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彌勒昔日石漠化荒山,已變成太平湖森林公園 (胡彥輝 攝)

沿著蜿蜒的山道,來到開遠市樂白道街道辦事處阿樞寨村的山頭上,一株株溼地松在雨水的滋潤下顯得愈發蒼翠。舉目遠望,上萬株苗木正鬱鬱蔥蔥、生機勃發,從山坡一直延伸至山腳的高速公路……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開遠阿樞寨村石漠化荒山,已種下片片綠樹(李立章 攝)


“石漠變綠洲,這是一個奇蹟!”阿樞寨村47歲的村民李紹榮望著此景不由地發出感嘆。阿樞寨村曾是重度石漠化地區,生活在這片地區的人們,常年與石山對峙、與窮困打拼。在“綠色生態靚州”建設中,我州持續大力推進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行動,讓許多像阿樞寨村一樣的地方,石山變青山、致富有希望。李紹榮欣喜地說:“現在山變綠了,我們十分珍惜!我還當起護林員,有了穩定收入!”

啟動三年行動計劃

紅河州在雲南省的生態區位十分重要,但由於處於珠江上游喀斯特地帶,地質條件複雜,尤其是北部的蒙自、箇舊、開遠、彌勒等縣市周邊水土流失嚴重、岩石裸露、植被稀少,是石漠化程度較為嚴重的地區。


誓將荒山石山變成綠水青山!州委、州政府堅持“保護優先、發展優化、治汙有效”工作思路,在有效保護好州內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公益林的同時,把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作為推進“綠色生態靚州”建設的重要抓手,在全州上下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植綠增綠護綠行動。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州內許多主要交通幹道兩側已綠意盎然,成為一道道綠色屏障(胡彥輝 攝)


2016年,我州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通道和麵山綠化工作的決定》,以此為起點,染綠紅河的藍圖徐徐展開。2018年,在前期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州委、州政府啟動《紅河州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要求全州各級各部門按照“南部重點在保護、北部重點在建設”的思路,堅持“因地制宜、分區施策、適地適樹”,實行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生態公益與經濟林果相結合、生態修復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以面山綠化為抓手,以縣市為主體,全面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要完成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3.33萬公頃,全州城市和通道面山森林覆蓋率和林木覆蓋率要顯著提高,生態景觀和人居環境要得到明顯改善。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姚國華、羅萍等調研開遠市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情況(李聰華 攝)

“以‘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的決心,推動工作、實現目標!”自2016年以來,州委書記姚國華每年都數次深入荒山造林、石漠化治理、生態修復的第一現場調研,協調解決問題,並在調研中為各縣市指出“擔好責任、做好規劃、建好機制、選好主體、做好服務”的路徑辦法,確保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取得實效。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屏邊大圍山國家公園,特色各異的森林生態系統成為最好的綠色屏障(張洪科 攝)

以上率下、層層帶動。從州級部門到縣市,紛紛把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作為“一把手”工程,以“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的決心造綠增綠護綠,高位高效推動工作。

一張藍圖繪到底

走進蒙自市林草局黨組書記王忠昌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一幅蒙自市滇南中心城市通道面山綠化三年行動計劃項目示意圖。圖上,蒙自市“一環、三線、七點”的佈局清晰明瞭,涵蓋了蒙自繞城高速公路兩側通道面山、蒙屏公路沿線蒙自段、脫貧攻堅示範線、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示範線以及全部高速公路收費站等區域。王忠昌向記者介紹:“蒙自市正按照規劃推進城市和麵山綠化,已完成3133公頃,城市和通道周邊許多山石裸露的地方已經披上綠裝!”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蒙新高速兩側面山鬱鬱蔥蔥(胡彥輝 攝)

每個縣市都有一張類似的項目示意圖,雖區域不同、項目不同,但都是在全州“一區一帶一屏一廊一核多點”的綠色生態空間格局統攬之下。

什麼是“一區一帶一屏一廊一核多點”?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紅河縣紅河谷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生機盎然(圖片來自紅河日報素材庫)

記者從州林草局瞭解到,一區即北部石漠化生態治理區;一帶即紅河谷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帶;一屏即沿邊森林生態安全屏障;一廊即全州境內高等級公路、鐵路綠色景觀廊道;一核即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多點即全州13縣市城市規劃區內或城市周邊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綠春阿倮歐濱森林公園 (圖片由綠春宣傳部提供)


州林草局副局長李玉福向記者介紹,在推進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工作中,我州科學合理規劃出“一區一帶一屏一廊一核多點”佈局,以縣市為主體推動工作落實。近年來,13縣市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統一部署和總體規劃,制定具體計劃,逐年分區分片對規劃區範圍內的城市面山和主要交通幹道宜林荒山或宜綠農用地、可視範圍內的採石場、採沙場、壕溝等區域進行生態修復、提質增綠和綠化美化。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被萬畝石榴園包圍的蒙自城(胡彥輝 攝)

在推進綠化中,各縣市還按立地條件將綠化地塊進行細分,堅持因地制宜、分區施策、適地適樹,探索建立定崗、定人、定標準和包片、包苗、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林的“三定”“六包”等機制,確保綠化樹木有人種、有人管,長得好,有效破解“年年栽樹不見樹”難題。

復綠群山可持續

從第一棵綠樹在荒山上艱難存活,到數千萬棵綠樹長成萬畝林莽,我州除了有“只要工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的決心和行動,更有讓綠色浸染山川、造福百姓的探索和創新。


石蒙高速公路竹朋段東面山,萬畝石榴基地形成一望無際的林海。彌勒市在推進綠化中,積極探索“生態修復保護與農業開發融合發展”模式,引入紅河州紅果農業有限公司在東面山投資建設萬畝石榴莊園,並整合低效林改造、退耕還林、陡坡地生態治理等項目資金推動項目建設。公司則建立基地與農戶緊密聯繫的機制,將流轉的土地通過專業整理、增肥、標準化種植後以每公頃8700元的價格再承包給農戶經營管理,並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品牌”等經營管理模式,合力推進石榴種植及森林旅遊等項目。站在基地最高處遠眺綿延的綠色和豐收的果實,公司總經理王猛滿心歡喜:“既復綠荒山石山,又讓群眾有了穩定收入,還讓公司獲得長足發展!”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開遠一座座山坡已被綠色覆蓋 (圖片來自美麗開遠)

開遠市南洞流域生態建設項目治理片區,一座座山坡已被綠色覆蓋。該項目是開遠市首個利用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貸款實現的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範項目,規劃建設面積3960公頃,分8個片區、12個地塊實施。開遠市採取“政府+政策+項目+社會主體”方式,通過政府引導、政策補助,目前已引進8家社會主體參與項目建設。各社會主體根據土壤情況種植經濟林果、觀賞樹及生態樹,對石漠化嚴重的區域進行治理修復。雲南四季豐錦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負責冷水溝東面和阿得邑片區,據公司總經理胡飛介紹,公司一方面在鎖蒙高速公路邊50米範圍種植生態林,一方面用其餘地塊種植沃柑,套種觀賞林木及生態樹,帶動林業產業發展,有效促進當地農戶增收。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紅河兩岸呈新綠(胡彥輝 攝)


箇舊市賈沙鄉陡巖村,40多公頃荒山荒坡已被綠色所覆蓋,箇舊市申發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銳從一名“礦業老總”轉型為“造林人”,帶領群眾種起了果樹。“這是有益的探索!”箇舊市林草局副局長徐雲海介紹,近年來,箇舊市抓住經濟轉型、傳統有色金屬加工企業改變投資方向的契機,積極探索民營企業參與面山綠化的扶持鼓勵政策,引導企業在綠化重點區域帶動群眾種植經濟林果,目前,紅河谷、個冷路、冷清路等周邊一批以林產業為主的水果經濟示範帶已初具規模……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全民植樹活動現場(倪琴 攝)


項目引主體、政策扶主體、補助固主體……紅河大地,創新之舉不勝枚舉,綠化造林高潮迭起,各縣市紛紛依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低效林改造、石漠化與陡坡地治理、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引入社會主體參與綠化,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新路。同時,積極發動廣大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義務植樹,13縣市城市和通道面山,一點點、一片片、一座座變為蒼翠青山。


2016年以來,全州累計已完成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及提質增效3.2萬公頃,全州環境綠化美化成效明顯,綠色生態空間格局逐步形成。


綠色生態靚紅河(三):只要功夫做到家,不信青山換不回


沿邊森林生態安全屏障——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片由綠春宣傳部提供)

記者:宋文 倪琴 魏道俊 李立章 胡彥輝 文/圖/視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