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進入NBA對中國的籃球發展有好處嗎?

顓治國


自從我03年開始做體育記者,就一直關注中國男籃至今。當時姚明正是如日中天,國家隊的一切配置,從教練組成員到球員的選擇基本是為姚明量身打造的。姚明也不愧是五十年一遇的天才,稱得上中國籃球史上第一人的稱號。有姚明在,亞洲已經不是中國籃球的舞臺,歐洲列強也不能小覷了這支東方勁旅。

有姚明在,劉偉穩坐國字號第一控位的位置。有姚明在,朱芳雨和王仕鵬有了三分如雨的空間。有姚明在,大前鋒位置上幼年期易建聯或者更早一些的莫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姚明搶下該死的籃板球。

但是姚明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讓中國男籃的發展形成某種畸形的定勢。比如在球員選擇上,三號位的持球自主攻擊能力不被重視,三分投手成了男籃小前鋒的標配。後衛的快速自主突破能力也被忽視,穩穩的帶過半場成了第一任務。有姚明在,男籃的主旋律是打慢,打陣地戰,等姚明落位,一對一攻堅,或者吸引包夾後由朱芳雨和王仕鵬投三分。

然而就在姚明的萬丈光芒照耀了整個中國籃壇的時候,國際籃球發展卻是另一番景象。現代FIBA一直以來都不是中鋒球員的最佳舞臺。由於聯防的存在,內線球員一對一的機會並不多,歐洲中鋒早早練就了一手高位策應的技術,由鋒線從側翼或底線發起攻擊。包括NBA,由於近年來聯防開始被允許使用,高大靈活型內線開始佔據主導,比如加內特,鄧肯,濃眉,甚至考辛斯和杜蘭特(杜蘭特出現在這裡是不是有點怪)。 能控球併成為進攻發起點的鋒線球員和擅長快速攻守轉換且終結能力強後衛球員們逐漸從四大中鋒的陰影裡走了出來,成為主導聯盟發展的主力(喬丹是神,咱們談人間的事情)。位置模糊化,內線作用降低,純站樁型重型內線開始暴露出防擋拆能力弱和攻防轉換節奏慢的弱點。

當姚明由於傷病突然退出籃壇,留給中國男籃的是一個畸形的殘陣,易建聯成為取代姚明的人,內線強打,吸引包夾,當然效果在亞洲還是可以的,但是從世界水準來看,顯然已經露出疲態。同時,隨著亞洲各隊的水平提高,球場上的弊病也開始被無限放大,比如因為三號位缺乏控球能力,控球點單一,男籃怕全場緊逼飽受詬病。又比如中鋒以外的球員以三分投射功能為主,缺少突破能力,場上戰術單調缺少隨機應變能力,都讓男籃一度陷入低谷。

好像跑題了……如果說男籃的未來。從兩個角度來說。第一,技戰術風格。第二,在亞洲的地位。

先說說技戰術特點,必然會迴歸國際上流行的方向。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國家隊雛形。以易建聯和周琦為代表的機動靈活型高大內線成為內線球員的主要特徵(韓德君,王哲林,單論能力都不弱,但是由於整體籃球發展風格的原因,現在場上作用肯定遜於易和周,僅僅從防擋拆這個世界性難題就不好解決)。 三號位,湧現出更多兩米左右,同時有持球能力的球員,現在的代表是丁彥雨航(以前我非常喜歡易立,可惜太瘦。之後是小丁,現在看來我眼光還是可以的)。

後衛以郭艾倫趙睿和趙繼偉為代表的擅長攻守轉換並且有終結能力的球員唱主角。

可以說,現在基本的功能框架都已經搭建完備,並不存在結構性短板,基本符合世界籃球發展潮流,以後就要看教練組怎麼把拼圖搭建在一起。要說技術短板,在大防守強度下三分球的把握上,還不夠穩定。但是這個風格走向不會變,可以持續十年。

再說說在亞洲的地位(世界地位先不談了,現在肯定進不去前八)。2005年前後,中國和大洋洲的籃球交往開始活躍。當時的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借斯坦科維奇盃的機會跟隨國家隊遠赴悉尼,與當時澳大利亞籃協主席,國際籃協主席等人舉辦了中澳籃球峰會,當時我做為體壇週報的特約記者在場(央視的於嘉也在),並全程陪同李元偉的整個澳洲之行(順便打探清楚了王治郅滯美不歸的內幕,當然現在已經不是秘密了)。當初這個峰會的目的在於擴大聯賽影響,組建橫跨整個亞洲和大洋洲的泛西太平洋聯賽體系,但是最終由於各國距離太遠,成本太高作罷。但是從那時開始澳大利亞與亞洲的聯繫開始緊密(16歲的劉曉宇還去悉尼交流過一年,後來因傷回國)。

沒想到一來二去,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加入了亞洲籃球的版圖。新西蘭暫且不提,完整的澳大利亞國家隊現在的水準絕對是高處亞洲一個級別,應該與西班牙,塞黑和希臘在一個水準(世界前四)。中國和新西蘭有能力爭奪第二。至於菲律賓韓國伊朗,雖然現在挺嚇人,但是論體系的潛力,夠不上對中國的絕對威脅(如果羅密歐場場爆種就當我打臉了)。現在易建聯還是中國的定海神針,最好的可以立刻看到的情況,就是周琦郭艾倫和小丁迅速成長,而易建聯未老。同時,澳大利亞的黃金期實際上正在過去,玻璃化的博古特將會很快失去強大的威力,大衛安德森已經高齡,紐利年紀也不小了。只有後衛線上一黑一白,還是超越亞洲的存在。但是中國的後衛線其實正在崛起(這兩年出了不少人,一全場緊逼就死球的毛病基本不見了)。缺少整體支撐的澳大利亞,單靠後衛線


英超聯賽188


我認為還是有的,畢竟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籃球也是如此,作為競技體育,只有不斷進步、發展才能才能讓更多人關注熱愛籃球。

要知道體育的魅力不光是在賽場上,賽場外也可以帶給我們諸多感動。中國籃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土球員可以去更高級聯賽發展鍛鍊,這本身是一種認可,還可以把所學到的傳授給我們本土球員,使我們本土聯賽更具觀賞性,使中國競技體育更上一層樓,所以,我認為對中國籃球還是有幫助的。


yao粑粑


NBA一貫都是籃球聯賽的王牌這點我想沒有人反對吧?那LZ的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就顯而易見了。假如你的孩子成績優秀,你會讓他選擇一所本地二三流大學還是清華北大呢?撇開能力提高與否,單單要在那種環境下生存,你就迫不得已要不斷讓自己變強,看看姚明和易建聯在美國的訓練強度和針對性,是在國內遠遠感受不到的。

今年的籃球世界盃,名列前矛的幾個隊伍裡,基本上都有來自NBA的球員佔據主力位置,所以,無論足球還是籃球,符合條件的年輕隊員都應該到更高級別的聯賽中去闖蕩一番,提高自己的同時又可以為國家隊效力。


保羅amoy


個人認為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對個人還是中國籃球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中國人能夠進入NBA打比賽,對於球員本身可以得到世界頂尖水平的對抗訓練等錘鍊,提升自身在身體素質,技戰術意識等能力,中國球員在NBA打比賽能夠極大帶動國內的籃球熱情,誠如當年的姚明效力火箭隊,能夠帶動中國籃球的人口基數,更有機會能夠發掘到好的苗子加以培養;最後就是體系或者籃球圈內的好處,增加的關注度能夠讓一些國內過往忽略的地方環節能夠得到必要的重視,認識到差距,從而進行必要的研究學習,即便需時長久,但整體已經處於正確方向上,也就剩下時間問題了。


阿星和你聊


當然.自己可以得到鍛鍊.並且可以將NBA先進的訓練方法帶到國內.增加球員競爭.能力上去了.國家隊戰績也跟著上去了.還會推動在青少年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