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方》遠方快遞公司出現危機,陸曉鷗要姚遠裁員,而姚遠不同意,他做得對嗎?

沂溪村放映廳


姚遠這個角色之所以能受到大家的喜愛,就是因為他身上有著很多企業家都沒有的擔當和魄力。單說在裁員這件事上,如果換做別人,肯定要棄車保帥,斷尾求生,可姚遠不是別人,他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任何一個被僱傭者,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姚遠式的老闆。不裁員,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是對的。而從現實的角度說,風險頗大。

姚遠和路曉歐在對問題的看法上總是存在分歧,是因為兩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路曉歐主張裁員,是站在減輕企業負擔的角度講的。

全球經濟下滑,進入了寒冬期。姚遠公司的最大客戶機電集團倒閉,直接帶來了大批業務的流失。機電集團拖欠遠方快遞的款項無力償還,只好用一批進口的紡織機器抵債。姚遠的快遞公司根本用不上這批機器,轉手給了愛蓮的紡織廠,來為自己的公司救急。

姚遠的經濟實力遠超愛蓮,卻到了要靠一個小紡織廠套現的地步,可見遠方快遞的境況不夠樂觀。

而在危機到來之前,姚遠還組建了一個千人車隊,每個月要消耗大批的費用來維持車隊的開銷,再不裁員,就等於賠本賺吆喝,汽油錢都賺不到了。

路曉歐做過專業的HR,她知道姚遠是個講義氣的人,不願拋下員工自己獨活,為此她才提出由自己出面幫姚遠落實裁員。從路小歐的角度說,企業的安穩和姚遠的安危是她看重的,提出裁員也是以經濟發展的現狀為基礎的,無法說她完全錯誤。

姚遠主張讓員工留下,一方面是他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他看到了更大的機會。

遠方快遞能夠從一個被到處圍堵的小快遞作坊,成長為人人知曉的業內龍頭企業,離不開姚遠這位帶頭人的努力。他超出常人的承受力以及敏銳的判斷力,一直在支撐著企業做大做強。姚遠被稱為少有的靠個人魅力來管理企業的老總,他的員工對於他來說,不像是下級,更像是兄弟姐妹。

姚遠出身草根,很小的時候就失去父母,在福利院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他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意無比渴望,也催生了姚遠講義氣,重感情,報喜不報憂的性格。姚遠總覺得自己富不是真的富,帶著大家一起富起來才最開心。在遠方快遞上班的員工,歸屬感是吸引他們留在公司的重要因素。

姚遠這樣的人知道工薪階級的難處,他如果放棄一個員工,就等於放棄了一個家庭的生計,善良的姚遠寧願自己承受壓力,負重前行,也不願落下任何一個員工。基於這一點,他才說出了”一個都不能少“的豪言壯語。

遠方快遞的發展道路上,幾次重要的前進節點全都伴隨著不小的危機。非典時期其他公司都縮減業務,只有遠方堅守陣地,後來才有了蛇吞象的壯舉,完成了公司的第一次大規模擴張。所謂瑞雪兆豐年,冬天都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姚遠也看到了潛藏在危機背後的新機會,才敢於冒險留下了所有員工。

從姚遠的角度說,他的做法是正確的,不光為企業保存了危機過後的堅強力量,還穩住了人心,讓員工對企業的依賴感更強,忠誠度更高了。

但姚遠一樣的領導,在現實中並不多見,更多的領導在危機到來時,想的是保全自己,而不是接濟他人。姚遠看似愚昧的做法,正是他個人獨特魅力的體現,劇中的他是位難得一見的好領導,值得員工追隨。


萌萌小笑笑


梅婷扮演的劉愛蓮,與馬伊琍扮演的路曉鷗,兩人雖然出身不同、文化水平差異大,但這兩個女人對於劉燁飾演的姚遠而言,都是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女人。一個是姚遠的初戀情人、刻骨銘心的心中所愛,另一個則是陪著他白手起家、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身邊人。不管是劉愛蓮還是路曉鷗,兩個人都深愛著姚遠。因為愛這個男人,她們一個選擇盡己所能幫助對方,另一個則是悉心陪伴、共同創業。也是因為對姚遠的愛,她們在面對彼此時,選擇默認現實、理性相待,而非針鋒相對、結仇結怨。可見,曉鷗、愛蓮都是善良大氣的女子。 曉鷗研究生時,有一天演完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第二天卻發現姚遠不辭而別。

曉鷗雖然很受傷,但心底從未真正放下這段感情。她把姚遠租住過的地下室長租下來、維持原狀,似乎一直還在等他。三年後的相遇,姚遠不僅建立了遠方快遞,身邊還有了愛人和女兒。路曉鷗和姚遠失聯已久,一碰面,便要面對所愛所尋之人早已“娶妻生子”的現實,著實殘忍。 更令曉鷗絕望的是,他們的女兒阿遙已經三歲。這就意味著姚遠在和她談戀愛的時候,背叛過她,早和愛蓮懷上了孩子。曉鷗驚覺自己的一片深情被姚遠辜負,心裡鬱悶難受,難以釋懷,以致她得了輕度的抑鬱。愛蓮捨不得姚遠給她和女兒的照顧和溫暖,但也給姚遠留了後路。前夫失蹤多年,她等到了可以申請離婚、和姚遠結婚的那一天。但愛蓮只是和姚遠拍了全家福,放棄了和他領證。在發現路曉鷗心病很嚴重後,劉愛蓮作出了決定,揹著姚遠,把實情都告訴了曉鷗。這樣一來,路曉鷗的心病化解了。她知道姚遠沒有背叛自己,也更能體諒他們一家人的難處。劉愛蓮的坦誠,其實是一劑“一箭雙鵰”的良藥。得知實情的路曉鷗釋然了,說出實話的劉愛蓮也舒坦許多。劉愛蓮的高明就在於,她在面對情敵時,明知對方才是姚遠所愛,但她不吵不鬧、不阻撓不使壞。她用自己的開明大度、坦然相待,讓姚遠心存感激,讓曉鷗除卻心病。如此一來,姚遠更加不會離開她和女兒,路曉鷗也會成為他們一家的朋友。只可惜,
劉愛蓮的運氣不是很好,她不是那個可以陪著姚遠走到最後的女人。


柚子愛寫真


姚遠是一個從苦日子過來的人,他知道底層人的艱辛,他也在乎和他一起打拼過的兄弟們的生存,因此姚遠不能做到像其它資本家那樣狠心。

非典時期,二叔帶著兄弟們一起跑過來幫助他,那份情誼他是記在心裡的,所以度過危機後,姚遠明知二叔兩個兒子能力一般,還是把油水最多的地方教給了大根、二根。

地震發生後,劉雲天選擇扔下員工去捐款,而遙遠選擇親自去營救員工,並且還幫助救助了很多災民,甚至為了災民私拆包裹,這些都反應了他是一個重情義之人。

因為重情義,姚遠沒聽從路小歐的建議,導致公司內部出現人事問題,手下兄弟出大量現貪汙現象。

直到二叔把自己兒子做假賬的事情反饋給姚遠,姚遠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他能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好現象。


《在遠方》一直在強調人心是最大的成本,姚遠一直在籠絡人心,但到了危機時刻才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樣。

有的人是情義當先,有的人是利益當先,只有把這兩者適當融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於是他把公司股份分給了那幫兄弟,讓兄弟們成為公司的主人。事關他們的錢包,他們自然隨意損害公司利益,這也是企業管理制衡的一個方法。

遠方公司遭遇危機,姚遠不想裁員純屬出於感情用事,把公司利益拋之腦後,是一個企業家的大忌。

如果公司沒有挺過危機,那就只有倒閉的下場,到時候不僅自己多年打拼的心血會白費,還會有更多人失去工作。我個人並不支持姚遠的做法,我認為如果沒有方案能夠安全度過危機的情況下,應該當斷則斷,將損失降到最低,才是明智之選。

姚遠在劇中是一個有頭腦之人,過分看重情義是他最大的缺點,只有自己看清了這一危害的嚴重性,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才能走得更遠。

以前的吳愛蓮和路曉歐都提醒過他,可是他從未聽過他們的建議,才會導致公司成為一盤散沙,這是他該反思的。

總結:任何事情都應該是視情況而定的,應該有一個標準,多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一意孤行,這樣只會損失會更大。


劇說人生如戲


快遞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人力資源機制。對於隊伍和人才的管理機制,是快遞公司的最大生死線。客戶的倒閉,影響的是公司的業務,然而人員機制、價值導向卻是決定公司生死。

作為公司創始人,在這個問題的判斷上,應該是很準確的。但同時,這又是一個當前棘手的問題。

每一次危機的出現,同時也往往意味著機會的出現,之前有了千車計劃、聯改直的大變革,恰恰意味著,在大變革的系列政策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政策匹配,好比是電腦的軟件驅動程序,也要能充分支持硬件的正常運行,甚至可以引領超常規發展。

當市場出現這樣的危機時,內部正好啟動符合大變革的人力資源政策就是最好的時機。比如:鼓勵內部創新,建立員工項目孵化平臺,推動內部創業,發現業務新機會;員工股權和期權機制深化,降低固定成本,加大變動受益;有計劃的讓員工輪崗接受培訓,提高員工業務素質和能力;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聯動,把服務拓展到整個產業鏈中,創造深化服務的多種可能等。



周國慶zgq


姚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明明欠著劉愛蓮的錢還要打臉衝胖子給那些被裁掉的員工發工資,是,姚遠是照顧到了那些被裁掉的員工,但一旦遠方快遞崩盤了,所有的人都要一起喝西北風,商人的責任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企業正常運轉下去,作為商人,對自己的企業負責就是對自己的員工負責,更是對自己的客戶負責。

我承認姚遠很仁義,但正是他的仁義拖累了很多人。

多少次陸曉歐苦勸姚遠要拋開所謂的兄弟情誼完善公司制度,可是姚遠就是不聽,結果陸曉歐當了多次壞人,雖然陸曉歐屢次幫助姚遠,但陸曉歐始終沒能從根上解決遠方快遞在體制上的不足,最終忍無可忍的陸曉歐又一次離開了姚遠,從某種角度來說,姚遠辜負了陸曉歐。

作為姚遠的好友,劉愛蓮也算曾和姚遠共患難過,和陸曉歐一樣,劉愛蓮深知姚遠的軟肋,劉愛蓮也曾嘗試過規勸姚遠不要太心軟,然而其和陸曉歐一樣無功而返,離開遠方快遞後就愛蓮收購了一家紡織廠,當姚遠向其借2000萬時其二話沒說抵押了設備跟銀行貸款2000萬,而當姚遠得知此事後其還在猶豫是否要裁員,當陸曉歐強行讓姚遠簽了裁員協議後其還要給那些被裁掉的員工發工資,從某種角度來說,姚遠也辜負了就愛蓮。


高暢和姚遠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跟隨姚遠多年,高暢儼然從一個唯唯諾諾的愛哭鬼成長為了一個男子漢,我個人覺得高暢的能力遠在姚遠之上,我個人覺得姚遠想不到派二根去曉光快遞當臥底這般高明的計策,即便他想得到其也沒有魄力去實施,而高暢之所以違背對霍梅的承諾正是為了幫姚遠,高暢的這一手間接性地導致了吳曉光對霍梅起了歹心,同時也間接性地導致高暢身陷囹圄,追根溯源導致高暢身陷囹圄的根源正是姚遠的心太軟,從某種角度來說,姚遠也辜負了高暢。

為了不辜負自己的員工,姚遠把身邊的人都辜負了,而換來的結果卻是人心向背,在接下來的劇情中,劉雲天通過各種方式佔有了遠方快遞40%的股份,剩下的60%的股份是姚遠和他沒有辜負的那些員工所有,在最關鍵的時刻,那些姚遠沒有辜負的員工背棄了他,劉雲天成功收購了遠方快遞。


綜上,在遠方快遞最困難之時姚遠不願意裁員定然是錯的,而且是大錯特錯,他錯在沒有肩負起一個企業家理應承擔的責任。

阿里巴巴也曾裁過員,我相信阿里巴巴當初不裁員的話定然不會發展到如今這般規模,當初的裁員確實使得一些人失去了一份工作,但換來的卻是如今更多人的收入頗豐,而那些當年被阿里巴巴裁掉的員工也並沒有流落街頭,他們還可以找其他的工作嘛。

在我看來,姚遠的仁義就是假仁義,他只是為了滿足自己那顆虛榮心,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姚遠拖累了所有人,不是嗎?


草根說電影


《在遠方》,遠方快遞出現的危機,源於遠方公司最大的客戶機電集團,突然宣佈倒閉了,對遠方的影響是致命的。因為遠方的“千車計劃”就是針對機電集團而實施的,定購剩下的五六百輛車開回來了,就停在郊外的停車場。可是客戶沒了,這麼多的車輛幹什麼用途呢?

雖然機電集團用先進的機器結算了幾個月的快遞費,而機器正好可以給劉愛蓮的工廠裡使用,但是遠方的後路沒了,前路限於迷茫之中。


由於客戶的銳減,每天車輛的貨運只有平時的三分之一,這樣下去的後果是,每天連油錢都付不起,更別說利潤了。

車隊的工人們風聞要裁員,找到了總部來,紛紛訴說自家的困難。姚遠打算變三班倒為一班制,每天只出一趟車,安排剩餘的工人到別的崗位做事。其實快遞公司主要靠的是運輸,別的部門本來就人浮於事,再加人,純粹就是耗日子。

姚遠說,自己做企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工人能吃飽飯,自己掙多掙少沒關係,圖的是個“樂”!為此,他特意帶路小鷗去了企業自辦的學校門口,跟她說,工人們每天下班後都會到校門口來接自己的孩子,如果他們的爸媽沒有工作了,他們的孩子學費怎麼辦?

就連他的二叔都看出了問題所在,必須得裁員才能減輕企業的負擔,可是姚遠堅決不同意裁員。

路小鷗說裁員這件事她可以來做,以前她在國外就做過HR,知道裁員會給員工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以及員工當時的心情。

本來路小鷗看見姚遠給自己買的新房,心裡是激動的,她做夢都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眼前的姚遠卻變得越來越固執,非得堅持自己的傳統觀念,路小鷗變得猶豫了。

如果路小鷗再次離去,姚遠將面臨四面楚歌的境地。二根、高暢已經離心了,李曉彪還在上學,二叔的歲數大了,他的身邊還有誰能指望呢?

歡飲加入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