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金井鎮鳥瞰圖

金井鎮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自然資源。在這裡,你可以觀賞旖旎靚麗的海天勝景,品嚐新鮮上岸的生猛海鮮;你可以走入僑鄉的各個村落,細讀僑鄉古厝門楹、碑堵鐫刻的一幀幀祖先教誨;你可以遊覽金井的僑捐建築,感受向上向善的金井華僑精氣神……

拳拳鄉情 不忘卻搖籃之地

燕子須歸巢,人也要落葉歸根,金井作為著名的僑鄉,眾多遊子漂泊在外,這些僑胞們雖身居海外但情繫故里,時刻不忘根本,為家鄉建設盡心盡力。

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項目落地晉江金井,在建設過程中,特別是金井籍的華僑和港澳同胞紛紛支持項目建設。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福州大學金井科教園

其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第十屆委員會常委陳聰聰,菲律賓宋慶齡基金會創會會長、中國僑聯海外顧問陳祖昌和旅菲晉江鄉賢陳德雄等更是在項目建設中出資又出力,其舉動令人讚歎。

雖身離故鄉多年,但對於故鄉的一草一木,陳聰聰、陳祖昌和陳德雄依然熟稔親切,對於家鄉的建設和發展,他們始終牽掛。

“身為晉江人和福大人,我愛家鄉愛母校,福大和晉江的合作將為‘晉江經驗’帶來新的內涵,合作必定會結出累累碩果。”

在陳聰聰的牽線搭橋下,幫助推動福州大學與晉江合作開展辦學項目,合作項目也順利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為更好地促進項目的建設,陳聰聰在自己的70歲壽辰上捐資100萬元用於支持福大晉江科教園項目。

“家鄉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們晉江人素來樂善好施,重視教育發展,我希望通過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帶動更多的企業家加入,一起關注校地合作項目,爭取把它辦得更好。”

陳聰聰流露出她對家鄉的拳拳深情。

除了陳聰聰的善舉,身為金井溜江人的陳祖昌也情繫家鄉教育事業。

“晉江終於迎來了一所真正的高水平大學,這對於晉江來說意義重大。”

陳祖昌說,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落戶家鄉金井令人激動。對於捐資助力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區項目建設(出資430萬元用於建設晉江科教園會堂),陳祖昌認為,有能力以後,應該把財富“取之社會,用之社會”,這樣的富有才有意義。

這些年,陳祖昌先後捐建了不少學校,如晉江南僑中學大禮堂、教學大樓、實驗樓、科技綜合樓、學生宿舍;寧德、龍巖等地的十多所僑心學校;還在多個院校設立獎助學金。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福州大學金井科教園圖書館

對於捐資助力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區項目(捐資1570萬元用於建設晉江科教園圖書館)陳德雄表示,這是自己好不容易才“爭取”到的,能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他感到很自豪。

原來,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德雄從陳祖昌口中瞭解到,家鄉金井正在籌建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他也希望能夠在這件事情上為福大晉江科教園的建設添一份力。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福州大學金井科教園圖書館一角

陳德雄說,他15歲就離開金井,雖然很少回來,但初中在金井就學,對家鄉和學校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如今,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已有上千名研究生入駐,2019年9月正式展開本科招生。金井將吸引一大批學子前來,福大晉江科教園對於晉江未來的創新和發展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長期以來,金井人秉承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的優良作風,海內外金井人傾心公益,他們共同為福大晉江科教園貢獻著華僑力量, 他們用善行義舉謳歌出一個個感人的慈善故事。

言傳身教 向善力量聚家風

每一座老房都有遠行的故事,每一段旋律都是鄉愁的迴響。祖輩曾為生計遠行,年輕人為夢想打拼,然而不管他們在外面經歷多少風吹雨打,傳承下來的家風家訓始終是守護初心的準則。

晉江金井鎮塘東村位於圍頭半島西側,這裡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只是由於缺乏宣傳,所以“藏在深閨不為人知”。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在金井僑聯副主席範龍泉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塘東村,領略到塘東處處皆有景、步步有風光的村莊風貌。

其中,著名旅菲華僑蔡本油故居便坐落於此,那一抹“閩南紅”令我們感到驚豔,那楹聯上的家訓讓我們駐足細品。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蔡本油故居祖屋

走進故居,一眼可見燕尾脊古厝與番仔樓相映成趣。羅馬式拱券、紅磚方柱、鋼筋水泥、花崗岩……

這座建於1922年的建築,從建築格局上看,透露著濃濃的西洋風情,而“閩南紅”是建築中的一筆濃墨重彩,中西結合頗顯韻味。

走進屋內,中西結合的味道更為明顯,廳堂、窗臺、走廊中,既有中國風的蘭竹圖、仙鶴圖,也有西洋風的葡萄、蝶形裝飾,令人不禁駐足細細觀賞一番。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蔡本油故居二樓陽臺

談及蔡本油,他早年家境貧困,20世紀初,40歲的他因生活所迫到菲律賓謀生。

從當店員開始,蔡本油以他的聰明忍讓、勤奮拼搏,在短短20年間發展“錦”字號的商行、公司10餘家,躋身菲律賓華僑富豪之列,成為菲律賓的“糖王”。

蔡本油致富後不忘支持家鄉教育和公益事業。

與海外宗親捐資創建“錦東私立小學校”,後來又獨資創建“錦香女子學校”;

上世紀30年代,為方便家鄉父老出行,獨資購置“錦興”小輪船行走塘東至廈門一線;

1935年,獨自出資大修西資巖寺,易磚木為水泥仿木結構,其後人於1983年又捐資修葺一次;

抗戰期間,儘管其商行、工廠大部分停業,他仍全部負責店員生活,照發工資,當時因失業或店鋪被劫掠生活無著落前來投靠的旅菲鄉親40餘人,他都妥善解決給予安置,負責生活食宿。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蔡本油故居

蔡本油在家鄉建造了兩座樓房,一座是西式番仔樓,一座是中式三開間雙層樓,取名“油香閣”,這兩處建築如今由其後輩居住。

看埕堵刻著兩則格言:“留福與子孫,未必盡黃金白鐲;種心為產業,由來皆美宅良田”,“古今來有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稱第一人品,還是讀書”,教人以讀書明理、行善積德為根本,是蔡本油留給後代的家訓。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蔡本油故居看埕堵上的家風家訓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蔡本油故居看埕堵上的家風家訓

“還是家鄉好啊,這裡空氣很好,環境也很好,讓老了能回到這裡很幸福。如今家鄉建設煥然一新,變化特別大,感謝先人的付出。先人優良的家風家訓讓我學會做人要飲水思源,懂得愛國愛鄉,成為一個做慈善的人,我也會教導子嗣要傳承好的家風。”

在叔公蔡本油的故居里,今年88歲的蔡連法笑著說,他很早就和家人到澳門發展,之後又輾轉到臺灣定居,如今全家人都在臺灣,但上了年紀之後,他就越發想念家鄉,想念這裡的老友、這裡的環境,希望能夠落葉歸根。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蔡本油告誡子孫,要“種心”,不要窮奢極欲,一味只為自己的享受,要多讀些書,明白做人的道理,多積德,多為社會做貢獻。

蔡本油的後人至今仍是菲律賓華僑中的鉅富,依然關注著家鄉的公益事業,祖輩身體力行的金錢觀、人生觀對他們的薰陶和教育,使他們建樹守業。

金井:一抹閩南紅 一腔華僑情

金井塘東村古民居閩南建築(來源: 海絲金井)

除了著名華僑蔡本油的故居外,塘東村周圍還有一幢幢排列有序的大屋頂、高屋脊、門路有精美磚石雕刻的紅磚古厝。

其中夾雜著大量小洋樓,它們既傳承閩南建築格局,也不乏西方建築元素,是典型的番仔樓,形成一整片饒有風味的紅磚建築群。

金井華僑善捐事蹟盡顯遊子情愫。一腔思鄉的情懷、一座座僑捐建築、一句句家風家訓,盡是故鄉的味道,以及難以忘卻的鄉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