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老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而對於一座城市而言,老字號就是無可取代的瑰寶。

蘇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一大批婦孺皆知的老字號企業,經過滄桑變遷,百年洗禮,能夠依然生存到今天的也不過幾十家,每家老字號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特色。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採芝齋的蘇式糖果,黃天源的蘇式糕團,陸稿薦的醬肉、醬鴨,雷允上的六神丸……老字號們的歷史,就是蘇州人生活百態的史記。

而這些蘇州老字號的情調,大多濃縮在了一條觀前街上。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從清代起蘇州城就流行“蕩蕩觀前街,白相玄妙觀”,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去乾泰祥綢布店剪點布料給孩子們做件新衣裳,可以高興一年,去採芝齋買點粽子糖、九制陳皮、白糖楊梅乾裝滿家裡的果盤,招待來拜年的親朋好友。

逢年過節,蘇州人的餐桌上必定要選黃天源的豬油年糕、糖年糕和八寶飯。這些老字號不僅蘇州人喜愛,連周邊的上海人、浙江人也十分青睞,經常特意趕到蘇州購買。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在茶點茶食裡最出名的當然是採芝齋,始創於清同治年間,在老字號裡都算歲數大的。最早的主人姓金,因家道中落,才在觀前街擺個路邊攤,賣糖果為生。

誰知後來生意竟越做越好,還充分結合蘇州富饒的特產,開發出蘇式的九制陳皮、九制話梅、白糖楊梅等蜜餞。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其中最有特色的當屬“粽子糖”,讓多少蘇州人的嘴越來越刁。

用琥珀色的麥芽糖汁煎熬而成,配以玫瑰花、松子仁製成粽子的形狀。外表晶瑩剔透,糖中玫瑰花、松子仁清晰可見,迫不及待的送入口中,混合著松仁和玫瑰的芬芳四散開來,從舌尖浸入到每一寸味蕾裡。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那個年代老字號的包裝也很特別,是清一色的紙包裝,奶油西瓜子、粽子糖等食品是用白色的油光紙包裝的,而帶殼的花生、沙核桃、外有玻璃紙包好的松子糖等分別用較粗糙的黃色草紙包裝。

每個紙包都有稜有角十分工整,在包裝的正面還放一張印有采芝齋店號的大紅紙,然後用紙繩捆紮成井字形,想要包好這樣一個包裝也得花不少功夫呢。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字號似乎只剩下一個“老”字,不少老字號搬到了偏僻的門面甚至直接撤出觀前街,甚至直接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像是以做肉出名的杜三珍,曾經也是與陸稿薦齊名的老字號,但就是這塊金字招牌在90年代初就已偃旗息鼓,直到20年後才帶著蘇州人熟悉的醬肉和豬頭肉重新殺回了老百姓的餐桌。

但是仍然有不少老字號徹底消失了,只是在歷史裡留下隻言片語,留給後人一點遐想的空間。

於是,蘇州的老字號們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做一件大事。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2005年,蘇州市老字號協會成立,這也是全國第二個成立的老字號協會。成員由32家中華老字號企業組成,他們來自餐飲、醫藥、茶葉、鐘錶、眼鏡、照相、食品、糕團、熟食等近20個行業,覆蓋蘇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蘇州老字號協會會長、採芝齋董事長儲敏慧看來,老字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挑戰。

有些老字號真的是太老,理念老,模式老,連人員都老,嚴重影響企業的活力;有些老字號自認為是百年品牌,絲毫不注重品牌宣傳和推廣,仍然躺在昔日的榮耀中;還有一些老字號禁不住市場的“誘惑”,品質水準嚴重下滑,甚至出現了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像當年南京的老字號冠生園一樣,一失足便毀了百年基業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更重要的是,從前人們買東西只認老字號,現在人們購物先看大品牌,再跟著網紅買買買,在新的消費時代,蘇州的老字號們必須順應潮流,走在市場的前頭。

比如說傳統蘇州茶食都相對偏甜,而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對太甜的食物失去了興趣,而且傳統工藝裡喜歡重糖重油,更是不符合我們現在對健康食品的要求。

於是以採芝齋為代表的老字號開始從源頭做起,在糖的原料中採用新的糖源,糖度不大,熱量稍減,更加健康;同時過去人們對食物要求比較樸實,自然是分量越足越好,而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精緻小巧,對包裝也有希望更有設計感,老字號們自然理應朝這個思路進行設計開發。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蘇州這些老字號路在何方?

雖然老蘇州仍然習慣跑到觀前街上去買東西,但的確越來越多新蘇州人、全國各地的朋友在淘寶、各種電商平臺上動動手指,就可以坐在家裡等蘇州的這些老字號自動送上門。

2018年,首批78家蘇州老字號公示,這其中既有在這之前已經成為“中華老字號”“江蘇老字號”的蘇州人民的老朋友,也有首次入選“蘇州老字號”名單的“新面孔”,蘇州老字號們正在以新的姿態暢想新的未來。

而對於新老蘇州人來說,從前我們吃著茶食聽評彈,如今也可以刷著抖音享用蘇邦菜,變幻無窮的生活節奏與樣式下,是不變的蘇式慢生活的悠然自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