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辦事,看到一個人給國外留學的孩子轉學費生活費100萬,這樣的投入值得嗎?

深圳線下媒體資源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富人真的就快樂嗎?是的,富人的快樂我們都想象不到。


給在國外留學的孩子轉100萬元生活費,這樣的投入值不值,恐怕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有答案。也許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不值,對於轉賬的人來說可能很值。


國人在教育上是捨得投入的,把子女將來能夠出人頭地當作一件大事。有趣的是,學校裡教音樂,結果教出來的學生多數不認識五線譜,也不會樂器,最多隻能學會唱幾首歌。學的美術也是差不多的樣子,畫啥啥不像。為了讓孩子有點特長,將來升學有點依靠,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要學幾種特長,一年花費上萬元乃至數萬元都很正常。


之所以數以十萬計的家庭投入巨資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有如下原因:


1、國內大學持續擴招,大學生含金量不斷下降,對於一些人來說不如到國外留學鍍金,不管怎麼說外語水平能夠提高。

國內優質大學資源是相當匱乏的,在分配上又向一二線城市傾斜,絕大多數家庭子女想上好的大學概率實在太低。如果提前做好準備,上國外一所不錯的大學難度並不比考上一所國內的重點大學更難。國外正規大學很多都有獎學金,讀書期間也可以自己打工賺錢,真正的花費並沒有想象中巨大。

一些富裕家庭的子女學習成績不好,很難在國內考上一所好的大學,與其花錢上個普通大學,還不如到國外混幾年,拿個國外的學歷,外語也能流利一些。將來回國後找工作也不是問題,要麼接手家裡的生意,要麼通過人脈安排一下,都很簡單。


2、高淨值人群要麼已經有了國外的戶口,要麼在辦國外戶口的路上,把孩子先送出去往往是前奏

600萬元是私人銀行的門檻,能有這麼多存款的人都可以看做高淨值人士。不管是想有個國外的身份獲得更多便利,還是出於財富安全方面的考慮,辦個國外戶口是這些人普遍的追求。不管怎麼講,有個國外戶口又不影響在國內賺錢,丟輛自行車都更容易找到不是嘛!

把孩子先送出去適應環境,然後轉轉帳,打打錢,老婆再過去陪讀,很快一家人就能在國外團聚了,這是非常穩妥的路徑,也是很多家庭的選擇。


3、國內房價持續上漲,炒房家庭財富大增,出國留學的花費顯得無足輕重

房價持續上漲帶來財富效應十分明顯,只要炒幾套房,就可以獲得普通人一輩子賺不到的財富。一二線城市賣一套房就足以應付國外留學的費用,為了孩子有更好的前途,這些輕易得來的財富自然可以輕易花出去。


出國留學的主要有三種人:

第一種是學習成績不錯,到國外真正是為了學習的,並且畢業後有能力留在國外,拿不錯的薪水。毫無疑問,這種在我們看來是最值的,但是相當比例的人不會再回來。

第二種是家庭很富裕,到國外也許是為了玩幾年混個文憑回來接手家族產業,也許是為家庭集體出國建立根據地,已經不是值不值的概念。

第三種則是家庭並不是多麼富裕,子女學習成績也不好,到國外也沒有奮發圖強,留不到國外,只能回國找個一般的工作,上班五年連自己的學費都掙不回來。顯然這種就是我們認為最不值的了。


總而言之,有錢確實可以任性,出國留學要看個人情況和家庭財富,現在已經不是留學回來就有人搶著要的時代了。曾經的海歸,已經越來越多成為海帶。


財智成功


說說我周圍的事,真人真事。

我朋友的孩子,女孩,在本市最好的一家中學讀初二的時候因為和班主任發生點兒不愉快,她媽媽一氣之下讓孩子去新加坡留學。因為這個女孩本身學習成績很好,在她國內中學一千個孩子中排名五十以內,所以她也很順利的進入新加坡政府學校讀書。但可能她媽媽不想放棄國內工作,沒有選擇陪讀,也沒有找一個寄宿家庭之類的,就給孩子自己租一間房子自己管理自己(這樣比寄宿家庭要省很多,當時學費也不高,一年學費生活費的總花費不到十萬人民幣)。畢竟是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後來考入當地一個普通JC,再後來去了澳大利亞的莫那什大學,對於在新加坡留學的學生來說,去澳大利亞讀大學是最low的那種孩子。

再說一下這個女孩的一個同學,男孩子,在國內初中的時候兩個孩子同一所學校同屆,但在國內並不認識,這個男孩子當時在學校內的排在七八百名,也是同年去了新加坡,上了一個普通的鄰里中學,但經過努力,他考到了和這個女孩同一所JC,才發現他們來自同一個城市,同校同屆,但這個男孩子父母都在新加坡工作,通過持續努力,進入了新加坡國立大學 。

因為我的孩子現在也在新加坡留學,我接觸了太多的留學生。每次看到媒體上關於留學生的各種消息各種評價都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太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思維想象著別人的世界。就像王健林的小目標是一個億,就像坐在井裡的青蛙以為天就是井口那麼大。留學的孩子以後好不好,值不值這要因人而異,就像在國內一樣,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孩子有的上了清北,有的上了三本。但就我的孩子及他的朋友來講,我認為他們活出了他們這個年齡該有的樣子。我兒子對我說,每天很累,很充實很快樂。他說你不要小瞧任何人,其實從每個人身上我們都能學到一點東西。留學帶給他的是對學習充滿渴望,對自己要求嚴格,對他人能夠欣賞包容理解。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希望。

所以,我從不想我付出多少,我將來的回報是多少。一家人選擇一條路,努力走就很好。對於留學生家庭,我認為一定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再選擇留學、我不認為砸鍋賣鐵去留學是一件好事,這樣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負擔。作為旁觀者,我覺得也不要去揣測別人怎麼樣。就像你腳上的鞋,我永遠不會體會到你是否穿的舒服。


生活在獅城


對孩子的教育投資是值得的 我和老公就是這樣我女兒留學新西蘭七年 花了200多萬 孩子也很爭氣 回國後落戶北京外企 工作優秀為人溫和孝順 現在美國發展 雖說孩子不在身邊 但我們沒感到有那不好 生命的延續就是讓他更精彩 而不是自私的把孩子限制在自己身邊 至於花的錢 我們感覺孩子這麼優秀就值了 對孩子教育投資比什麼都值 我們身邊像我們條件的都有四五套房 感覺很榮耀 可我不這樣認為 雖然我們只有一套房 但感覺很幸福 孩子的教育成功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xuxu妹


能出國留學的孩子大多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一個留學在外的孩子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是多少呢?這可能要根據家庭條件和學生的個人行為而定了。

小徐老師一個同學的孩子前些年留學加拿大讀碩士,前期考雅思要交1750元的考試費,因為我同學的女兒英語已過八級,所以就交了點幾百塊錢,學了學當地的法律法規和口語,然後又申請了加拿大比較好的三所學校,再加上郵寄材料的費用,共花費2000元左右。最後再加上辦簽證和買日常用品的錢,總共花費不到6000元。

等簽證和錄取通知書下來後,學生還要按照所錄取院校交納保險費、學費。

1、保險費

保險費一般每年在400-500美元之間,同學的孩子去加拿大留學要先交保險費,包括健康、醫療等保險的費用,而有些國家保險是不需要提前另交的,它和學費一塊交。比如英國。

2、學費

學費根據每個國家的消費水平不同而有所差異,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一年的學費平均8萬元,再加上食宿費,教材費等,還要再追加8-10萬。

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留學費用是最高的,比如美國、英國、澳、加等國的留學費用每年在20萬以上,其中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費用最高可達40多萬。

但是一些較小的國家,或者國內知名大學較少的國家的留學費用則較低,如新西蘭12-15萬人民幣就差不多夠了,像最近比較流行的泰國這樣的小國,費用就更低了。

總的來說,對於普通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留學的費用確實比較沉重,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何況人生地不熟的外國,再加上生活經驗不豐富的年輕留學生,他們大多數還是個大孩子,去了國外可能會遇到很多不可預知的困難,因此,到底要花多少錢也因人而異。

我同學的孩子當年留學加拿大,我同學一家都不同意,但是孩子一直堅持,並聲明家長只要給她第一年的留學費用就可以,後幾年的費用她自己打工解決,就這樣孩子第一年家裡總供給她準備了25萬元錢,之後的幾年,孩子再沒有往家裡要過一分錢,今年快畢業了,還陸續給家長打了幾筆錢回來,令父母很欣慰,終於不再為孩子的生計擔心了。

從各國留學生的留學費用來看,每年花費30萬左右都應該在正常範圍之內,有的家庭困難的,家裡每年供應10萬元左右,孩子再通過打工補貼生活也能夠用。像題目中所提到了一打就是100萬,這應該是超出了正常留學生的花費範圍了。

相信每個家庭花大價錢讓孩子留學,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學業有成,長真本事,而不是出去花天酒地享受去的,一個真正專攻學業的留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花錢,他們的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搞科研和打工等,這也意味著在國外動不動就超出正常留學生費用的學生,也許多半正是那些不務正業,根本沒將心思用在學業上的。因此,家長可能花了大筆的錢,但孩子並沒有學到真本領,這就不值得了。


指尖教育帝國


我有一同學的兒子就讀成都的一985大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他有一次回來對他爸講,看到了同學存摺的相關信息,7後面有一連串的0,眼花瞭亂,經反覆辨認,確認7後面有6個0,說他的同學父母大部分不是高官就是大富,甚至幾百萬的錢就是生活備用金,就他們家那3000萬家產在這群體裡只能算個毛錢。


用戶7600600481023


到底值不值得,給大家講三個周圍朋友的故事吧。

故事一:老公的同學,211大學畢業,但為人木訥,混得不好,一直在一個紡織廠裡做車間主任。有個獨生兒子,成績一般,但心氣極高,就是我們俗稱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那種的。高三還沒畢業,也不正經準備高考,一門心思的想出國留學。其他家庭也就罷了,知道他們傢什麼情況嗎?兩口子年收入加起來不過十萬,留學,想什麼呢?可這孩子會鬧啊,三天兩頭的,就要上房頂自殺。沒辦法,就這一個兒啊,說到底出國留學也不是什麼壞事呀。得,湊錢唄。好在選的是新加坡,價錢溫柔點,連學費帶生活每年二十萬出頭。咬牙賣了房子,保證金還差五萬人民幣,就找到我老公頭上了。後來總算湊齊了,孩子歡歡喜喜考了英語,去了新加坡。

你以為故事就完了?遠著呢。幾年大學沒有真學到東西,在新加坡找不到工作,簽證也到期了,急赤火燎地趕回國內。以為在國內就好找工作啦?同樣一言難盡,高不成低不就的,最後去了一傢俬企打工,每月四千。老兩口如今在成都省吃儉用還債買房,畢竟兒子以後還是要結婚的,還是那句重複的話:就這一個兒,能怎麼辦呢?

故事二:老公的朋友,我們市美的總代理商。夠有錢吧,孩子還挺爭氣,女孩兒,從小一枚妥妥的學霸,高考剛結束,就被香港大學錄取了,還特麼的全額獎學金。瞧見了吧,什麼叫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姑娘幾年大學不僅一分錢沒花,還倒找家裡六十萬港幣,關鍵是人家家裡還不差這點毛毛雨!

故事三:樓上鄰居,也是個獨生子,孩子高大帥氣,幾年前考上了中南財經大學。讀了兩年,又去了美國斯坦福大學,每年的學費加生活費人民幣四十來萬,這對於一小康家庭來說負擔還是挺重,就又去銀行辦了留學貸款。好在孩子爭氣,畢業以後就在硅谷找了份工作,就是扎克伯克的那家公司,負責技術維護。

現在鄰居欠銀行的錢早還清了,可還是心事重重,畢竟孩子已在在美國結婚了,以後回不回國很難說。自己和老伴去一趟美國費老勁兒了,語言不通離城又遠的。以後要真老了,走不動了,可咋辦?

這三個故事絕不虛構,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事兒。花一百萬給孩子留學,值不值得的,網友們,你們怎麼看?


十年之前十年之後


孩子能留學可能是每個家長的夢想,不管花多少錢,不管付多少代價。都讓自己的孩子去國外讀書。父母寧可吃糠咽菜也要供孩子出去上學。這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能成才,一是,能為國家做貢獻。二是,可以光宗耀祖。可是留學真的能成為國家棟梁,光宗耀祖嗎?未必。我身邊有一部分父母,千方百計讓孩子出國留學,可學成回來後。他們唯一獲得的一個尊稱就是海歸。找工作的時候高不成低不就。然後就變成海豚。囤在了家裡。很難適應中國現在的市場環境。我國現在正是飛速發展的時段,需要大量的人才。如果你學的專業不對口或者不適合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那麼就沒有留學的必要。不如在國內學一些專業或把自己放在市場上拼搏一下。也許結果要比你留學去要好的多。我覺得去國外鍍金,不如在國內發展深造。我始終認為是金子走哪都發光。只要你是人才,只要你有夢想。你總會有用武之地。你總會有發光的機會。馬雲沒有留過學,馬化騰也沒留過學。他們在國內一樣大有作為。就看你有多大的夢想。個人見解,有不足之處請見諒。謝閱!


總是想不到1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費能力,也有不同的消費觀念。

給國外留學的孩子轉學費生活費100萬,對於富人來說,這不過是零花錢而已,不值一提。但孩子如果學到真本事,那就是“一世之基”,也就是以後不用為孩子擔心,他能夠發展的很好,說不定回報就是千萬、億萬。所以不可一概而論。

就像梵高一幅畫,曾經拍賣出5.3億元。你說,一張紙上面滴了一點色菜,用那麼多錢買值得嗎?

一個手錶10元錢的也可以用,那麼人家拍賣一直手錶3.5億元,值不值得。

鑽石其實就是碳原子,價格連天,你說值不值得。

一個包包幾十萬,一瓶紅酒好幾萬,值不值得。

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別人的消費形態,這不科學。

而且,如果在發達國家留學,有沒有獎學金,那麼其實費用是比較多的,100萬也就這也10來萬美元。這對於有錢人來說,九牛一毛。

但在一些國外大學留學,也是建立國際關係的好機會。比如與美國銀行女兒成好朋友,與某一個小國家的總統兒子拜把子,或者是一些同學以後也會發展很好,成為國際金融界、實業界巨頭等等,一切皆有可能。

留學說白了就是一種投資,投資總是有風險的,沒有說值得不值得的問題。100萬說起來很多,普通家庭承受不起,但對於富豪來說,也就是那麼一回事,跟我們10000元差不多,也就是一個月的收入。


波士財經


在國外生活成本確實很高,但是一次性100萬,也實在太高了。

目前,我們國家很多家長願意將孩子送到美國、英國或者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讀書。

在美國一般公立大學學費,每年約11,000~21,000美元;私立大學25,000~35,000美元之間;美國有50所知名大學學費每年超過6萬美元。


關於生活費問題,省點的孩子,每年花1萬到15,000美元就夠了。現在大學生也是碎鈔機,在國內上大學生活費也少不了,不少孩子每月生活費都能達到三四千元。

如此算起來,培養一個留學生一年七八萬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計算,一年50萬吧。至於值不值?我們出國旅個遊還需要幾萬塊呢,讓孩子在國外度個三四年,這是人生積累一輩子的財富和記憶。很難說,價值如何的。

尤其是海歸的學歷,目前還是金字招牌挺能唬人的,一些跨國公司還是喜歡招留學生的。所以,對於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這是一個很好的鍍金機會呢,雖說有可能不成功,但是萬一成功了呢?絕對比在國內上三四流大學要強得多吧,畢竟國內的那些大學大家都知根知底兒啊。

最最不濟的結果,還提高了孩子的英語水平不是嗎?至少逼著學了一下英語。

當然,有時候我們也不要單純的認為人家真的是匯學費,說不定人家在嘗試換外匯呢,要不怎麼匯的是人民幣而不是美元呢?難道你想說匯的是100萬美元?我們還是有兌匯限制的。


暖心人社


窮人和富人對待金錢的概念是不一樣的,對待教育的概念更是相差甚遠。


張總,一個集團公司的老總,集團旗下有20多家子公司,行業涉及房地產,高新技術,生物醫藥,軟件開發等多個板塊,是當地富甲一方的人物。張總出生農村,早年白手起家創業,如今可也算得上是功德圓滿了。但令他發愁的是:年近花甲,家裡這麼大的產業最終交給誰呢?

由於早年全部的精力都在創業之上,結婚生子比較遲,家中的獨子才12歲。要想讓自己的孩子來接管自己的產業至少還要等10年。

最近有人給張總出主意說美國的教育理念比較超前,可以現在就把孩子送到美國去接受教育,說不定5年孩子回來就能獨擋一面。於是張總找留學公司謀劃了一番,最終決定將孩子送到美國的貴族私立學校。每年學費,生活費以及各項雜費超過300萬。但張總眼睛都沒眨一下,直接就把合同簽了,因為他心裡清楚這點錢對他的整個產業來說微不足道。

這是富人對孩子教育的投資模式,給孩子打100萬的生活費和學費多嗎?是不是不可思議?因為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我們不鼓勵高消費和溺愛孩子,但是人家有價值的高層次消費我們也不能否定,就這麼簡單。

你認同我的觀點嗎?歡迎在下方留言,支持我的,也給我點個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