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古時為什麼“響馬”多?

山東過去,強盜稱為響馬,一說是強盜搶劫之前先要放響箭提醒,騎乘馬匹來往,故稱響馬。又一說盜匪馬匹上繫有鈴鐺,跑動時鈴鐺叮噹作響,所以叫響馬。

山東地區自古以來就匪患不斷,從春秋到清末,載於歷史的不計其數。相對而言,魯中山區,魯西黃泛區、魯南丘陵區最多,膠東半島的反而少。魯中山區為萊蕪、泰安一帶,山多,又多丘陵,響馬出則打劫商隊,退則躥入山區躲藏,極不利於剿匪。

魯西首先因為黃河多次氾濫成災,糧食減產,民不聊生,因此盜賊蜂起。宋時魯西南的水泊梁山,唐朝的黃巢都是起自這裡,當然,也可以說他們是農民起義軍,但有更多的農民被迫轉為強盜。其次,魯西還有京杭大運河經過,特別是魯西的聊城、臨清等地,是商賈集中地,也出了很多打家劫舍的盜匪。再就是魯南地區,沂蒙山區,也出了不少土匪。

響馬是古代對反對統治階級暴力統治者的一種稱呼,為什麼山東多?從歷史上看,隋唐,水泊梁山,義和團,都是從山東開始聚集,建國前山東率先解放。都說明山東人民勇於抵抗腐朽的暴力統治,抵抗外族侵略,從古到今連綿不斷,這也是山東人豪爽,正直無私的表現!充分的說明了山東人重情,重義,愛國。

山東古時為什麼“響馬”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