他有寬敞的馬路,高樓林立。但是在本地人眼中,他還是一個工業島,因為二十年前大量企業重工業搬遷島黃島,在那之前,黃島就是一個油庫 集裝箱碼頭 薛家島三大招牌。後來多了海爾等企業廠房。黃島走路大爆炸還不到三十年。油路管道爆炸還不到五年。總之,他更像是一個工業區,開發區。 如果要成為新市區,起碼要再過三十年。工業搬離,碼頭搬離,油庫搬離。你想想這是多少年的規劃。


Martinwalker


原因有五點:

一、早期角色:

所謂“市區”,指的是青島的“老城區”,最早版本是市內三區,即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以前的青島並不大,市區就這麼幾十平方公里。

李滄區和嶗山區,在當時是老青島的郊區,因此也在城區擴容時扮演了近水樓臺的角色,成為主城區的第一批新成員。

黃島和主城的互通,是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建成之後才實現的。以前完全靠輪渡,東海岸和西海岸基本都是有生意往來、貨物運送、走親訪友的情況下才會走動,基本上沒有家在這邊,上班在那邊的情況。

所以膠州灣在當時就像是市區與非市區的一道屏障。

二、現在角色:

黃島的新規劃、新定位基本上跟海底隧道、跨海大橋同期進行的。黃島、膠南合併後並改名是因為被規劃為國家級新區,與主城的交通銜接也是因為區域規劃級別的大幅提升。

黃島扮演的角色是大型綜合功能區,屬於新區,是市區一部分,但不屬於“主城區”。因為主城區的定義是以老城區和人口高密度區域組成的核心區,並不包括新區。因此新區和主城區是平行存在的,但都屬於市區。各地都是如此,不單單是青島。

三、規模原因:

雖然同樣是“區”,但黃島“區”的規模可是大的嚇人。

主城區的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嶗山區+李滄區,以及二批納入市區的城陽區,總面積加一起只有黃島區的一半大。想想看是一個什麼概念?

如果這樣還不夠直觀,那麼用倍數表達一下。黃島區面積是市南區的70倍。

所以原本市區只有一千平方公里,黃島設區以後,市區直接就變成2000平方公里。

而且面積是主城區的十倍,這等規模怎麼可能納入主城呢?

四、欠開發區域過大:

瞭解了黃島的面積,大概也就明白了前海一線才佔黃島的多少?

如果黃島區只包括灕江路沿線和長江路沿線這個區塊,那麼面積也就相當於市南區和嶗山區西部這麼大,那當然是可以納入主城的。

但這個區域的面積還不足80平方公里,只佔黃島區總面積的4%,所以即使這裡很繁華,那其他96%的區域加一起才多少人口?才幾座高樓?

就算黃島山地面積大,佔比也就三分之二不到,那也還有至少500平方公里的區域處於欠開發狀態。這個開發比例和人口密度放在任何城市都不會被納入主城的。

五、工業區面積過大:

現在加工類、運輸類企業扎堆去黃島和即墨落戶,這不是因為競爭力原因,而是主城區已經沒地方給這些佔地面積過大的企業安排位置。所以黃島現在重工業太多了,石化、造船、造車、早集裝箱……

所以這樣一個以重工業為主要經濟支撐的新區,人口密度低、面積那麼大,與主城沒有陸路銜接,也沒有充分的融為一體,當然是跟主城不搭邊。但這裡說的只是不算主城,不是不算市區,黃島早就是市區了。


城市發展報告


青島市區分為狹義和廣義上的。

狹義上的市區是指的老人們口中的市裡。就是老市南和老市北。大概就是火車站到湛山寺,往北到到大連路,市立醫院這一小圈地方。甚至老臺東老西鎮都算不上市區,好多50歲以上滴臺東朋友到中山路一代還習慣說上市裡。

後來青島發展的快市南市北臺東臺西變成了新的市南市北,老地方和老滄口合併成了四滄區這時候青島市區大約就是從團島西鎮到湛山寺往北到滄口,理論上板橋坊屬於市區,但是老青島心裡最北不能過北嶺,過了北嶺感覺像是被髮配一樣,不過老滄口的工人們對青島還是很認同的,這時候整個嶗山三大板塊,李村,嶗山,城陽還不屬於青島市區,畢竟還沒正式娶進門嘛。

再後來就是四滄分家李滄結合,嶗山城陽自立門戶,這時候青島市區擴大到了李村。青島人熟悉的市內四區市南——延伸到了青島大學,市北跨過了浮山到了浮山後,四方,李滄正式形成,但是老青島還是看不上李村人就連老滄口都覺得自己比李村正宗,雖然這時候滄口一片衰敗破舊但老滄口國棉廠的工人們總覺得他們是青島產業工人李村的都是農民……

接下來就是近幾年的市區了大家都知道了,市南,四方市北合併的新市北,李滄。

嶗山到底算不算市區?咱還真不知道嶗山住的都有錢土豪但老青島心裡應該不算吧,現在青島市內幾區?還是去查官方說法吧。

現在黃島,開發區,膠南合體成了西海新區,不過好多青島人眼裡還是跟黃島更親些,可能黃島開發早老青島們親朋好友過去的多,開發區嘛雖然漂亮但是好多槓槓頭還是覺得那就是農村,至於膠南,這甚至已經超出了好多青島人的認知範圍所以整個西海新區應該不被看做市區。

城陽,應該也不算,以前認識個大爺到銀行辦業務愣是搞不清,嶗山,李村,城陽的關係拿著一代身份證說自己是青島市嶗山縣城陽區XX鎮,城陽跟嶗山更近準確的說是跟李村更親,城陽老年人眼裡進城指的是到李村。

即墨,就算改成即墨區應該還是不被看做青島人,前幾年有首歌不是叫,曼曼哪裡滴,俺四即墨滴,赤裸裸的瞧不起即墨人。

我的認知裡現在青島市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拿不準說是吧好多老夥計都覺得是農村,說不是吧也好多夥計們子在嶗山安家,這個還是大家評論吧,至於城陽,即墨,西海新區個人覺得不屬於市區,你覺得呢?


老李逗樂


你別看現在李滄這個熊樣,但是這可都是老青島人居住地,自解放前滄口就是市區而且有相當一段時間是很繁盛的,滄口四流北路四流中路那幾家國營企業以前哪個青島人能進去工作那可是有路子的人,李村別看比滄口繁榮但是它在老青島眼裡那還是農村,破爛的滄口反而很親切,最簡單區分在李滄你能聽到兩種方言,一種滄口話一種即墨腔,而黃島在大部分老人印象裡那都是郊區蠻荒地,更別提膠南了,在青島的市區劃分不是繁榮度,是歷史沉澱


樂行憂違


李滄區是市區,主要開始時的滄口區。當年,青島市的工業大廠,滄口是主要地區: 好幾個國棉廠,橡膠廠,化工廠,鋼廠,水泥廠,鹼廠,汽車製造廠… 名符其實的工業區,也是產業工人的主要居住區! 作為逐漸工業化的中國的一個城市,青島的市區,滄口是當之無愧的市區。


知足常樂6970408560


糾結這個幹嘛,只是個地域名稱而已啊,再說你瞭解一下李滄區的過去,解放前除了中山路最繁華的就是滄口,這些頭條都有記載,但因為日佔時期工廠建設,解放後工業的發展,老城區現在要開發畢竟太難,拆遷改造資金太過於龐大,而且可供發展面積又太少,有這改造的錢,還真不如拿去開發西海岸,這就是為什麼滄口從繁華到落寞的原因,成片的老舊樓房,工廠廢址,廢棄的鐵路,軍用機場範圍限空不能建高層,縱觀各種原因,滄口想再發展已經很難了。


驕陽下的海


李滄區前身滄口區,曾是青島最最重要的區!百分之八十的產業工人在李滄區工作!80年代前有一個工人的身份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的事情,所以培養了滄口人一種獨特的氣質!從外表和氣質上就能一眼分別出城市人還是農村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需要(減少汙染滄口化工廠很多),滄口區各個大型或特大型企業陸陸續續搬出了青島城區,造成大量的下崗職工,但是由於受到良好的企業文化教育,這些人沒有鬧事沒有報怨(除極個別人),默默地承受著離職的痛苦自主創業直至退休!現在!說實話繁華不再屬於滄口,但是,滄口是最安逸的一個區!當年的工人大多已退休,拿著高退休金(相對來說)享受著各種社會福利待遇,活的瀟灑自在!社會是變了,榮顏也變了,但是改變不了那些曾經是產業工人所特有的自豪灑脫的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