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有科學依據

前幾天,單位幾個同事一起去看望張明敏,她剛剛生了個女寶寶。我們到她家的時候,正好看到張明敏將寶寶的手從嘴裡拿開,抱怨說:“這麼小就要吃手,真是不乖。”

其他同事也附和了幾聲,我卻坦白地說:“這孩子非常聰明,恭喜了!”張明敏和其他人疑惑地看著我,我認真的解釋說:“孩子聰不聰明,其實從他們的手就能看出來了。”

事實上,確實能夠從孩子的手上看出他們是否聰明。科學家們已經對此已經有研究,也有科學依據呢。

寶寶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有科學依據

手指對大腦發育的重要意義。

現代科學早已證明,大腦神經元突觸數量,跟一個人的智力高低有直接關係。而這些突觸的連接數量,又取決於人在小時候跟外界刺激的多少有關。也就是說,小孩子他們用視覺、聽覺、嗅覺,特別是觸覺來感受外界信息世界的量有關。

所以許多家長會發現,在出生的頭一年,寶寶經常會吃手或者啃咬東西,其實就是通過觸覺感知,來促進大腦神經元突出的連接,使大腦更加快速地發育。

寶寶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有科學依據

由此可見,手指在寶寶大腦發育中的作用無可代替。

那麼,聰明寶寶的手部動作有什麼特點呢?

聰明的寶寶會更快地吃手。

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兩個月後他們會進入口欲期,通過吃手來感知和探索周圍的世界。如果孩子在出生不久後就能夠吃手,說明他們的發育更快,在智力上可能提升得更快,就像文章開頭張明敏的例子一樣。

寶寶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有科學依據

聰明的寶寶會更早的掌握手部動作。

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會啃自己的拳頭,而大多數的寶寶需要幾個月後才能做到。不要小看這一點,因為能夠準確將拳頭放進嘴裡,對孩子來說是挺難的一件事,涉及對身體的掌握,對方位的把握等。

如果能早早的做到,說明他們能更早地掌握手部動作,證明他們的大腦神經元突觸連接將更完善,更豐富,自然也就更聰明。

所以作為父母,要多鼓勵孩子進行手部動作,鍛鍊他們的精細化行為,這些對他們的成長都大有好處。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