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為何到現在都沒實施挖掘?主要是哪些原因限制?

甘衛華15393332648


說起皇帝的陵墓,在我國恐怕沒有哪座陵墓的知名度能跟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陵(又稱驪山陵)相比了。這座陵墓距今已經2200多年,主墓室還從來沒有被挖開過,而關於它的種種傳說也為它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裡面到底埋藏了多少寶物?沒有誰知道。



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佔地面積達56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佔地面積,可謂十分巨大。驪山是秦嶺北麓的一個支脈,東西綿延約25千米,南北寬約7千米,海拔1000米左右,秦始皇陵就位於驪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積扇上。



李白有詩云“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這句話很好地體現了秦始皇陵建造的規模,《史記》記載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少府令章邯為總監工,陵墓修建時徵集了天下72萬人力,最多時接近80萬人,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人數的8倍,前前後後修建了近40年,建造時間也是胡夫金字塔的兩倍,從人力和修建時間上來看,工程量要相當於胡夫金字塔的16倍,可見這一工程有多麼巨大。



秦始皇陵中最神秘的就是皇陵的地宮了,我國現階段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當時認為規模宏大的地宮就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宮牆頂面甚至高出了當時秦代的地面很多,向下則直至現封土下33米,在這道土牆內側,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道石質宮牆。


《史記》還記載秦陵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物理探測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著明顯的汞異常,這也是秦始皇保護該陵墓的一個手段,因為地宮中瀰漫的汞氣體不但可以使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還會讓貿然進入地宮者吸入毒氣死亡,因為汞是劇毒物質,也容易揮發成氣體,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可以使盜墓者望而卻步。此外考古人員還探測到裡面有石質墓室的存在。

而最新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規模相當於5個標準足球場,較淺處距離地面為26米左右,距秦代封土層則有37米。



如上的情況和數據也告訴我們,要想發掘秦始皇陵有多難。首先就是秦始皇陵的規模十分巨大,七八十萬人花費了40年的時間建造的一座陵墓,當然是不容易被打開的,而陵墓裡面到底有多少機關陷阱?也沒有人知道,但度量秦始皇的防人之心,這方面肯定是少不了的,還有就是秦始皇地宮中的汞毒氣,盜墓者就是再貪財,也不敢捨命進入,而秦始皇陵的地宮深度也讓人歎為觀止,向下挖掘30米深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古代的水井都沒有這麼深,所以從種種情況來看,想發掘秦始皇陵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那麼秦始皇陵就真的無法發掘嗎?當然也不是的,在現代工程機械和炸藥的威力之下,秦始皇陵就是再大再堅固,不出1月也能被挖個底朝天,這隻需一個大型拆遷隊就能辦到,但是不挖掘逝者之墓是人類的普世價值觀,更何況秦始皇又是千古一帝,他雖然也有些過錯,但是他建立了我國第1個封建制統一性國家,又統一了錢幣、文字、度量衡,書同文,車同歸,實行郡縣制,種種舉措為我國文化和政體的統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它本身就具有極大的紀念意義,而他遺留下來的東西也就都成了珍貴的文物,那麼埋葬著他的遺體的秦始皇陵當然也就成了不能隨意變動的文物單位。保護好這座陵墓也是對秦始皇、對歷史,對人類普世價值觀的一種尊重,因此秦始皇陵是不可以去挖掘的,我們當然不能只是為了想看一看秦始皇陵的真實樣子和裡面的珍寶而貿然就去挖掘它。


科普大世界


答:沒有實施挖掘主要原因是:考古磚家們沒有十足把握保護好出土的文物,所以只能慢慢開發。

秦王嬴政還沒統一六國時就安排李斯設計建造。“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

統一六國後更是大力開發,曾經最高峰時安排了80萬人修建陵園,普通時候也有72人在修建。它的總面積:56.25平方千米=562500平方米。想象一下我們住房是100平米,那就是5625套房子的大小。😱😱😱

秦始皇陵太大。其中擁有的陪葬品(文物)不可估量;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人們不敢輕舉妄動。

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東郊的一坐漢墓下發現一具女屍,歷盡2000多年這具女屍任然保存的完好被譽為“東方睡美人”可是後來由於技術保護等問題沒有解決,見到空氣後迅速變質。

在考古過程中我想這些問題不可避免,但對於秦始皇陵這麼重要的地方沒有人會輕易出手,我們希望能從秦始皇陵中發現我們歷史真像,可是我們更怕破壞它。

秦始皇陵太重要。劉邦時代開始大多的朝代都對秦始皇陵實施保護的政策,新中國建立之後也不例外。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4年3月,發現秦兵馬俑坑,它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上的偉大發現之一”。

1975年8月開始建立博物館。

1979年10月1日開放博物館。

1987年1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秦始皇陵錄取《世界遺產名錄》。

2007年,成為5A級旅遊景區。


秦始皇陵開發成本太高,無論是大鵬的搭建還是文物的保護都存在很大問題。

我們看電視劇中,盜墓可以讓人一夜暴富;可是考古卻是費錢的事。如果我們真的對秦始皇大量開發挖掘,那麼如何保護其中的文物一定是一大課題。先不說大量的兵馬俑如何處理,只說其中出土的其他文物如何安置就是一個大問題。

秦始皇陵博物館的建立從1975年開始直到1979年才建成開放就知道其中需要花費多少人工及費用了。

另外一方面,考古學家探測到秦始皇陵下有大量的水銀(汞)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成為一大難題。也許我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只是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相對與保護的難度來說,似乎沒有必要挖掘。

挖掘其實不存在難度,保護才是最難的。好像馬王堆的夫人一樣,如何保護她成為考古界的重大課題。我們不是不考古,而是有節制的考古;我們開發了兵馬俑,我們建立了博物館這就夠了。

與其大量挖掘後費腦筋費錢來保護,不如讓他長埋地下讓後人慢慢開發慢慢保護;或許有一天我們準備好的時候,我們將徹底揭開這段歷史的神秘面紗。


蟻史為諫


秦始皇陵之所以沒有繼續去挖掘和開發,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國家政策和當前技術原因。

國家政策:國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確規定,不主動去挖掘帝王陵墓,這是堅定不移的國家既定政策。不僅不能挖掘,即使是其他地下遺址,只要條件允許,可以勘探,可以挖掘,除非是搶救性的挖掘(例如盜墓、地址變化等等)。一般都不會主動去發掘。

另外秦始皇陵墓是個龐大的工程,目前發現的陪葬坑就有一百多個,這是個漫長的任務。秦始皇陵墓的保護和發掘是個循序漸進的考古科學大工程。

技術層面:不主張發掘的主要原因是現在文物保護技術不過關,不如放在地下進行保存。挖掘可能就是破壞。文物保護技術不成熟,有機物的保存難度最高,最難保護的絲綢、壁畫、漆器等等。至於青銅器可能會容易一些,但也會生鏽。而秦始皇陵中,很大可能有壁畫和漆器,如果技術達不到,發掘的後果只能是破壞。

總之,如果對秦皇陵墓的形式、結構、佈局等等還無法職校的情況下,在文物保護技術還未達到時,任何挖掘地宮的想法都是違背科學的,都是空想而已。

秦始皇陵是世界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陵墓之一,它是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可以說是世界第八奇蹟,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揚城小馬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關於他的歷史記載很多很多,在秦始皇的暴政之下,誕生了很多的建築奇蹟。比如說阿房宮、長城、秦兵馬俑,還有我國古今最著名的陵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為什麼這麼著名呢?首先一點,其實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科學家發現並且研究了秦始皇陵,還做出了一張秦始皇陵平面圖,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陵墓的涉及範圍竟然有56平方公里,這直接相當於78個故宮那麼大。這個發現足以讓世界震驚了吧。

這一點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持懷疑態度吧,畢竟長城、兵馬俑全都出自始皇之手,古代皇帝對自己的陵墓又很重視,所以始皇墓有這麼大還真沒啥好驚訝的。在史書中我們可以找到關於皇陵的一些記載,《史記》中司馬遷寫到秦始皇為了修建皇陵動用了70萬民工,把整個驪山都給掏空了,形成了一箇中空的結構。根據研究,地宮應該位於地下500米到1500米之間的位置,這麼深的地方一時之間還真的難以發掘。

其實之所以這麼多年一直沒有人去打開秦始皇陵是有原因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人們害怕因為發掘不當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考古學家發掘了明定陵,但是當時由於沒有足夠的技術保護出土的文物,所以很多東西都毀壞了,甚至連萬曆皇帝的屍骨也被焚燬了,這就給中華民族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所以之後國家就下達了規定,那就是如果發現了皇帝陵墓,不能夠主動打開,除非有了十足的把握能夠保護裡面的文物。



這樣一來,秦始皇陵就沒有人敢打開了,因為可想而知的是秦始皇陵裡面一定會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如果發掘不當,將文物損壞了,那可謂是得不償失。另外,專家通過多次對皇陵的考察之後發現,秦始皇陵中有大量的水銀,而水銀是有劇毒的,即使戴著防毒面具也不一定能萬無一失,更不要說會不會有什麼暗器了,畢竟秦始皇可是用了幾十萬人挖了幾十年才挖成這個陵墓,地宮裡面的機關又怎麼可能會簡單呢?


鏡像宇宙


發掘與保護,並不能劃等號。

對於皇陵,更是要慎之又慎,中國考古史上並不是沒有吃過這樣的大虧,定陵的發掘,就成為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劇,揮之不去。

因此,經驗告訴人們,讓文物安心的呆在地下,才是最好的保護。

想當年大名鼎鼎的海昏侯墓,那也是因為被盜墓賊打了一個直通墓室的巨大盜洞,才迫使有關部門下定了發掘的決心。

這叫做“搶救性發掘”。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而他的陵墓同樣是千古一陵,僅僅是一個兵馬俑,就已經被喻為“世界第七大奇蹟”,可想而知,如果整個秦始皇陵被揭開,該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震撼!

當然了,主動發掘皇陵,中國考古史上也有這樣的先例,1956年到1957年,考古工作者們就對定陵進行了主動發掘,結果是使許多文物來不及保護,萬曆皇帝的屍骨,也被人為損毀。

這就是經驗,也是教訓,而且是慘痛的,切實發生在中國考古人身上的,怎叫人不記憶猶新?

秦始皇陵中的文物,與定陵相比,只會多不會少,那些水銀做成的江河,夜明珠做成的穹頂,搜刮至六國的奇珍異寶。

如果沒有完善的文物保護技術,發掘就成了破壞,可以肯定的說,就現如今的科技而言,還沒有達到能夠完整保護秦陵文物的科技水平。

因此,現如今需要的是耐心。
只要將秦始皇陵好好的保護起來,不讓它被盜墓賊破壞,總有一天,能夠找到一個既能科學發掘,又能完整保護的方法。


Mr與川


“皇帝”這個詞我們都知道是來自於秦始皇,我們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覺得自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最偉大的一位國家領導人,所以他給自己一個稱號“始皇帝”。當然的確秦始皇也是居功至偉,他一統六國,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和語言,為中華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其次就是秦始皇為世界所帶來的兩大奇蹟就是兵馬俑和萬里長城。

古代的帝王對於自己死後的陵墓是非常看重的,陵墓要選擇在一個集天時地利人和都有的地方,所以秦始皇自繼位開始便著手修建自己的陵墓,他的陵墓並不是隨意修建的,而是丞相李斯根據《呂氏春秋》所記載的,把秦始皇的陵墓建造的如同他所生活的皇宮一樣,並且將秦始皇生前所用過的東西全部注入其中。並且以水銀為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加以修飾。

秦始皇陵墓為何無法打開呢?

秦始皇的陵墓中所收藏的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古往今來不知道被多少人所惦記,可是卻沒有一個人成功。原因在這裡:首先我們知道秦始皇是第一個大一統的人,他相當於我們祖先,如果是刨秦始皇的陵墓就相當於扒自己的祖墳,給誰也不會同意的。其次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所建造的這個陵墓曾經動用了72萬的人工。根據記載,秦始皇的陵墓已經挖到了地心處,現在如果要在挖的話,則需要挖上一百多年,歷時太久。

最重要的是,秦始皇的陵墓中充滿了大部分的水銀,一旦挖出,這水銀會讓方圓幾百公里都寸草不生,危險之至。目前專家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可以開發秦始皇陵墓,即便是可以開發,但是秦始皇陵墓已經在地下幾千年之久,處於一個真空的環境,出土之後必然受到影響,現在國家也無法完好保存,所以沒有開發。



秦始皇的偉大是值得我們後世稱讚的,大家覺得呢?


司徒歷史


秦始皇作為中國古代的第一任皇帝,他死後下葬陵墓的規模是無人能及的,但是至今為止我們能夠看見的也就只是秦兵馬俑而已,秦始皇的陵墓卻到現在都沒見到過。

據說在始皇帝的陵墓裡面珍寶無數,但同時危險係數也是極高的,各種的陷阱機關都是有的,但是這都只是猜測,具體情況無人知曉,因為至今為止這座皇陵還是沒被開發出來的。那麼為何直到今天秦始皇的陵墓都沒有實施挖掘呢?這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司馬遷在史記的秦始皇本紀之中曾這樣記載過:“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傳詣七十餘萬人,穿三皋,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由此可見,即使沒有挖掘過秦皇陵,也是可以想象裡面的弓弩機關是數不勝數的,一旦開始挖掘可能就會造成許多考古工作者的傷亡。

現在是皇帝的陵墓被保護的很好,但卻沒人進去過,據說是因為司馬遷記載過的水銀問題,據記載,始皇帝的陵墓之中的江河湖川都是用水銀代表的,而水銀的毒性又比較強,對人體危害比較大,所以人不能輕易地進入。而且現代的技術還沒有達到開採的水平,所以現在採取的是保護的措施。



而且秦始皇的皇陵據說是建在了龍脈之上,古時的人對於這點是很執著的,而他的陵墓確實在風水上看著像是一條巨龍,這也是他在上位之後就一直派人在尋找的寶地,據說是整個國家的命脈所在。

而他這座建在地下的陵墓更像是一座都城,專家認為整個地宮佔地面積達到了兩萬平方公里,也是從他開始有了大規模的陪葬的風氣,但是比較令人驚異的是,這座皇陵沒有皇后陵,不過史料上確實沒有始皇帝的后妃相關的記載。



秦始皇的皇陵之所以沒有進行挖掘,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保護,畢竟是兩千年前建造的,一旦進入空氣可能很多古物例如衣物會風化,造成一定的損失。而且對於這座陵墓也不一定就要挖掘出來,也許保護才是保存的最佳方式,也許等到技術允許,我們能夠不損失什麼就打開這座城塵封數千年的皇陵的時候,那時的我們會有機會見到這堪稱奇蹟的建造吧!


無根樹花正孤


秦始皇的陵墓在其登基為帝的第二年就開始修建了,動用了萬人為其修建陵墓,而且耗用的時間長達三十年之久。

秦始皇陵墓修建在驪山,規模浩大,面積同樣大到讓人驚歎不已,甚至讓現代的我們都是為之動容、歎服。

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墓如今發掘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兵馬俑而已,就單單兵馬俑就讓人驚訝,設計的如此之真,彷彿跟真的士兵一樣。


探測。

目前,秦始皇陵墓只是探測而已,因為地下也太多的未知了,如今的探測也是知道了陵墓的大概位置,陵墓的大概規模甚至是秦始皇的一個擺放位置。

挖掘的話肯定可以。

要如果是野蠻發掘的話肯定早就開完了,只是野蠻發掘帶來的損失就會很大。

野蠻發掘的未知太多,而且裡面存在著很多的危險,所以,不發掘是等待發掘的時機成熟,估計是以目前的科學,暫時沒有辦法把地宮下面的一些文物保存的非常好。



地宮下面水銀如海,所以,發掘起來的話,估計存在威脅,這是一個原因。而且,裡面存在很多價值連城的歷史文物,挖掘技術不夠成熟,一旦挖掘的話,被損壞的可能很大,為了保護文物起見,在等待更加成熟的開挖時機。第三:一般開挖這麼大型的陵墓,一般也是需要領導上面部門的指示。


史界之說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的存在,對中國,乃至世界民眾來說,都是期待的,都能期盼看到它的神奇奧秘,如果能夠挖掘的話,它必將再次驚豔世界。那麼,它到底能不能挖掘呢?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第一,科學技術條件不允許,這也是主要原因。周恩來總理下達的一道命令,在沒有達到完整能保護地下文物的條件下,不能再挖掘機任何陵墓。事情起源:解放初期由郭沫若等專家,向國務院申請挖掘北京13陵的長嶺,後巧合發現定陵有缺口,就先挖掘了定陵,文物出土後,由於氧化風化強光等因素毀壞了大批文物。致使周總理下命,不準再挖掘其他陵墓,因此秦始皇陵現在還沒有挖,肯定是因為現在條件還不成熟,保護文物的科技水平沒有達到要求。比如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挖掘時,由於陵墓常年沒空氣,而我們的保護技術又做不到位,很多字畫幾秒鐘就失去了顏色,快速腐爛,一碰即碎;兵馬俑出圖的彩色兵俑,也是很快褪去顏色;馬王堆出土的漆器裡有新鮮藕片,接觸空氣不久就變成灰了。在技術條件不允許的條件下,根本不能挖掘。

第二,挖掘難度大。據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始皇陵佔地面積56.25平方公里,單皇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皇積41600平方米。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再就是秦始皇陵在地下佈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而考古工作者用先進的儀器探測到地下確有大量的水銀存在,僅僅是多年來水銀毒性的環境滲透,挖掘後能帶來什麼樣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投入資金巨大。考古是需要很多資金的,不說整個皇陵,就單單地宮挖掘,需要建造大棚來保護陵墓的溼度和溫度,這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目前技術並不成熟的條件下,還沒有人敢於做出這麼冒險的事情。


憤怒的稻草人472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技術的不允許,因為在早些年的挖掘中就可以知道,曾經出土的眾多文物都在出土之後短短十幾秒便開始慢慢褪色。這都是空氣氧化所致,由於墓室內氣候和自然環境差距極大,但是氧化變形都算算輕的,在馬王堆出土的漆器裡有新鮮藕片,接觸空氣不久就變成灰了。而據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這麼大的佔地面積,也使得挖掘難度特別大。

其次就是據《史記》中記載,“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就是秦始皇陵在地下佈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而考古工作者用先進的儀器探測到地下確有大量的水銀存在,所以,絕不可以冒險而為。

其實就是還有一個就是風水原因,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陵墓就是風水寶地。而秦始皇曾經也立誓,“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而我們中國人其實挺在乎風水這一說,而秦始皇也起誓保佑我華夏長盛不衰,所以我們也不能破壞秦始皇陵墓的風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