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治出一片新天地

高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治出一片新天地

這幾天,家住陳區鎮張家莊村的村民張愛平很是高興,家裡的旱廁變成了水廁,還裝上了坐便馬桶,地面和牆面都鋪上了瓷磚,打掃的乾乾淨淨。“跟城裡頭一樣樣的,乾淨方便又衛生!”張愛平高興的合不攏嘴。

近年來,高平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動全面小康建設的“基礎工程”、優化農村環境的“生態工程”、造福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高起點謀劃、多元化投入、大力度推進、長效化運作,實行三年一張圖,一年一張單,實施拆違治亂、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廁所革命、衛生鄉村“五大行動”、補齊供水、供暖、供氣“三大短板”、缺啥補啥的“5+3+N”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強力推進,走出了一條高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特色路子,整出了村民新生活、治出了一片新天地。

集中供暖,冬天的事夏天干。2018年以來,高平市新增清潔取暖用戶50738戶,新增集中供暖供熱能力411萬平米。今年5月份開始農村冬煤夏供,7月份採取城市供熱管網向城郊延伸、餘熱利用、區域鍋爐、煤改氣等模式,大力推進清潔取暖工程。截至目前,高平市累計入網面積已達到1100萬平米,市區建成區集中供熱覆蓋率達到98%,農村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55%。廁所改造,小廁所連著大民生。堅持先搞規劃後搞建設,同步推進“水、氣、暖、廁所”改造,一次開挖,多管齊下,30個村達到省級整體推進村標準。健全改廁後續管護機制,下撥省市兩級資金2195.4萬元,推動農村廁所糞汙資源化利用。截止2018年底,已達衛生廁所標準的3.8萬座,農村旱廁8.4萬座,截至目前又完成新增改廁任務15000座,佔任務總量的75%。水汙染防治,丹河水20年來首次達標。打出水汙染防治“組合拳”,堅持“源頭防汙、工程治汙、管理控汙”三大治水措施,重點抓好丹河下游段生態長廊、蘇莊灣人工溼地等項目。建成馬村、河西、永祿等10個鄉鎮汙水處理廠、20個村級分散式汙水處理站以及兩塊溼地公園,丹河水實現20年來的首次達標排放,截止今年7月,已累計獲得晉城市2000萬元生態補償獎勵金。汙水治理,打通“最後一公里”。結合村居分佈、汙水總量等特點,實施城市管網延伸、鄉鎮集中建站、村單獨建站等汙水處理模式。今年,全市一次性開挖推進60個村的供排水及汙水治理工程,實現了從“汙水靠蒸發”向“清水繞人家”的轉變。水網改造,從“吃上水”到“吃好水”。近年來,高平市高度關注貧困山區的人居環境改造,投資7724萬元實施張峰水庫東延二期工程。同時開工建設第三水廠,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投資1.2億元實施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19年將有100個行政村、10萬多名村民吃上放心水,到2020年,高平全市農村飲水集中供水率將達到95%以上。垃圾治理,一把掃帚掃到底。建立“戶集、村收、鄉中轉、市處理”的城鄉一體化處理體系,今年,在戶集村收的基礎上,新建13個鄉鎮垃圾中轉站,提出並推行城鄉環衛一體化模式;積極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真正實現城鄉垃圾不落地,一把掃帚掃到底的環衛格局。此外,以糠醛渣和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農谷丹峰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勝利竣工,項目投運後,每年可轉化利用生物質燃料18萬噸,年供熱蒸汽量22.5萬噸,帶動農民就業1000餘人,為農民增收3000萬(元)。拆違治亂,盯住問題不放鬆。盯住問題、盯住短板,創建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示範村,促進村容村貌從亂搭亂建、亂堆亂放向全域治理、乾淨整潔提升轉變。

截至目前,該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累計投入18.5億元,其中,供排水、汙水治理及改廁工程3.8億元,清潔取暖工程12.3億元,其他工程建設2.4億元,投資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通過強有力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平市不但實現了生態宜居村莊美,更推動了一場鄉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望山看水憶鄉愁"的美麗鄉村釋放出鄉村振興新動能,一幅幅新畫卷正徐徐鋪開。(夏斐 袁雷 張雪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