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三季報“虧”字當頭 四季度回暖信心何在?

汽車市場一直存在“金九銀十”的旺季信仰,但伴隨著2019年汽車行業的強力寒流,這一信仰在今年的金秋時節破滅。從可量化的數據上來看,中汽協最新發布的銷量報告揭示了當前車市並不理想的狀態:今年前三季度,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產銷量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1.4%和10.3%。


在這一背景下,上市車企業績再度低迷。伴隨著10月中旬三季度預報的陸續出爐,在被統計的多家整車上市企業中,除比亞迪與江淮汽車表示“預增”外,其餘6家上市車企均預計前三季度業績呈虧損狀態,而汽車行業整體不景氣成各大車企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汽車市場的遇冷,產銷量的持續下滑,不僅影響了整車企業的業績,也波及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


車企三季報“虧”字當頭 四季度回暖信心何在?


面對上市車企低迷的業績,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稱:“雖然目前市場的總體趨勢是向好的,但恢復速度仍不理想,行業產銷下行所帶來的壓力還將持續擴散。”他表示,受“銀十”傳統銷售旺季,去年以來積壓的市場需求,國六標準實施後新車逐步到位等綜合因素影響,第四季度汽車銷售市場將逐步轉好,下滑幅度相對改善。


“虧損”成三季報主基調


根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前,在14家A股上市車企中,有8家公司發佈業績預告,但僅2家車企“預喜”,長安汽車、一汽轎車、眾泰汽車、力帆股份、*ST海馬、一汽夏利則清一色呈虧損狀態。


車企三季報“虧”字當頭 四季度回暖信心何在?


具體來看,各家車企虧損的狀態各有不同,其中長安汽車、一汽轎車、眾泰汽車和力帆股份四家預計前三季度業績出現“首虧”,而海馬汽車和一汽夏利預計前三季度業績為“減虧”,僅有比亞迪和江淮汽車交出了“預增”的成績單,這兩家車企也成了預計在前三季度實現盈利的“獨苗”。


從預計淨利潤來看,由於力帆汽車僅表明“預測下一報告期可能會虧損”,並未披露具體財務數據,因此在餘下的7家上市車企中,長安汽車以預計虧損24億~28億元成為前三季度業績“虧損王”,緊隨其後的一汽夏利,前三季度業績預計虧損6.7億~7.3億元,而眾泰汽車、一汽轎車和海馬汽車預計前三季度分別虧損4.5億~6.5億元、2.36億~2.96億元與1.64億~2.44億元。此外,比亞迪預計在前三季度實現15.55億~17.55億元的淨利潤,江淮汽車前三季度預計盈利1.24億元。


車企三季報“虧”字當頭 四季度回暖信心何在?


而從同比增幅來看,排除沒有公佈明確數據的力帆股份外,在餘下7家上市車企中,同比增長及下滑的車企數量參半。具體來看,海馬汽車、一汽夏利與比亞迪前三季度預計實現的淨利潤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海馬汽車以48.88%~65.64%成為目前同比增幅最大的上市車企。而長安汽車、一汽轎車、江淮汽車和眾泰汽車則較去年同期出現了大幅下滑,其中長安汽車同比下滑幅度最大,達306.35%~340.74%。


市場行情不容樂觀


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以15.55~17.55億元的淨利潤成為目前前三季度業績呈盈利狀況最好的上市車企。但從比亞迪近日發佈的公告卻可以發現,比亞迪業績中呈現的盈利幾乎都來自於國家發放的補貼資金。例如,10月15日,比亞迪就公告宣稱收到補助資金31.58億元。而此前披露的銷售數據也顯示,今年7、8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都在月銷1.6萬輛的水平,與補貼未退坡的6月相比縮減近四成;而9月銷量則繼續下滑至1.3萬輛,較去年同期2.5萬輛下滑47.85%,近乎腰斬。


車企三季報“虧”字當頭 四季度回暖信心何在?


再看另一家“預增”的企業,江淮汽車儘管也交出了“預增”成績單,但業績成色不足,非經常性損益或在其財報中扮演重要角色。江淮前三季度預計盈利1.24億元,同比增長159%,但扣非之後,歸母淨利潤為-8000萬元。而江淮將“預增”歸因於產品結構調整、成本費用管控、主業盈利能力提升等。值得關注的是,上月江淮剛靠拆遷“躺贏”一大筆收入,交易後,2019年淨利潤將增加2億元左右。同時,公司也收到近5億的政府補貼,為業績續命。


整車企業的“陣痛”亦體現在零部件行業及產業鏈部分公司的業績上,在近期披露的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報中,雲意電氣、雙林股份、襄陽軸承、西菱動力、登雲股份、浩物股份、越博動力、南京聚隆、威唐工業等都提到業績變動的原因是受到了汽車行業產銷形勢整體低迷的影響。此外,三季度總體盈利大幅增長的寧德時代,也在公告中表明,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盈利預計同比下降0%-20%。


車企三季報“虧”字當頭 四季度回暖信心何在?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對於接下來的中國車市走向,業內還是表示看好趨勢。對於未來全國乘用車市場的展望,乘聯會在近期發佈的分析報告裡指出,10月的外部環境較複雜,國內經濟平穩可控,隨著貿易談判的階段性成果,消費信心進一步恢復,市場回暖還是有更大期待。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白宇、劉文婷也在研報中指出,9月汽車銷量數據低開高走,顯示出乘用車消費信心逐步恢復,主要原因是國六透支效應減弱,新的購買需求逐步釋放。目前市場仍處於觀望階段,但四季度消費可期。四季度為傳統消費旺季,年底促銷有望來臨,廠商或將聯合經銷商進一步拉動汽車消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