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前言

這可能是中國男籃球迷最不願意回憶的一屆大賽,包括筆者本人。每當回憶起這屆大賽的時候,我們總會想起那些熟悉的場景:小組賽首戰輸給韓國後,韓國媒體叫囂著“萬里長城倒了”;隨後對陣伊朗,失去了易建聯的中國男籃更是毫無抵抗之力;淘汰賽第一場比賽,中國男籃更是恥辱性地以18分的劣勢輸給了中國臺灣隊……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大賽結束之後,籠罩在中國男籃上空的烏雲也沒有散去。球迷的憤怒之火和媒體的質疑聲,已經把中國男籃推上了風口浪尖;著名的握手門事件,更是把中國籃協和主帥揚納基斯的矛盾公之於眾。

那麼,揚納基斯所率領的那支中國男籃,究竟存在什麼問題呢?本文將著眼於進攻一側,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揚納基斯的理念與現實的衝突

也許是受到了前一年奧運會戰績糟糕的影響,當時的中國籃協摒棄了前任主帥鄧華德【自由式進攻】的理念,轉而選擇了所謂【歐式籃球的多傳球】理念。在這種背景下,曾經執教過希臘隊的揚納基斯接過了中國男籃的教鞭。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自上任之日起,揚納基斯似乎也在強調著歐式理念——當年夏天的熱身賽上,中國男籃時常要在24秒進攻時間快耗盡之時再出手。彼時,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種【非常無私、很有耐心】的進攻風格。

但這裡面的問題是:大量的傳球如果不是建立在頻繁改變對方陣型基礎上的,那這在場面上更像是一種【甩鍋】的行為;把進攻時間耗完再出手的選擇,在本質上更趨近於【戰術打得過於複雜,但球員的能力並不足以去支撐這些戰術】。

必須指出的是,即便中國男籃多數球員缺乏頻繁改變陣型的能力,球員之間還是存在能力差異的,比如:韓碩。當時的韓碩能夠打一些主攻,會靠著突破來改變對方陣型;而站在無球側的時候,韓碩也能夠完成一些定點突破……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在擁有不錯傳球視野和技巧的情況下,韓碩可能是最適合揚納基斯體系的大腦。不幸的是,韓碩最終因為腰傷復發無緣12人名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那支中國男籃的命運。

二、控衛線誰來主打擋拆?

由於韓碩和劉煒均沒有參加此次大賽,那支中國男籃的控衛線就剩下了陳江華、劉曉宇和尚未進入完全形態的郭艾倫。在當時的條件下,三人均存在持球投能力不佳的問題,因而打擋拆的價值會大大降低。

陳江華打擋拆時,韓國隊中鋒根本沒有擴大自己的防區,但陳江華沒有回應: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郭艾倫身上: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另外,儘管陳江華在前一年的奧運會上交出了較好的突破錶現,他在聯賽之中還是飽受傷病的困擾,因而到了亞錦賽上已經逐漸失去了突破時的速度優勢。像下面這種回合能夠取得成功,還是因為易建聯的終結能力過於逆天: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所以,中國男籃是不是應該像過去幾年那樣,在場上多擺雙塔陣容,用內線球員來開發進攻機會呢?

三、迷失的雙塔

從最後的結果看,這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第一、王治郅年歲已高。

其實早在這屆比賽開始之前,外界就公佈了一份似乎是揚納基斯本人所選定的12人陣容,已經進入生涯末期的王治郅並沒有出現在那份名單中。直到最後時刻,中國男籃的名單才被修改,王治郅頂替李慕豪進入了12人大名單。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無論這中間也沒有籃協的干預因素,至少在和韓國隊對陣的時候,揚納基斯都認為王治郅是【不適合這種比賽節奏】的。

第二、易建聯被傷病困擾。

在本屆比賽開始之前,易建聯就有傷在身,醫生當時給他的恢復期限設定為兩個星期。但由於中國男籃首戰要對陣韓國隊,易建聯不得不提早復出,但不幸再次受傷。直到淘汰賽開啟後,易建聯才重新回到球場。

第三、易建聯和王哲林同時在場,是以犧牲空間為代價的。

揚納基斯認為王治郅不適合在和韓國隊交手時多出場,於是他選擇了讓王哲林和易建聯一起首發出場。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倆人的確都擁有一定的低位能力,但同樣存在射程不夠遠的問題(易建聯的射程只能到中距離)。因此,其中一人主打低位的時候,另外一人是會拖空間的: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了其他球員突破的時候。下面這個回合裡,易建聯和王哲林一開都站在靠近籃下的區域,這一度造成了韓國隊的油漆區出現了4人的現象。如果不是易建聯最後命中了被貼防下的長兩分跳投,中國男籃的這次進攻很有可能以失敗告終: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同樣的問題,又出現在了郭艾倫和王哲林打擋拆的時候。王哲林順下的時候,中國臺灣的戴維斯沒有管三分線外的易建聯,而是去協防王哲林,最終造成了王哲林的失誤: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如果非要說易建聯和王哲林同時在場有什麼優勢,那就只能是進攻籃板了。至少在和體型偏小的韓國隊(沒有河昇鎮)對決時,王哲林或者易建聯同時在場時能夠把這一點做到極致: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但是請注意:這種方式的本質是以量補質——在“質”實在過於糟糕的前提下,光靠“量”其實很難把進攻效率做到極致的。

四、王仕鵬和易建聯才是最佳擋拆組合?

其實,揚納基斯也並非對上面描述的這種現象無動於衷。至少在和韓國隊的後續過程之中,揚納基斯漸漸意識到了把倆人拆開使用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方式。這次銜接段的進攻,“單塔”王哲林順下過程之中並沒有遇到太多的阻力: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到了那場比賽的關鍵球階段,摒棄了雙塔模式的中國男籃,也終於開啟了最強的擋拆模式——王仕鵬和易建聯擋拆。

王仕鵬那時的持球投能力,應該是隊內最好的;他又有一定的突破能力,亞洲級別的比賽對於球員的運控技術又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和他搭檔的易建聯,又擁有黃種人之中極強的運動能力。

王仕鵬和易建聯打擋拆,易建聯順下之後造成對方犯規: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這裡的問題是,二人之間的擋拆的確可以打出一定縱深,進而改變對方的陣型。但在二人改變陣型之後,隊友在那場比賽之中又存在三分球手感極差的問題。時常有人用防守強度高來解釋中國男籃國際大賽上三分球命中率低的問題,但至少在這場比賽之中,這個邏輯是不成立的: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而且,王仕鵬的傳球能力其實也非常一般。他傳易建聯的時候,時常會選擇擊地球;他傳另一側的定點射手,其實也會受到視野和傳球手法不佳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這種方式容易賠上相應的失誤: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事實上,如果大家對這場比賽還有印象,就會記得:在這次失誤之後,中國隊被韓國隊打出了反擊,陳江華因而賠上了一次違反體育道德犯規(韓國隊獲得了兩罰一擲的機會)。

如果說這場對陣韓國隊時,揚納基斯最後摸索出了一套尚可的陣容;那在對陣中國臺灣時,揚納基斯在進攻端的佈陣思維其實是非常混亂的。

五、中國男籃17分優勢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我們應該記得,在那場恥辱之戰裡,中國男籃一度在上半場手握17分的優勢,原因在哪裡?

第一、三分球準星極佳,運氣較好。

前文已經提及,用對抗程度激烈來解釋中國男籃首場比賽三分球命中率低下是不成立的;而在這場比賽的上半場中,中國男籃卻在對方的防守下命中了很多高難度的三分球,比如這樣: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第二、王治郅和易建聯首發,破壞了對方的聯防。

相比於三分球準星極佳的運氣因素,揚納基斯這場讓王治郅和易建聯同時首發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於中國臺灣開場守了一段時間2-3聯防,王治郅策應能力強、射程能夠到達三分線外的特點就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次王治郅拿球之後,中國臺灣的戴維斯上前頂防,易建聯隨即完成空切: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王治郅這次又在聯防相對難以控制的45度區域投三分球,戴維斯從籃下位置往外撲根本來不及: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因此,後面中國臺灣隊就很少使用2-3聯防了;而當易建聯和王治郅同時在場的時候,他們也不願意用戴維斯去對位王治郅,而是更願意用他去對位射程不夠遠的易建聯。

第三、王治郅領銜的一大四小陣容,空間非常出色。

請注意,如果王治郅出現在一大四小陣容的5號位位置,中國臺灣就只能用戴維斯去對位他了。這會造成一個什麼現象?如果戴維斯優先去籃下協防,王治郅的投籃回應能力極強: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場上更好的空間,對於中國男籃的進攻還是有幫助的。郭艾倫這次突破之中找到了另一側的朱芳雨,後者命中底角三分球: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總體而言,王治郅這場在進攻端的影響力有點類似於霍福德:他三分球投得也不算多,因而站4號位對於空間的加成作用不是特別大;如果他去5五號位,這個價值就會被放大,因為他會把對方最好的協防球員(戴維斯)調離籃下。

所以,下半場的揚納基斯究竟犯了什麼錯呢?

六、揚納基斯的思維錯在哪裡?

我們剛才提到的三個要點裡,其實第一個點是很難去分析的。我們下面要提到的兩點,就是針對剛才的第二點和第三點。

第一、王哲林和易建聯再次首發出場。

動筆之前,筆者和一位比較熟悉歐洲籃球的朋友交流過,他透露:歐洲的教練是比較提倡給更多球員出場機會的。從這屆比賽看,揚納基斯確實有這種傾向,他時常會出做出上下半場首發不一樣的選擇。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具體到這場比賽,揚納基斯下半場沿用了第二節表現出色的郭艾倫,但卻再次把王哲林和易建聯放入了首發。所以,中國男籃進攻側的畫風是這樣子的。

王仕鵬和王哲林一側打配合,王哲林順下之後攻框,但易建聯不能把戴維斯帶到三分線附近,戴維斯隨即上協防: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王仕鵬和易建聯一側打擋拆,易建聯外拆只能到中距離。戴維斯隨後站到了協防位置,兩次干擾了中國男籃的突破路線。另一側的王哲林,也基本沒有牽制力,這使得籃下非常擁擠。最後易建聯被迫去跑了一次空切,但隨即被站在籃下的戴維斯把球斷走: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第三、沒有讀懂王治郅和戴維斯的價值。

在意識到王哲林的問題之後,揚納基斯終於用王治郅撤下了王哲林。但是請注意,由於中國臺灣隊此時很少使用2-3聯防,王治郅在破聯防方面的這些作用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此時的中國男籃,只能讓王治郅去打一些低位背身了。但由於戴維斯此時主防易建聯,他可以相對輕鬆地做好協防工作: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請注意,戴維斯在對位易建聯的時候,確實更容易發揮自己的協防價值,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單防易建聯時可以佔到多大優勢。因此,那場比賽的下半場我們時常看到這種易建聯單挑成功的鏡頭: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揚納基斯最為失敗的地方是,他從始至終沒有意識到我們前文提到的一個觀點:在這場比賽裡,王治郅想要在進攻端給予球隊更多的幫助,還是應該出現在5號位上。

下面這個回合裡,參與完雙掩護之後,王治郅選擇了順下,戴維斯優先去接管王治郅。隨後易建聯往籃下突破之後,戴維斯就可以更為從容地進行協防了: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理論上說,揚納基斯手裡應該有兩種方案來應對這一切。

方案一、把王治郅放到5號位上。由於戴維斯要主防王治郅,他就要在盯防和協防之間顧此失彼。當然,這套方案要冒著棄用易建聯的風險,其實可操作性不是很強。

方案二、擺出真正的一大四小陣容。揚納基斯可以在易建聯身邊配搭一個能夠投三分球的側翼球員,該球員可以比王治郅更為頻繁地站在三分線外,這才會讓球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大四小目標。


經典回顧:中國男籃兵敗馬尼拉的背後,主帥究竟犯了什麼錯?


可惜的是,揚納基斯並沒有及時做出這些改變。

從事後的角度看,那支中國男籃青黃不接是球隊在進攻端束手無策的主因,而揚納基斯對於場面的理解不夠到位、對於隊員不夠熟悉(有人爆料他在隊內一度只能認識一個“NBA”)的情況,無疑又加劇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有關於那支中國男籃防守側的問題,我們將在下期介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