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真的都很優秀嗎?

陳大帥ing


眾所周知,在我國廣大的教師隊伍中,評職稱已經是所有教師夢寐以求並一致追求的榮譽工作,在眾多教師仲脫穎而出被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鳳毛麟角,所以基本上能確定這些教師都是自身專業能力過硬,工作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代表。

說被評為高級職稱的教師是鳳毛麟角是有道理的。

據數據顯示某地教育事業單位的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評聘的佔比數。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學老師能評上職稱的不足10%,小學老師更可憐,操著最累的心,幹著最繁瑣的工作,而能評上高級職稱的最多佔比2%。這讓從事一線基礎教育的老師情何以堪,這麼少的比例,普通一線老師哪個能得到?殘酷的現實就是隻能落入教師中有權有勢有關係有後臺的人手中。這又怎能促進教育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評為高級職稱是需要工作時間限制的,有的教師等待期為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中級職稱名額和高級職稱名額也鳳毛麟角,要等大量已晉升中高級職稱的老師退休後才能空出符合限制比例的名額,下面堆積成山的多年無職稱可晉升的老師才有資格晉升職稱

2018年,人社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 》,就2018年度全國中小學(含幼兒園,下同)教師職稱評審工作有關事項作出安排部署,並公佈2018年度各省(區、市)中小學正高級教師指標數,共計3604個。

通知中對中小學、幼兒園和特殊教育教師等實行分類評價,把師德放在教師評價的首位,堅持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引導教師潛心育人。

那些長期在農村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放寬學歷要求,不作論文、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提高實際工作年限的考核權重。

“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基層中小學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實行總量控制、比例單列,不佔各地專業技術高級結構比例。有條件的地方可建立農村和艱苦邊遠地區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或評審組,進行單獨評審。

綜上所述,預報名評高級職稱的教師不光要在學歷、工作能力、教學授課能力、工作年限、學術教研等方面進行考核,還需要在師德、貢獻、教學成績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所以被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一定是符合以上條件的,否則肯定通過不了高級職稱評比,那麼他們一定是很優秀的人民教師!


我是奮鬥的青春,青春像雨,像風,更像彩虹。青春可貴,似水流年。歡迎【關注】哦,讓我們一起奮鬥在青春的路上 。


奮鬥的青春520


我是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遵從內心想法,說出真實看法。

職稱制度已經施行30多年,現在弊端越來越多,已成為廣大教師心中難以言說的痛。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取向好像已經完全由職稱來決定和證明。學界曾有很多人撰文敘說職稱之病,取消職稱的呼聲也是一浪高過一浪。這裡不做過多展開。當然這些都是沒有評上職稱的最底層的多數教師的心聲,那些少數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評上職稱的利益獲得老師和掌握職稱評審大權的行政官員們是不會有這種想法的,他們有著各種冠冕堂皇的維持職稱評審的理由。

高級職稱是職稱評審的頂端,因為受比例限制,獲評人數少而備受追捧和關注。能評上高級職稱的很多是學校的領導班子成員,因其地位特殊,人脈廣泛,近水樓臺先得月,各種榮譽證書優先獲得,職稱評審輕而易舉。請問,這樣評上高級職稱的所謂教師能算優秀嗎?

普通的一線教師,要想評上高級職稱可以說非常不易。每一個評上高級職稱的都有一段心痠痛苦的經歷,都是一部苦爭苦熬的傳奇。但無論怎樣,一旦評上,則萬事大吉。船到橋頭車到站,功成身退去二線,是很多高級職稱教師的自然選擇。那麼,這樣擁有高級職稱身份的教師其優秀性又體現在哪裡?

取消或淡化職稱,讓教育遠離功利,讓教師不再心累,給教育公平正義,給教師心態的平靜和諧,事業的專注投入!


輕裘白馬書生劍客


高級職稱教師都很優秀,那肯定是胡說八道,濫竽充數的不少,我們教育局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在學校帶過一天課,依然是高級。

但你要說所有的高級教師都是混混子,我也不信,估計你也不信,你只要看一下一線教學的中青年教師,但凡評上高級的,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是很優秀的。

職稱設計的初衷是對教學優秀的教師進行一定的物質精神獎勵,儘管已經做了很多量化考核指標,但依然存在人為操作的空間,以至於領導幾乎同等情況下優先升了職稱。如果徹底廢除職稱晉升制度,試問還有更好的方法嗎,有人說是工齡,可以把工齡津貼提高到一年30,50,甚至更多,這樣就合理嗎?我敢肯定,依然有人不滿意,憑什麼我課講的好,課時量大,榮譽也多,可工資還不到老教師的一半,就因為年輕嗎?還是混日子吧,反正工資一年年也在漲。

事實上,問題不在職稱制度本身,而在於如何設計查漏補缺,比如,針對領導晉升快的問題,可以讓領導走政工系列,政工系列工資肯定低,就以制度規定,想當領導只能這樣,不能幹著領導職務,拿著一線教師的工資。

我們學校在2010年後年終考核時,五個校級領導單獨一個小組考核,優秀只有一個,也打分,比較公平。過去五個領導分在不同年級組,五個人幾乎年年都是優。說明啥事只要願意,總能搞好,就看教育部的決心了。


愚哥有話說


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是否都很優秀,我不敢說,我只能說,沒有任何關係的普通老師,能評上,一定是優秀的,是多年在一線打拼的結果。

但是,是不是在一線打拼的優秀的都能評上高級職稱呢,也不盡然。

我們同學五十人,畢業多數都奮鬥在教學一線,除了個別領導是高級職稱外,普通老師評上高級職稱的很少。農村相對的競爭力要小一些,名額多一些,在農村只要一直在一線,都評上高級職稱了,可惜在農村的太少了,都不超過五個人,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什麼事情都各有利弊,在城裡教學,教學環境好,離家近,家長重視,但競爭也激烈,名額少,五十多歲了還當班主任,教主科,評職稱還是無望,只能奢望教齡滿三十年,國家給說法了。

所以,評上高級職稱不一定都是優秀,而評不上的,優秀的大有人在。


高級教師一枚


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是否都很優秀?對於這個問題可能不能一概而論。就像我們說本科生是不是一定比專科生強?研究生就一定比本科上工資高?這都不是一定的。我們看問題不能從絕對的角度看問題。我們看問題,要用統計學意義來分析。總體上來說,高級職稱的教師要比中級職稱教師優秀,但是你不能說隨便拉一個出來就比較。就好像我們說本科生總體上來講比專科生強,研究生總體上來講工資比本科生高的道理是一樣的。但是這句話這樣說,說可能更令人信服,大部分高級教師都是優秀教師。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想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第一,是全面優秀還是單方面優秀。職稱評定是個複雜的過程,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教學、科研(科研包括課題、論文、著作)、獲獎、班主任工作、社會服務工作等等。在評職稱的時候並不是要求所有的方面都要第一,而是綜合評價排名較高就行。有的人教學水平很高,那他可能在教學中就能夠獲得高分,有的人科研很好,可能在科研得高分。以我所在的高校為例,目前職稱評定分為教學型教授、科研型教授、產業教授。教學型教授就是以教學方面的成就為主,比如是否有教學質量獎、是否有省級教學研究項目、是否指導學生獲獎等等方面,而科研方面的要求相對科研型教授要低很多。而科研型教授則是教學只要達標,科研課題、論文、科研獲獎、著作等等要求就很高。產業教授則是能夠做橫向課題,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產生效益好。

這樣的話,我們就不能簡單地說哪個好了,你不能用教學型教授的教學成果與產業型教授的教學成果相比,也不能將科研型教授的科研成果與教學型教授的科研成果將比。這是不好比的。因為評價指標體系本身就不一樣。

第二,真優秀還是假優秀。當然,當前因為使用的是評價指標,每個人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採用的方法不一樣。有些人是腳踏實地地做,有些人則是投機取巧地做。比如說論文,有的人是自己苦思冥想出真知。有的人則是花錢請人捉刀。比如課題,有的人是自己申請課題,自己做課題,而有的人則是掛名,別人有大課題,他只是掛在第二參與者或第三參與者。最後都符合規定,且評上了高級。如果是通過這種不正當手段獲得的,那就不是真優秀。

所以說,我們不能對高級職稱教師一概而論進行全盤肯定和否定,而是要具體人具體分析。其實,在工作中,哪些人是有真才實學,哪些人是投機取巧,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大家都不說罷了。


義哥說教育


一定有優秀的老師,但是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很多教學用心優秀,不願意趨炎附勢低三下四地籠絡領導的好老師一輩子幾乎都沒有進職稱的機會。

每個評上職稱的老師都不平庸,但這裡不包括他真實的教學水平,而更在於他的“業務能力”而這個業務能力很多情況下是與本校本職的教學工作無關。比如證書,校級幾乎無用,需要市級省級國家級。

比如論文,有很多是找人代寫,花錢買證。

比如入圍審核,不送禮的有幾個是真正憑實力評上的?

所以評上的,一定不平庸,可能是八面玲瓏。

也別說我酸,老一輩的教師,很少有大學本科出身的,但是其他中專大專都評上了,一個本本分分教學三十多年的大學本科畢業去過俄羅斯交流過,在我們小鄉鎮絕對是老一輩的人才的老師,馬上退休了,職稱才是中級的中間級。



種花家不語顏


能評上職稱的也不乏優秀之人,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通過走上層路線得到的,尤其是2000年以前很明顯,後來稍好些。我身邊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我有一同事,我們關係很好,她也很優秀,是高年級的把關老師,她申報中級職稱後,校長找她談話,說雖然她也達到了申報條件,但這個名額要給另一位老師,因為這個老師的愛人在組織部,她家兒子的工作還要全靠這個老師幫忙,最後我的這位好朋友還是通過她哥從上面要名額,才評上了中級職稱。我周圍這種情況就有好幾個。再說我本人吧,我不管從學識水平還是教學效果都是夠條件的,但因為一把手家有事我沒單獨送大禮,只是隨了一般規格的禮,加之我家在當地沒什麼背景,對領導沒有利用價值,就對我看不順眼,在工作上挖空心思地刁難穿小鞋,所以我也就賭氣沒申報晉級,後來因客觀原因不能達到在鄉村學校支教兩年這一條件,才錯過了晉級的機會。我不想說多少大道理,因為同行們都說得夠多了,我只是講一下我親身經歷的事而已。


手機用戶5577661716


我在小學教書,我們學校教學成績優秀的老師都不是高級職稱,都在教學一線。關於評職稱方法經常變化,有些老師都失去信心。以前交了錢就能學個本科文憑,買個幾篇論文,並很容易評上職稱,而現在卻很難,尤其對於老教師更難,這很不公平。幹著同樣的工作,卻拿著不一樣的工資,很多人心理不平衡。


用戶162378289019


這個問題,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也就是說,高級職稱評上了,不一定是優秀的教師。

原因有以下幾點:

1、評上了高級職稱,這個老師也許是農村學校教書,教齡達到了30年,直接就評上了。也許他一輩子就這麼平平凡凡的,在鄉村學校,堅守了大半輩子,工作上也談不上優秀。

2、還有的,部分老師,會來事,到處跑關係,找人,評職稱的每一個環節他都去找,唯恐自己評不上,所以本就業績平平的他,就是這麼一路評上高級職稱的。可以說,這樣的人,也談不上優秀。

3、還有部分人,評上高級職稱,是因為他是學校的領導。他帶的課本身就少。之所以帶點課,也是為了評職稱。因為行政事務多,也沒有時間潛心研究教學。評職稱的時候,因為人脈關係好,一下子就評上了。這部分評上高級職稱的人,可以說,也談不上優秀。

4、那麼,正正規規評上高級職稱的人就非常優秀嗎?答案也是否定的。有一部分人,因為評職稱,到處抄別人的教案,而評選中,還有的評委把關不嚴,同情心很重,讓參評者得過且過。可以想見,這些應該是職稱評定中的主流。這些參評者或者說評上高級的老師,肯定也談不上優秀。

我是職校方老師,希望我的回答對你們有一些幫助。


職校方老師


不想多說,能評上的絕大多數絕對優秀。

職稱評定可能有問題,但絕無大問題。

30年前我上班,老教師工資是我的二倍,我想的是學老教師的經驗,感覺他們得的其所。

現在新入職個別教師看到了老教師的工資,也想同等待遇,它不知那些人當年的付出,因為它們只把工作當就業而沒當事業。

為啥好多高級教師不反駁,一是不屑,二是沒時間。

還有些原因,不想說,怕打擊某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