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光:柴油機不可能消失,重型車不會純電化

"這是一次思想認知的碰撞,一次高端智慧的分享,對跨國企業把控未來經濟走向、應對全球化挑戰具有重要意義。"對於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期間舉辦的"山東重工論壇",山東重工、濰柴集團、中國重汽董事長譚旭光這樣評價。

譚旭光:柴油機不可能消失,重型車不會純電化

此次,山東重工發起專場論壇,邀請到了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博世集團、羅蘭貝格、奧地利AVL公司、德國凱傲集團、SAP公司等多家戰略供應商、優秀海外客戶和旗下海外子公司的領導人,以及來自國際技術聯盟、國際合作諮詢機構等長期合作伙伴的傑出領袖等一同參加。

譚旭光:柴油機不可能消失,重型車不會純電化

現場,譚旭光再顯"預言家"本色,在談及商用車未來技術時,他篤定:無人駕駛是不可能的,但輔助駕駛是可能的;不久的將來,長途仍以柴油機為主,短途會被混合動力替代,燃料電池可能是未來重型商用車的終極路線。

柴油機仍大有可為 不可能一夜之間都變成新能源

譚旭光:柴油機不可能消失,重型車不會純電化

作為中國領先、國際知名的汽車裝備製造集團,山東重工是山東省重點打造的裝備製造龍頭企業,是山東省開放合作、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

2018年,山東重工正式對外發布了"2020-2030戰略",提出到2025年達到1000億美元收入。譚旭光對此信心十足——"我們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而以重卡為例,山東重工旗下擁有陝汽重卡、中國重汽,二者相加,在全球範圍內可排名第三。然而,譚旭光卻不希望"以量取勝",其目標是要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卡。

如何打造"世界一流"?首先要對未來具有清晰而準確的研判。譚旭光預測:目前中國商用車市場仍處在機遇期,不會有巨大波動;中國重卡不會再次發生類似2015年銷量跌到五六十萬臺的情況,柴油機行業依舊大有可為。

據譚旭光分析,國家排放升級體現兩大特點:一是標準高,甚至遠遠高於歐洲水平;二是速度快,僅十二年間已從國三升到國六。但不可忽視的是,現下仍有300萬輛重卡為國三及以下車型,所以不能簡單地說"柴油機要沒飯吃了,大家都要失業了"。

譚旭光認為,面對未來,始終要以科技引領,要儲備好未來的各項技術,準備是必須要做的。"但一夜之間都變成了新能源,排放都到了零,是不可能的。"因此,譚旭光仍然看好柴油機發展前景。

無人駕駛拒絕"忽悠" 燃料電池是重型車的終極路線

譚旭光:柴油機不可能消失,重型車不會純電化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是如今常被提起的"汽車新四化",無人駕駛正是智能網聯的重要方向。只是,在商用車未來技術的預判上,譚旭光卻認定:無人駕駛是不可能的,輔助駕駛是可能的。

譚旭光表示,市場上存在"忽悠"之聲,包括"重卡要無人駕駛,城市乘用車不需要人駕駛"等言論不絕於耳。在其看來,做好無人駕駛不能依靠忽悠,一定程度上講,無人駕駛是不可能的,永遠替代不了人的感覺,但可以肯定"輔助駕駛時代"已經到來,農場等封閉場景也可率先實現無人駕駛。

針對電動化,在重型汽車上不可能應用純電動技術,是譚旭光的判斷。他指出,即便混合動力,也需分清細分場景才能實際應用。

舉例看,牽引車跑2000公里,短途運輸車跑300公里、500公里,市場需求是多元化的。如此,對動力系統的多元化要求會越來越多,對一些新科技的要求同樣越來越多,企業需要針對各種技術路線,一併做好商業化的充分準備。

譚旭光判斷:在重卡領域,未來長途運輸會以重型柴油車為主,短途可能逐步被混動取代。而由於法規要求、客戶需要,燃料電池發動機可成為未來重型汽車的一個終極技術路線。

但到底是氫燃料發動機還是固態氧化物燃料發動機成為主流,譚旭光卻坦言,很難一句話說得清楚。他還提醒到:不要針對氫燃料發動機過多炒作,發展這一項目,需以具備巨大氫能資源為基礎,比如山東則具備該條件。

寫在後面:

譚旭光:柴油機不可能消失,重型車不會純電化

2019新動能·青島展洽會與峰會同期舉行。期間,山東重工攜旗下中國重汽汕德卡車、中通新能源客車、山推全液壓推土機,以及濰柴燃料電池發動機、博杜安M55高端動力、電控單元等產品精彩亮相,集中展示了集團的品牌實力和發展成果。

當然,未來商用車技術路向何方,答案不一而足。但譚旭光指出:"當一把手就是賭博,有時既要有科學精神,就要有科學精神的賭博!"為尋求對技術的準確把握,譚旭光經過三年、走遍全世界,才得出上述結論。而其對未來的預見會否成真,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物流商用車網 記者 阿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