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方式及密度影響產量

新疆自1996年引進第一臺採棉機開始20年時間北疆大部份地區都採用了機採模式播種,而南疆近年來由於用工緊張,2018年機採模式發展特別迅猛,光一個阿克蘇地區今年就計劃推廣255萬畝機採種植模式,機械採收150萬畝,現就適合機採模式的播種穴數例舉說明他的密度如何來確定。

播種方式及密度影響產量

一、目前新疆大部分地區使用的穴盤如下:

1、12穴株距12.5釐米,理論株數14000株;13穴株距12釐米,理論株數14600株;14穴株距11釐米,理論株數16000株;15穴株距10.5釐米,理論株數16800株;16穴株距9.5釐米,理論株數18500株。(以上播種模式採用2.05米寬膜一膜六行計算)

2、16穴株距9.5釐米9250株,18穴株距8.5釐米11500株(以上播種模式採用2.05米寬膜一膜三行計算)

3、超高密度一膜三行有24穴和28穴,即畝理論株數在15000株和17500株

二、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播種方式

1、不同品種適應播種株數

雜交棉、側枝發枝能力強的品種、優勢塔型品種、生育期略長的品種適合選擇一膜三行模式,行距配置為76+76模式。根據發顆和結鈴性越強的品種如雜交棉可選16穴株距9.5釐米9250株,18穴株距8.5釐米11500株,如七師前幾年就選的16穴株距9.5釐米9250株,收穫株數能達到6500株左右,近年來有些品種雜交優勢逐年減弱,所以目前選用18穴株距8.5釐米11500株,收穫株數在8000株左右,這樣基本保持產量不下降。有些品種長勢不如雜交棉,結鈴性中等的長規機採品種可選擇超高密度一膜三行24穴或28穴錯穴播種模式,行距配置為72+4+72模式,這種錯穴株距在5.6釐米左右,收穫株數也能達到12000-13000株。如石河子的一些團廠就採取的高密度錯穴播種的方式。

播種方式及密度影響產量


2、不同土質適應播種株數

針對南疆大部分地區土地鹽鹼度大,一些土地板結嚴重,機械整地質量差,搶墒播種地塊就不適合採用稀植模式,這些地塊出苗本身有很大風險,需要加大密度才能抵抗氣候、土質等不利因素。出苗越難的地選擇適當大密度如15穴株距10.5釐米,理論株數16800,經過苗期病害,花鈴期病蟲害危害,最後收穫株數能達到13000株就不錯了。這樣的地塊也不適應一膜三行的稀植模式。小編曾在喀什的巴楚、麥蓋提、伽什、嶽普湖的一些棉田測產,收穫株數在13000左右的棉田產量是最高的。正常的壤土棉田可選13穴株距12釐米,理論株數14600就可以了,太密了通風透光就不好了。

3、不同地域適應播種株數

針對積溫不高的風險棉區如昌吉周邊、和碩、南山等地區播種株數應相對大些,採用矮、密、早的方式,播種採取14穴株距11釐米,理論株數16000;15穴株距10.5釐米,理論株數16800,收穫株數能達到13500-14000就能達到風險棉區較高的產量。同樣這樣的風險棉區也不適合採用稀植模式進行播種。

三、稀植模式(一膜三行)與普通模式(一膜六行)對比優缺點

1、稀植模式比普通模式省人工,如打頂稀植模式一般一人一天能打十幾-二十畝地,普通模式一般一人一天只能打3-4畝地。

2、稀植模式比普通模式通風透光要好,結鈴性強,同樣的品種單鈴重要大,吐絮更集中。

3、稀植模式比普通模式更有利於機械作業,如打藥三行就比六行噴藥均勻,殺蟲效果好,在打落葉劑時一般稀植模式要比普通模式見效快1-2天。

4、由於通風透光好,空氣流通,同樣的品種稀植比普通種植可提早成熟一個星期左右。

播種方式及密度影響產量


四、稀植(一膜三行)的播種模式注意事項

1、選種質量方面:選擇破碎率低,發芽勢高、發芽率好,籽粒飽滿,包衣均勻的棉種。

2、選種性狀方面:選擇棉花品種以雜交棉或長勢強的Ⅱ式果枝的棉花品種,果枝發枝能力一定要強。

總結一下:棉花高產第一步就是確定株數,最終決定產量的是收穫株數,確定收穫株數後我們可以選擇理論播種密度。選擇稀植模式還是普通模式要根據自己所在區域的積溫、土質和所選品種特性等情況確定。如積溫不夠、土質板結、鹽鹼、肥力低就選普通模式,加大種穴數,採用矮、密、早的管理方式。稀植模式中品種長勢強勁一般採用16-18穴,長勢一般的Ⅱ式品種可採用18、24、28穴的播種方式。普通模式(一膜六行)一般選13-14穴,土質板結、鹽鹼、肥力低採用15穴,最高選用16穴理論18500株。注意:密度越大,對管理的要求越高,尤其是化調化控,打造合理高度,蕾鈴配置等要求都要高於13穴模式。從通風透光上來講76+76+76模式要好於72+4+72與66+10+66模式。總之新疆是全國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區域,但同時也有很多不同小氣候的棉田,選擇播種模式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要勉強。

播種方式及密度影響產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