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的力學博士,成美國名校終身教授,卻漂洋過海回到祖國

他是流體力學領域的頂級專家,也是美國前十名校的終身教授。

他曾經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工作,而這所美國國家實驗室,曾雲集大批世界頂尖科學家,既有“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亦有“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以及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歐內斯特·勞倫斯,是著名的科學城和高科技輻射源,參與過曼哈頓計劃。

他在美國功成名就,前途似錦,但是卻依然歸國。他就是我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

北大畢業的力學博士,成美國名校終身教授,卻漂洋過海回到祖國

1987年,北大博士畢業後,陳十一選擇了去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攻讀博士後。與其他前往美國學習的青年不同的是,陳十一的 “美國夢”,不是去欣賞那裡的“自由世界”和富有物質,而是追尋那裡的科技和創造力,去學習中國國內缺少的科學知識。他既是美國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中第一個中國內地博士後,也是第一個獲得以Oppenheimer命名的博士後的中國人。

陳十一成為美國著名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講席教授,乃至該校系主任、終身教授,曾兩次獲得美國研究和發展雜誌年度100獎,90年代初打破了當時直接數值模擬中Reynolds數的世界紀錄,其相關研究成果已被國際湍流界廣泛引用,此刻已是學業有成,更是年富力壯,然而,安逸的生活卻並沒有阻止陳十一報國之心,在美國生活的18年裡,陳十一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有那麼多優秀的學生來美國後更容易在學術上做出成績、取得成功?在他看來中國有很多很好的工科大學,但還是缺少特點突出的以培養創新人才為主的工科院校。陳十一認為報效祖國除了自己搞科研,更需要從育人著力,培養更多有創造力的人才和科學家,這才是強國的根本。

北大畢業的力學博士,成美國名校終身教授,卻漂洋過海回到祖國

從2003年開始,陳十一開始和北大的領導們進行了一場重要的討論,而這場討論給北大的學科發展帶來了新的曙光。2005年,北京大學決定重建工學院,並聘請陳十一擔任創院院長。而那時恰逢陳十一的妻子病重,但是陳十一的妻子同是北大畢業生,給予陳十一很大的支持:“你去吧,這是你一直想做的。”

陳十一深知,自己的妻子深愛這所母校,深愛中國。最終陳十一克服重重困難,帶著為中國創新而奮鬥的夢想和對家人的牽掛與愧疚回到了北京大學,開始了自己的“中國夢”。

而這是一段艱苦卻有重大意義的追夢之旅,只有約100平方米的小樓,光桿司令,以“致力於工程科學新知識的發現和應用,培養學術領軍人才及產業領袖,引領中國與世界技術創新”為使命,艱苦創業,建立全新的工學院,一個以創新工程教育為己任的工學院。多年後的如今,北大工學在世界上的一些排名中已居30名左右。2011年,世界工學院院長大會選擇在北大召開,預示著一個高度活躍、富有創新能力的新型工學院已初步建成。

北大畢業的力學博士,成美國名校終身教授,卻漂洋過海回到祖國

然而,陳十一併沒有因此而自滿,他心裡那個在中國辦一所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學或學院,為“中國創新”培養人才的夢想,並沒有因此而止步,2015年至今又出任南方科技大學第二任校長,還是西湖大學董事之一。

陳十一在育人的同時,也繼續搞著自己從事湍流理論與計算流體力學方面的工作,在自己的領域也取得一個個驕人的成績,

他的團隊利用多尺度混合算法研究了跨越多於多個空間、時間尺度的流體物理,首次精確計算了有奇異性的流動現象,這個研究對微納米流體流動、燃料電池、生物系統等會有廣闊的應用,此外,他還和北大團隊一起發展了湍流中的混合算法,給出了阻力和分離流的精準的湍流計算模型。

就是這麼一個“大牛”,漂洋過海,放棄一生榮華,只為你——我的祖國,在一個個像陳十一院士這樣的人才帶領下,中國必然富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