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毛筆書法中的起筆、行筆、收筆知識

毛筆書法的筆畫成形,由起筆、行筆、收筆三部分組成。

起筆,又稱落筆、下筆,是書寫筆畫的開端,方法有“逆入”、“順入”、“折入”。

“逆入”即逆鋒起筆,採用與行筆的相反方向下筆,逆鋒起筆與轉筆結合,可寫出圓頭如篆的筆畫,表現出沉實的狀態。與轉筆、頓筆結合,可寫出方頭筆畫。逆鋒在實際書寫的過程中,有兩種“逆法”,一是“虛逆”,一是“實逆”。“虛逆”,即筆鋒在空中取逆勢,並不著紙。“實逆”即筆鋒輕輕入紙,向反方向運行,再調峰運筆,一般適用於隸書、篆書。

“順入”即起筆順入,筆鋒順著行筆方向入筆,整個書寫過程流暢,線條優美。“折入”即起筆與行筆之間,筆尖運動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起筆處略有稜角,成方頭筆畫,線條剛毅。

調峰是起筆進入行筆之前的調整,調峰不是提筆、轉鋒、轉筆桿,而是往落筆的反方向輕輕地推回筆桿,調整方向以備中鋒運筆。


「愙齋書法」毛筆書法中的起筆、行筆、收筆知識



起筆完成後,緊接著便是行筆。行筆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筆鋒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筆桿可以倒向筆鋒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筆桿不能往運筆方向,否則會出現偏鋒或者拖鋒的情況。

行筆速度和筆鋒角度、筆鋒著紙深度是“筆法三要素”。因此,掌握好行筆速度,是書寫毛筆字的關鍵。

行筆應“中鋒用筆”,鋒尖在點畫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同時應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


「愙齋書法」毛筆書法中的起筆、行筆、收筆知識



書法的收筆有兩種說法,一是指調整筆鋒的狀態。書寫中,毛筆的筆毫扭曲、變形了,需要調整、恢復、還原。二是指完善筆畫的形態。書寫中,某些筆畫的末端出現有殘缺、不完整的現象,需要收筆,使其墨色飽滿、氣力充沛、形態完整。“收”是指各種筆畫組織在一起時,能夠將長的、斜的、不正的、細小零散的、不規則的等進行整理,使這些筆畫能夠清晰地展現出來。收筆時應做到“收放自如”。

毛筆經過書寫後,筆毫會出現散鋒、開叉、變形、彎曲、紊亂、交錯的情況,伴隨著水墨枯竭,會出現幹筆、枯筆、焦筆。這時候,收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筆的方式是或輕一點,或重一點,或稍停留、等待,或就地旋轉,或臥筆順峰拖。

收筆的作用是收攏、聚攏筆毫。整理散鋒、開叉的,拉直彎曲、變形的,理順紊亂、交錯的。理順的動作可以逆,也可以順,總之要恢復、向為毛筆的初始狀態靠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