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選擇小麥拌種劑?(小麥拌種劑知識大全收藏版)

種子包衣以其簡便易行,省工省時,節約種子和農藥,防病治蟲徹底,經濟效益可觀,深受廣大農民歡迎。可以說一次包衣(拌種),受益一季!

快到小麥拌種的關鍵季節,數不清的種衣劑大量湧入市場。這些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效果千差萬別,我們如何選擇?

教你如何選擇小麥拌種劑?(小麥拌種劑知識大全收藏版)


首先了解什麼是種衣劑?

1、種衣劑和拌種劑,種子處理劑的區別?

拌種劑:乳油、水乳劑、水劑、懸浮劑、粉劑等(此類拌種劑僅僅是由常規噴霧劑型兌水稀釋拌種使用的,嚴格意義上來說算不得種子處理劑型,但也稍稍有其使用方便的優勢)。拌種劑的組成:有效成分+輔料(染料)等。

種子處理劑:種子處理液劑、種子處理乳劑、種子處理懸浮劑、種子處理可溶粉劑、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種子處理乾粉劑(此類是真正意義上的種子處理劑,是在傳統劑型上,將配方優化,去掉可能會導致藥害的一些助劑,使用更安全,但就持效期來說比拌種劑也並無延長)

種衣劑:種衣劑、懸浮種衣劑、微囊懸浮種衣劑、可溼粉種衣劑、水乳種衣劑、乾粉種衣劑(此類才是通常所說的包衣專用劑型,與其他劑型最大區別就是

添加了成膜劑,保證了種子的安全性與持效期);種衣劑的組成:有效成分+成膜劑+緩釋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抗旱劑+防凍劑+防腐劑+界面活性劑+輔料(顏料)等。而在種衣劑中最關鍵的技術就是成膜劑和緩釋劑。

教你如何選擇小麥拌種劑?(小麥拌種劑知識大全收藏版)

在所有拌種劑型裡面,從個人角度首推的是懸浮種衣劑與微囊懸浮種衣劑,它們的顆粒細度要優於可溼粉與乾粉,同時相對於水乳種衣劑也不含有機溶劑(乳化劑等),比較能夠保證效果與安全性,尤其持效期非常長,微囊懸浮種衣劑特有的緩釋特性,持效期更長。

2、種衣劑對種子有哪些影響?

對種子包衣後,可促進種子萌發,提高發芽勢、發芽率,使株高、主根長、根系體積、基部莖粗、幹物質的積累等有所增加,有促進生產和增產的作用,從而達到防病、防蟲、促長、健苗、增產的效果。

3、如何判斷一個種衣劑是否合格?

判斷一個種衣劑是否合格有兩個方面:一是使用過程中的一些理化指標,主要是在使用過程中從感官來看包衣後種子表面的均勻度、亮度以及晾乾後把種子放在水中,看是否褪色;二是使用後看這個產品的防效,這需要用數據來進行判斷,主要看發芽率和病株率。


對於優質種衣劑我們還要注意什麼?

優質小麥種衣劑,成膜性好,質量穩定,包衣層不碎、不脫落,透水、透氣,緩釋效果好,能有效防治小麥病蟲危害,使苗齊、苗壯,保證小麥出苗率;而劣質種衣劑有效成份含量不足、成份混雜,安全性差,防效難以保證,最大的問題是容易產生藥害,影響種子發芽、出苗不齊、形成黃苗弱,嚴重影響產量。

種衣劑質量好壞關鍵是成膜劑,好的成膜劑成膜快、膜質均勻、不脫落,透水、透氣(在土壤中遇水膨脹透氣而不被溶解,不影響種子生命和呼吸作用,從而使種子正常發芽)。劣質種衣劑無成膜劑或成膜性差(用手一搓就掉),易悶種、爛種、燒種,發生藥害,影響出苗。

小麥拌種主要防治對象

一是土傳病害,主要是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

二是浸染病害,主要有稈黑粉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

三是地下害蟲,主要是蠐螬、螻蛄和金針蟲

小麥拌種常見成分

殺菌劑:苯醚甲環唑、戊唑醇、滅菌唑、咯菌腈、精甲霜靈、萎鏽靈、福美雙、三唑酮、福美雙、硅噻菌胺(全蝕淨)等

小麥拌種可防治病害

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赤黴病(這四種病害僅限苗期,中後期無效)白粉病、鏽病(這兩種病害只能預防拔節期的侵染,中後期同樣無效),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這兩種病害屬於種傳病害,拌種可以很好的防治),黃條矮縮病、黃花葉病毒病、叢矮病(病毒病通過晚播種和防蟲來預防)

各種成分防治對象與安全性分析:

硅噻菌胺(全蝕淨):只對全蝕病有效,其他病害基本無效,防治率可達 80%以上

滅菌唑(撲力猛):新型三唑類殺菌劑,對種傳病害特效,但是對全蝕病防治率極差,其他病害效果還不錯

全蝕病防治率50%以上產品效果對比:

硅噻菌胺>苯醚甲環唑>咯菌腈>戊唑醇

萎鏽靈、福美雙、多菌靈、三唑酮等老產品對腥黑穗病、散黑穗病、根腐病防效還可以,但是對其他病害防效十分欠佳。

精甲霜靈一般都是與咯菌腈復配出現, 但是它只能防治腐黴菌、疫黴菌、立枯絲核菌等病菌引起病害,在小麥田使用純屬浪費錢買廢物。

三唑類產品與咯菌腈都屬於廣譜防治型產品, 但就防治譜來說,咯菌腈更適合經濟作物還有花生、大豆等作物更多一點。

三唑類安全性對比(烈性與之相反)

苯醚甲環唑>滅菌唑>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丙環唑>己唑醇>氟硅唑,在選擇三唑類拌種的時候,不建議選擇含有戊唑醇的產品, 別管什麼劑型,拜耳立克秀在東北賠償三個億的例子還血淋淋的擺在眼前,放在國內企業可沒幾個承擔得起。

殺蟲劑:甲拌磷(3911)、甲基異硫磷、克百威、丁硫克百威、毒死蜱、辛硫磷、吡蟲啉、噻蟲嗪等

小麥拌種主要防治蟲害

地下害蟲:蠐螬、螻蛄、金針蟲、地老虎;蚜蟲、吸漿蟲等

其中甲拌磷(3911)、甲基異硫磷、克百威三種產品屬於高毒農藥,在很多地區已經被政府管控,不做過多表述。

丁硫克百威屬於克百威的二代衍生物, 通過在害蟲體內轉化成克百威起效, 但是使用不安全,尤其對鳥類害處非常大,昆蟲取食死亡後還可對有益生物造成二次中毒。

毒死蜱、辛硫磷這兩種有機磷農藥是目前應用相當廣泛的地下害蟲殺蟲劑,其中毒死蜱見效較快、效果較好,但在土壤中持效期只有 40天左右,對地上害蟲無效;辛硫磷見效較慢,但是持效期相對較長,可達兩個月左右,同樣對地上害蟲無效。兩者同屬有機磷類,也繼承了此類缺點,一是使用不當極易燒芽,二是拌種後必須陰乾,快速播種,有機磷見光分解太快,放置時間過長易失效。(毒死蜱拌種,種子粘連性強,表面粗糙,不利於播種。

殺蟲機理:吡蟲啉:趨避、胃毒;毒死蜱:觸殺、胃毒;吡蟲啉:無味 毒死蜱:刺激味道

吡蟲啉、噻蟲嗪同屬菸鹼類殺蟲劑,在包衣使用時,對地下害蟲具有良好的驅避作用,且持效期非常長,對地上蚜蟲可持效至灌漿前。兩者最大的不同點是,一個屬於一代菸鹼類,另一個屬於二代菸鹼類,沒有交互抗性,且相對來說,噻蟲嗪抗性要稍微低一些。但兩者對地上紅蜘蛛基本沒有效果,可於年後使用水乳劑型菊酯類殺蟲劑配合除草劑防治。

噻蟲嗪優於吡蟲啉三點:

1,相比傳統吡蟲啉配方,噻蟲嗪抗性低,活性更高,殺蟲效果更好,持效期更長;

2,抗低溫能力更強,大大提高出苗率,安全性更高。

3,噻蟲嗪可以激發種子萌芽,促進作物根系發達,苗齊苗壯!

(噻蟲嗪不但可以有效控制花生主要害蟲蠐螬的危害,而且對

金針蟲防治效果要比吡蟲啉拌種防治突出

拌種劑成分的選擇。使用“殺菌劑+殺蟲劑+調節劑/菌劑/微肥”的組合最科學。但在農藥成分上,尤其是殺菌劑成分的選擇上,應根據當地小麥病害的種類來確定。各類病蟲害對應的農藥成分選擇如下:

根腐病:選用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福美雙、嘧菌酯、戊唑醇成分

紋枯病:選用苯醚甲環唑、咯菌腈、戊唑醇、嘧菌酯成分

腥/散黑穗: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福美雙、戊唑醇、萎鏽靈、

全蝕病:選用硅噻菌胺效果最好,苯醚甲環唑也有一定作用.硅噻菌胺(全蝕淨):只對全蝕病有效,其他病害基本無效,全蝕病防治率可達 80%以上

金針蟲、蠐螬、螻蛄:噻蟲嗪、吡蟲啉、丁硫克百威、辛硫磷、毒死蜱

蚜蟲:噻蟲嗪、吡蟲啉、丁硫克百威

常見問題總結

問題1:藥味越濃的種衣劑藥效越好?

藥味濃,說明添加高毒農藥(例如甲拌磷),這是不可取的。一來產品不規範,二來對種子不安全,風險比較大。

問題2:大瓶的拌種劑藥量更足效果更好

很多農戶選擇拌種劑,同樣的價錢更趨向大瓶包裝,感覺大包裝藥量更足,效果會更好。其實,這只是心理作用。農藥的效果取決於有效成分含量和劑量,對拌種劑而言,往往是有效成分含量低的會在劑量上彌補有效成分的不足。所以,選擇拌種劑更應該看具體的配方和含量。

問題3:種衣劑顏色越鮮豔越好嗎?

種衣劑的顏色實際上是為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表明這些種子是用藥劑處理過的,不能用來食用和作飼料

但是,人們長期以來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觀念,認為種衣劑顏色越深,刺激味道越大,藥效越高,這種觀念導致的後果非常嚴重。部分種衣劑廠家為迎合農民朋友的心理,偷工減料,減少殺蟲、防病農藥的含量,加大染料的含量。

問題4:合適的小麥的種衣劑就是最好的種衣劑?

種衣劑中的有效成分,無論是殺菌劑還是殺蟲劑,其作用對象是有限的,往往只對某些病或蟲有效,對其他的病蟲無效或效果不明顯。如使用不具有內吸作用的毒死蜱、辛硫磷對小麥蚜蟲無效。

問題5:種衣劑的成分不是越多越好?

成分種類太多,相互間的化學反應會更復雜,增加了藥害可能,有影響出苗的風險。

市場調查小麥播前拌種對小麥防病增產作用能達到20%-40%,甚至更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