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汽車為什麼不能普及?

小松語錄


純電動汽車已經在普及過程中

作為新生事物實現從無到有已經是突破,在短短的數年中市場佔有率從可以忽略不計到已經接近400萬臺幾乎算創舉了。燃油汽車在國內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目前的保有量也僅僅是2.4億臺不到,由此可見電動汽車已經在普及過程中且普及速度很快。但想要全面替代燃油動力汽車目前還做不到,續航與價格限定了消費市場的體量。

1:續航里程電動汽車的硬傷,10萬以下的入門級汽車NEDC測試里程普遍在300~350公里之間,實際續航大多是隻能接近300公里。消費級的電動汽車NEDC續航多為400~450公里,實際續航也都是不足400。短短的續航決定了用車便利性不高,長途駕駛頻繁的充電會降低通勤效率,所以這種車只適合作為城市短途代步車使用。

然而大多數汽車消費者還在考慮如何選購第一臺家用汽車,全家只有一臺車的話就只能考慮燃油車了,因為目前只有燃油車能因遍地都是加油站而實現無限續航,第一臺車總要兼顧個人代步、全家出行以及長途自駕遊等用途。所以即使用車成本會高一些但權衡利弊後,仍然是燃油車更適合家用。那麼電動汽車則只適合作為家用的第二臺或第三臺汽車存在,有此消費能力的家庭畢竟是少數。

2:價格決定了普及很難,由於動力電池的製造成本很高,一臺與同級燃油車續航相當的電動汽車,其電池的製造成本會高於同級燃油車整車的製造成本,這就導致了電動汽車總是很貴。一臺NEDC續航500公里的電動汽車價格會在15~20萬之間,性能一般、配置一般、空間一般,只有NVH表現非常理想。然而同級燃油車的價格可能還不足10萬元,差價如此之大NVH差一些如何呢?

所以高價格決定了電動汽車的綜合性價比低於燃油車,大多數對於車輛品質沒有如此高要求的消費者,並不願意支出如此高的成本去換體驗的提升。電動汽車全面替代燃油車的難度很大,但是面對離枯竭只有三十多年的石油儲備又不得不轉型電驅,那麼只有解決這兩個問題才能加速推廣。解決的方式只有通過無線充電的道路建設實現無限續航,電動汽車本身只需要實現短途代步即可,滿足這一條件後則可以降低電池容量以實現低車價。

其次則是車市打開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競爭,讓更多合資品牌轉型研發電動汽車,與有一定壟斷嫌疑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競爭,屆時動力電池的價格逐步降低也能夠拉低車輛的價格結構。總而言之兩大難題都有方式解決,只是目前還沒有到全面解決的節點吧;不過競爭會在兩年內出現,屆時電動汽車會有豐富且全面的選項。


本文由天和Auto原創發佈,內容請勿站外搬運,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天和Auto


  首先,純電動汽車是節能環保的汽車,是汽車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是純電動汽車價格比較昂貴,成本太高,再加上技術還沒有得到人們理想的水平,所以很難普及。  其次,再者國家在發展新能源汽車上還缺少政策,缺乏高度一致性。  最後,電動汽車的困難是目前蓄電池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還因電動車的電池較貴,又沒形成經濟規模,故購買價格較貴,至於使用成本,有些試用結果比汽車貴,有些結果僅為汽車的1/3,這主要取決於電池的壽命及當地的油、電價格。現階段電池的容量還達不到需要,續航能力還達不到全天候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