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商業模式:“深淘灘,低作堰”的大智慧、大戰略

餐飲創業首選(微信ID:coffeeo2o) 解鎖 新餐飲·新模式!

都江堰千年不毀,到今天已經兩千多年了還在發揮作用。“深淘灘,低作堰”的治堰準則,通常被人看作是都江堰長盛不衰的訣竅。華為首席管理科學家黃衛偉老師在編寫《以客戶為中心:華為公司業務管理綱要》時特別提煉了這一點,這也符合華為的商業模式。“深淘灘,低作堰”這千年不毀的六字訣對企業的大戰略更是有諸多的啟示。



華為商業模式:“深淘灘,低作堰”的大智慧、大戰略


西方有學者認為華為的成功不過是走在西方公司走過的路上。沒錯!但是世界通信產業中許多西方大公司一直走在西方公司走過的路上,為什麼就倒下了呢?華為為什麼就能後來居上呢?究其本質,還是各自的智慧和文化不同。術的層面都是類似的,道的層面就看各自的文化底蘊了。這種文化底蘊表現為不同的思維方式,體現出不同的智慧。

編寫組在《業務管理綱要》中,將都江堰無壩引水、千年不毀的訣竅“深淘灘,低作堰”,看作華為公司商業模式的生動寫照,那麼,我們從中汲取了哪些智慧呢?

一是,做大事切忌急功近利,竭澤而漁,要有長遠觀點,追求可持續的目標。都江堰千年不毀的訣竅特別體現在六字秘訣的“低作堰”上。“低作堰”就是既要做堰,否則江水不會自流到寶瓶口中,但堰又不能做高了,否則洪水一來就會在堰前的河道中形成沙石的大量淤積,使工程前功盡棄。一定要既達到引水的目的,又要能讓江水將大量沙石自動帶走,這才是“低作堰”追求的目標。記得任總在與《財經管理綱要》編寫組的交流中特別提到,任何追求“最大化”的做法,都不可持續,經營也好、做事也好,還是要追求適度、合理。這裡,關鍵在剋制人性的貪慾。

二是,順勢而為,因勢利導,借力給力。岷江河道綿延千里,為什麼只有都江堰成就了千年不毀的偉大工程。就是因為利用岷江在都江堰的離堆這裡拐了一個大彎,既對離堆的巖壁形成巨大的衝擊力,大有破壁而出之勢;又因為這一彎,對沙石形成巨大的裹挾力。天工造化,水流有此動力和功用,何不順勢而為,為我所用。

三是,要在相互衝突的矛盾和目標中,尋找兼顧矛盾雙方優點和利益的共處之道,而不是採取非此即彼、Yes or No的抉擇。比如都江堰,既要引水,又不建壩截水;既要把水引出來灌溉成都平原,根除水旱之患,又要維持岷江的自然奔流,把沙石帶走。只有岷江的長流不淤,才有成都平原的生生不息。可見在Yes or No之間還有兩個狀態,即Non-Yes,和Non-No,即非是,非否。非是不等於否,非否不等於是,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其中騰挪的空間巨大,這就是古人的智慧。

四是,水可載舟,也可覆舟;面對洶湧的岷江,都江堰保持了充分的靈活性。都江堰千年不毀,除了“深淘灘,低作堰”外,古人在都江堰引水工程上,不築永久性堤堰。像魚嘴分水堤和飛沙堰,都是用竹籠裝上卵石堆砌而成的,平常年可以用來分水和擋水,一旦大洪水到來可以被沖垮,恢復原狀,從而起到自動調節水流的作用。這並非是古人沒有鋼筋水泥的無奈之舉,而是蘊含著敬畏自然的智慧。現代人有了鋼筋水泥,智慧的運用反而受限了。

那麼,都江堰千年不毀的六字訣對企業的大戰略有什麼啟示呢?

首先,戰略。戰略的關鍵是略,沒有捨棄就沒有戰略。任總的這一思想抓住了戰略的本質。“低作堰”就是要“略”,要敢於“捨棄”。郭總講:在數字化轉型的巨大蛋糕中,華為只拿百分之一,其餘都是夥伴的。這就是“略”,是大予大取的取予之道。

其次,做大市場就是做門檻,沒有進入壁壘的產業市場不值得做。“深淘灘”的商業含義就是要通過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能力,構築產業的技術壁壘、品牌壁壘、管理壁壘;“低作堰”就是構築產業的價格壁壘、利潤率壁壘。所以,不是要逃離紅海去尋找藍海,而是要改造紅海,重構產業基礎,將其變為自身的藍海。

再有,未來的重大商業機會蘊含在產業矛盾衝突的焦點上,在長期得不到很好解決的兩難困境上,在亦此亦彼的連續譜上。所以,領導者識別未來的大商業機會,需要哲學思考。華為把都江堰的六字訣竅用到商業上,就是深入事物本質的一種哲學思考。

四是,作產業領導者要作良性產業生態的建設者和維護者。古人在都江堰建立了一種平衡的生態,延續了千年。任總提出的:以土地換和平,幫助客戶商業成功,從企業內部的利益分享到產業鏈的利益分享,開放、競爭、合作,也是要構建世界性產業未來的大格局和生態環境,使華為可持續成長。

岷江還在奔流,都江堰還在造福萬民,我們祖先的智慧還在那裡閃閃發光。

部分網友回覆——

安琪寶寶的爹:

深淘灘,低作堰,我理解關鍵點有兩個,一個是降低自己的運作成本,另外一個是將自己的利潤吃水線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結合到市場策略和解決方案來說,就是我們要設計適合大部分運營商要求的解決方案,切實解決他們的問題,讓運營商能夠恢復增長,從而我們也能活下去。

這幾年老闆搞的“五個一”,“賬實相符”,可以認為是這種哲學的體現。

但是在解決方案的設計和商業模式的設計上,我們是否考慮到運營商的困境,真正在幫助他們找到增長?

例如運營商的流量在不斷增長,在傳統業務範圍不出現大突破的情況下,就是增量不增收。我們怎樣在方案設計上,商業模式設計上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是否能夠高低利潤項目搭配,幫助客戶啃一些硬骨頭?

很多時候,運營商就是被卡在一個坎上,過去了又能好好活五年,過不去也許就一直跌下去了。華為對自己的價值客戶,如何體現患難與共的戰略伙伴價值?

夏忠毅:

有幸參與公司業務管理綱要(理念)培訓教材和《以客戶為中心》書的編寫,關於“深淘灘、低作堰”我想補充一點認識:

都江堰2000多年來沒有被毀還歸於每年的“歲修”。每年洪水過後這裡會有沙石淤積,為此李冰建立了定期維修的制度(歲修),李冰總結為“深淘灘、低作堰”六字口訣,“深淘灘”中的“灘”,指的是鳳棲窩下的一段內江河道,李冰在河道中段灘底埋設了石馬,明代以後石馬改成了更為堅固的臥鐵,每年歲修時,河床淘沙深度以見到臥鐵為準。淘得過深,寶瓶口進水量偏大,會造成澇災;淘得過淺,寶瓶口進水水量不足,難以保證灌溉。同時,在歲修時還要修整堰體(竹籠結構的堰體),調整飛沙堰的高度。

給我們啟示是:

1、深淘灘就是要不斷挖掘內部潛力,抓管理進步,降低內部運作成本,用華為術語就是擰乾毛巾的最後一滴水。挖到臥鐵就夠了,如無限制的挖下去,這可能反而增加了成本,效益提高不大了;

2、深淘灘是低作堰的基礎,只有降低了內部運作成本,公司才能更多地讓利給客戶,才能做到低作堰。華為只賺合理的錢,賺小錢。每個BG都定有不同的利潤率目標,多餘的錢分給客戶或加大對未來的投入,保持華為競爭力。

深淘灘、低作堰是華為的生意經,是華為賺小錢,做長久生意,不斷狠抓管理,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生動寫照,也是普適的企業管理理念。

餐飲O2O最新課程:10月11-13日《連鎖餐企10倍速增長》走進喜家德:

華為商業模式:“深淘灘,低作堰”的大智慧、大戰略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