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水鄉--鶴慶

高原水鄉--鶴慶

鶴慶,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金沙江西岸,東與永勝隔江相望,西連馬耳山,與劍川、洱源接壤,南接賓川,北望玉龍雪山,與麗江毗鄰,總面積2395平方公里。鶴慶曆史悠久,據志書記載,早在莊蹻入滇後,鶴慶即屬滇國,西漢屬益州郡,東漢屬永昌郡,三國至西晉屬雲南郡,東晉十六國至南朝時期屬東河陽郡。從西漢至唐初的數百年間,一直歸葉榆縣管轄。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唐朝在鶴慶境內設“野共州”、“和往州”,屬姚州都督府諸蠻州範圍,後屬越析州地。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蒙舍詔兼併五詔建立南詔國,在鶴慶設謀統郡。大理國時期改謀統郡為謀統府。元憲宗三年(公元1252年)改稱鶴州。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謀統府為鶴慶路,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鶴慶路為鶴慶軍民府。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改鶴慶軍民府為鶴慶州,隸屬麗江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鶴慶州為鶴慶縣,屬騰越道。1949年7月1日,鶴慶解放,建立人民政權,屬麗江專區。1956年11月,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時,鶴慶劃歸大理州。

高原水鄉--鶴慶

朝霞寺

高原水鄉--鶴慶

雲鶴樓

高原水鄉--鶴慶

黃龍潭


鶴慶雖偏居雲南一隅,但由於歷代重視文化,故名人迭出,名勝古蹟眾多。元、明、清以來,玄化寺、龍華寺、石寶山諸寺(相傳72寺)、朝霞寺、水洞祠及“鶴陽八景”等,人文景觀聞名遐邇,在滇西頗負盛譽,還有許多古橋、古塔。可惜現在這些景觀大都已毀。現存的古文物建築有云鶴樓、大成殿、古菩提樹、菩提寺、菩提井等,這些議得到政府保護。黃龍潭、白龍潭、大龍潭、美龍潭、黑龍潭等十大龍潭終年不涸,水質甘美,風景秀麗。還有青玄洞、么龍洞、蝙蝠洞、天生洞、天華洞、文筆塔、鏡潭雪石等景觀,正以嶄新的面貌吸引者眾多的遊人紛至沓來。現代文物建築紅軍長征過鶴慶紀念碑,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地方。

高原水鄉--鶴慶

紅軍長征過鶴慶紀念碑


鶴慶是一個民族眾多的縣。這裡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著白、漢、彝、傈僳、苗、壯、納西、回、藏等27萬多勤勞、善良勇敢的各族人民。他們團結和睦、友好相處。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醇厚的民族風俗。

鶴慶地形地貌呈西北高、東南低趨勢,海拔溫差可謂“十里不同天”。由玉龍雪山向南延伸的馬耳山、石寶山構成縣境內的兩大山脈。馬耳山主峰高3925米,有的峰巒終年積雪。位於縣境南部金沙江岸邊的中江、朵美、黃坪等地熱河谷區則又屬於亞熱氣候,朵美的黃洛崀海拔只有1000多米,年平均氣溫達20.4℃。處於中海拔地帶的鶴慶壩子水彩肥美,稻麥飄香,是滇西北高原聞名的魚米之鄉。鶴慶的森林、礦藏等資源也十分豐富。

本文摘至《鶴慶縣風物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