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怎麼選方向?

a_nuo_1996


關於考研的方向選擇,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怎麼選專業?選哪個學校?甚至導師,都是啟動考研計劃的前置決定,如果沒有一個方向,考研的目的不名曲,對研究生就業情況不瞭解,那麼,這樣的考研,不僅投資收益比低,前途也會渺茫。


在決定是否考研之前,如下幾個問題需要提前“想清楚”,接下來才是選擇方向的問題。

第一,在就業的大環境下,確定自己是否一定要考研

<strong>

近幾年,高校錄取率逐年上升,2019年的高考錄取率達到了80%左右,1000多萬考生參加高考,僅在2019年,就有800多萬新生加入大學生的行列。根據教育部發布的《中國本科教育質量報告》,截至2016年,我國普通高校達到2596所,普通本科高校達到1237所,本科院校成為高校增長最重要的主力軍。全國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規模405萬,在校生規模突破1613萬,普通本科畢業生規模突破374萬根據教育部的統計。

2019年,結束大學生活,即將走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834萬,就業競爭可想而知。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考研至少可以在3年內避開就業競爭,但“避開”並不意味著“解決”。那麼,就業明確,自己一定要考研嗎?考研是為了“避開”當下的就業競爭,還是自己真的想往更高的層次發展?


第二,考研的難度,自己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本科階段存量學生增多,每年高考錄取率的提高,就以為著有更多的本科生和你面臨同樣的選擇——畢業參加工作,還是考研?在研究生招生規模沒有同比放大的前提下,研究生考試一年更比一年難是大的趨勢。

根據錄取率,統計出來的院校考研難度排行榜。

三、社會大環境今非昔比,研究生已不是香餑餑,身份預期要適度

從1997年至今,研究生的錄取人數持續增加,每年畢業的研究生規模龐大,1997年錄取研究生5.1萬人,2005年32.5萬人,2018年錄取人數突破60萬,2019年錄取64萬左右,2020年錄取的研究生人數很可能會在70萬左右。

研究生已經從最初的“物以稀為貴”,變成了“多如牛毛”,由此,研究生教育也逐漸變成了普及化的學歷教育,甚至對很多公司、很多崗位而言,研究生已經變成了“入門級”的學歷要求。

因此,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把考研成功當做“鯉魚躍龍門、烏雞變鳳凰”,或者是考研成功就是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從此“一勞永逸、前途光明、萬事大吉”等,都會在現實面前被擊得粉碎。

這也就是為啥會常常看到有些研究生心態失控,各種罵聲不絕,罵社會、罵學校、罵專業、罵導師的原因所在。

四、研究生的就業,一年比一年難

隨著互聯網+產業的不斷髮展,兩化融合帶來了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新產業對人才的要求更傾向於創新性和實踐技能方面,但由於教育滯後於產業的發展,高校教育的人才供給側與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側,還客觀上存在著偏差,由此,導致部分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壓力持續增大,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一方面是畢業的研究生逐年增加,且存量人數較多;另一方面是很多的研究生找不到合適的崗位,或者是薪資待遇偏低,投入產出比較低。

而國內普遍存在著國營企業更為看重學歷,民營企業又是學生就業的主渠道。從統計數據看,碩士因為持有更高的學歷條件因而擁有更多地選擇權,所以其就業分佈相對於本科學生較為分散,其進入國有企業的比例略高於本科。


那麼,說了這麼多,究竟那些同學適合或不適合考研呢?

先說哪些專業的本科生,更適合考研

1)985/211高校的本科生:

如果你就讀的是985/211高校,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比較感興趣,專業所對應的行業前景也光明燦爛,那麼,考研是不二選擇,因為,上升的行業,優勢的專業,再加上自己的平臺和專業知識,如果不讀研,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會處處受限。由於行業的吸引力,會聚焦一批優秀的人才,競爭也會日趨激烈,現在不讀研,未來必受限。

2)普通本科院校,專業比較尷尬:

對於此類學生,往往是想通過考研,改變自己就業時的處境,如果是這個目的,那就全力以赴去努力。但要明白,既然是要改變,就不是在同類學校的同類專業上考研,最好是瞄著名校的優勢專業去,雖然這類專業考研競爭激烈,但多付出一份努力,未來一定會感謝你的選擇。

3)跨專業需要謹慎:

不是跨專業不可行,而是要認真考慮清楚——值得與否?!要做全局性的考慮,不要一時衝動,如果本科階段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跨專業考研,你需要比別人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備考,如果考研後發現新專業並不是自己喜歡或適合自己的,那時該怎麼辦?畢竟,學歷越高,專業細分程度也就越高。

4)此類同學,不適合考研:

本科學習一般般,工作不好找,對學術研究毫無興趣,考研,只是為了過渡一下,逃避本科畢業後的就業競爭,那麼,還是放棄考研的想法吧。

另外一類是人云亦云,看到身邊的同學都在備考,就心癢癢了。

上述兩類同學,為什麼不建議考研呢?原因如下:

首先,這種精神狀態去考研,落榜是最大的可能;即使運氣好到炸、人品好到爆,初始成績上線,面試順利過關,但這種情況下,你考上的很可能是一般院校的一般專業。

其次,就業競爭力不強,3年研究生畢業,你收穫的就是一個碩士學歷證書和近30歲的年齡;此時,你求職時會發現,很多單位對你不感興趣,因為你的競爭力比本科生強不到那兒去。

最後,機會成本太多,3年讀研,本科畢業的同班同學已工作三年,他們已在企業或崗位上站穩了腳跟,具備了3年的工作經驗,對職業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有些人有了明確的發展目標,而你卻是一個新員工。同樣的3年時間,本科階段同班的同學,在很多方面(收入、經驗、技能、職業素養和崗位)都比你強,你讀研的3年,已經被同班同學甩在了後面,很不划算。


怎樣選擇考研方向?

選擇考研方向,要先看就業

要選擇考研方向,就要先了解各專業的就業數據,通過就業數據就可以判斷出哪個專業就業較好、薪資待遇較高、未來的發展空間較大。

同一個研究生專業,如果是全國TOP5名校碩士畢業的話每月工資3萬元,普通一本院校的碩士畢業工資1萬元,而如果是口碑在國內倒數、實力孱弱剛剛才獲批設立了這個專業的碩士點的二本院校的碩士畢業工資3000元,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對口工作。

同一個院校畢業的碩士,如果是熱門的、就業前景廣闊的專業畢業的,比如說新能源、大數據、新材料等等,offer那是拿到手軟,公司隨便挑;如果是冷門的或者屬於夕陽產業的專業畢業的,比如說歷史學、社會學、採礦、水利水電、造船的碩士,那其中除了一小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可以找到專業對口且個人心儀的工作以外,大部分學生的就業就很艱難。

同一個院校且同一個專業畢業但導師非同一人的碩士,由於各自的碩士生導師在這個領域的學術能力、江湖地位、人脈資源、人品性情、行政職務等方面相去甚遠,碩士生們未來的就業方向和職業前景也會相應天差地別。


小白職道


考研方向得選擇很關鍵,建議聰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一、是否跨專業選擇。

考研絕大部分都考本專業的研究生,跨專業考研相比來說是少數。沒有特殊情況,還是考本專業的研究生。學碩類的研究生,基本都要求是本專業才能考。

二、碩士類型選擇。

碩士類型有學碩、專碩;全日制、非全日制;國內碩士、國外碩士。一般情況,建議考本專業的國內學碩或專碩。學碩相比專碩難度會大一點,非全日制比較適合工作穩定的人。國外碩士或我國香港地區的碩士,學制比較短,一年兩年,但是對英語要求比較高,需要考提前考託福雅思。

三、具體學校選擇。

具體學校的選擇是最關鍵的,建議以以後工作規劃相結合,在學校所在城市、學校層次、專業就業方面進行考慮。城市以最有可能定居的城市為準,學校層次建議比自己本科院校高一個級別為準(普通二本選211,211選985),專業以本專業為準適當考慮興趣與就業。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