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發生過“湖廣填四川”,四川成都這裡的人可能來自哪個地方?

天府阿南哥


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已過去了350多年,但是引發“湖廣填四川”的那段慘痛經歷,至今追憶起來依舊給人慘不忍言的沉重之感。因為那個階段,讓曾經繁華的“天府之國”變成了荒涼的“地獄之地”。

據葛劍雄主編的《中國人口史》六卷本記載,崇禎三年,四川人口有735萬,但是到了清初僅有50萬(其它史料有7萬和8萬之說),而近百萬的成都城中人口已不足萬人。

可見,明末清初的數十年間,四川人口死亡超過了90%。據現任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元史研究會理事介紹,移民前繁華的成都城竟然變成了“城中雜樹蓊鬱成林”的難見人煙的荒涼之地。又據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藍勇講,廣大的成都平原:“城市鞠為茂草,村盡變叢林”,至少有50%的肥沃土地被灌木、叢林、茂草覆蓋。

另據《明史》記載:明朝末年四川人口約為1000萬,但是被張獻忠屠殺的近乎滅絕。到了1661年,四川只剩8萬人。例如:張獻忠“性狡譎,嗜殺,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無論從張獻忠想要統治四川,需要百姓提供軍助方面來講,人殺完來了,誰來養活自己的軍隊;還是從張獻忠死後清軍耗時長達13年才佔據四川來講,如果四川人口幾乎被張獻忠殺光了,又何用13年之久才攻下四川。

再據《蜀龜鑑》記載:“清軍敗奔雅州、名山兩地,民間谷、豆、蕎麥盡掠,雞、鴨、牛、羊盡殺,瓦屋茅舍盡毀。遺民萬不遺一矣。”

還據明清史研究家李光濤所著的《明清檔案論文集》記載:“清人之殺人比之流寇之殺人,更殘忍,更無數。”

當然了,當時瘟疫也是造成四川人口銳減的一大原因。

或許因此,清朝才會篡改《明史》中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的緣故吧,但卻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難有準確數據。

1688年,四川巡撫張德地為解決戰亂造成的巴蜀大地荒無人煙的緊迫問題,這才上書康熙,提出“以湖廣之民,填實四川”。不久,一場歷史罕見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運動拉開了序幕。

後來,到了嘉慶年間,成都地區曾流行一首《竹枝詞》:“大姨嫁陝二姨蘇,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問原籍,現無十世老成都。”便是對四川歷史上“湖廣填四川”移民現狀的真實寫照。

由此,也可看出,成都人主要來自湖北、湖南、陝西、江蘇、江西、湖南、廣東等地。

同時,對於成都人的來歷,在清末《成都通覽》中曾有描述:“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在移民入川的少數民族中,排前十位的有:藏族、回族、彝族、羌族、土家族、滿族、苗族、蒙古族、壯族及白族。

遷入的姓有:湖北的羅、黃、張、蕭、廖、譚、徐等姓,湖南的唐、湯、周、劉等姓,陝西的弓、喇、陳等姓,福建的莊、簡、林、遊、魏、雷、陳等姓,廣東的藍、陳、廖、嚴等姓,江西的羅、曹、湯、牟等姓,貴州的白、胡、樊、舒等姓;河南遷入的王姓等。

以上,便是“湖廣填四川”後成都人的來歷。

那麼,成都的土著人又是怎麼來的?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周朝先祖周太王從陝西岐山遷“成都”,一年後成為村落,兩年後成為城邑,三年後成為都市,從而得名成都。而蜀語“成都”的讀音為“蜀都”,因此也有蜀都之稱。

所以,成都最早的土著人應該來自陝西。

再後來,到了東漢末年,又有了湖北人(如:劉焉、廖化、傅肜、馬良、霍峻、董允等),陝西人(如:馬超、馬岱、法正、孟達等),山西人(如:關羽等,有虎女為之香火),河北人(如:劉備、張飛、趙雲等),山東人(如:諸葛亮、伊籍等),河南人(如:黃忠、魏延‘應無後人’、李嚴、鄧芝、費禕等),雲南人(如:呂凱等),湖南人(如:蔣琬等),甘肅人(如:姜維等),重慶人(如:顏嚴等)等。

當然,還有歷朝歷代四川人口的不同變化。


祥子談歷史


關於客家移民的地理分佈

簡單點說,入川的客家移民尊循的是"先來後到"的原則。如以粵、閩籍的最多,又以客家人為主體,但是,這兩地的移民是湖廣籍移民人川后,才大批入川的。

先到四川的湖廣籍移民因為當時的政策是自由佔地,當然是要選依山傍水,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的土地落戶居住。

後到的粵籍移民一看風水寶地遭佔完了,一聲嘆息,只有採取租佃好田土地耕種,或者向邊遠山區發展,所以粵籍移民與先到的湖廣籍移民相比,多定居在山區、丘陵或者成都平原的淺丘地帶。

具體分佈為:

在成都平原的周邊淺丘陵或者丘陵地帶,以成都為中心例,客家人分佈在"東山區",即龍泉山脈、邛崍山脈交界的地方,有金堂、新都、成都市的龍泉驛區或者在成都平原上的淺丘黃土地帶如簡陽、資陽、資中、內江等。

目前,成都市郊的洛帶古鎮就是著名的旅遊
景區,這裡是東山客家人為主的一個聚集區,仍然較好的保留了客家風格的建築、廟宇、會館和白牆青瓦的民居風韻。

而居住這裡的廖姓客家人較多,他們大致來自於河北平鄉,河南唐河,福建汀州、上抗、寧化,廣東新寧。

還有葉姓,傅姓、鍾姓、包姓、周姓、崔姓等。
筆者曾在這個區域生活了較長時間,他們的客家話我們根本聽不懂,同時也可以一口流利的成都話。

寫幾個真正的客家話,大家翻譯一下:

鑊頭一一

走歸一一

媛子一一

啀一一

夾公一一
本文參考書目巜四川的客家人》

自己答題。


良人執戟2


湖廣填四川,是歷史的存在。有人否定其真實性,是沒有充分理由的。

川渝之地自古為天府之地。然而,連綿不斷的戰事,將一個好端端的富足之地,打得一踏糊塗。首先是蒙古人的進入,帶來一場浩劫。接下來是陳友諒入川,也動槍動刀的。最殘酷的是陝北延安人張獻忠的襲川,讓整個川渝一片亂象。史載,川蜀“千百存一",這麼大的地方僅存有9萬人。向上所繳之稅賦,在10個非少數民族的省級建制中,倒數第三。

硝煙稍息,當地官府便先後嚮明清政府呈上奏章,稱這麼肥沃的土地人煙稀少太'可惜,要求移民輸入。朱元璋與康熙,均及時頒旨,陸續實行移民優惠政策,鼓勵人口飽和的閩粵贛桂等地居民,向內地之湖廣、川陝等地移民,這就有了大規模的多次移民。

這幾次移民,雖然有三五年不繳稅收的惠民優待,但還帶有一定性質的強行遷徙的嫌疑。儘管如此,對遷出地與遷入地來說,還都是好事。

閩粵填湖廣之“湖廣”,不是指的湖南與兩廣或廣東,而是指的兩湖之湖南、湖北。

先說閩粵填湖廣。在這一次次人口流動中,湖南人口很快猛增。別的不說,僅兩湖的許多偉人、巨人就能證明。像湖南的毛澤東、劉少奇、胡耀邦、曾國藩.等,湖北的李先念等,都是湖廣移民的後人。

再說湖廣填四川。與兩湖一樣,川渝寶地也很快有了生機,經濟得以恢復。以人口增幅為例。《成都通覽》載:各省移民所佔比例是:湖廣25%:江西15%:廣東、廣西‘、陝西等10%:福建、河南5%。這裡的移民後代,也出了一大批民族的脊樑。如:朱德、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聶榮臻、羅瑞卿、郭沫若、張才千等,均是“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後代。

還要說的是,豫南、豫西南的信陽、南陽,類似移民也不少。另外,據陝西安康與漢中的地方誌稱,這裡百分之九十的人,也是湖廣移民。


齊聲喚賢


據《四川通志》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據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統計,經歷過大規模戰事的四川省僅餘人口9萬餘人。康熙接二連三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摺,正式頒佈《康熙三十年招民填川詔》,詔書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並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的優惠政來。一、鼓勵外省移民入川懇荒,凡入川者將地畝給為永業。二、各省貧民攜帶妻子入蜀者,準其入籍等。三、招民優惠政策與各級官吏的政績升遷、獎勵相聯繫。四、對移民懇荒地畝,規定5年才起徵稅,對滋生人口,永不加賦,並上戶籍,編入保甲。

當時移民入川有4種形式:1、奉旨入川。2、求生存入蜀。3、經商入蜀。4、強行遷徙。全國包括湖北、湖南、廣東等十餘個省的移民相繼到四川定居,其中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移民入川總人數約100多萬人中,湖南、湖北的人數最多,而在湖北移民中麻城移民又佔居重要地位。所以當時成都話又叫“湖廣話”,湖南、湖北簡稱湖廣。可見,這就是湖廣移民成都的見證。

在移民填四川中客家人入川影響較大,成都市周邊龍泉東山五場以落帶為中心,包括清泉(廖家場)、龍潭寺、石板灘、西河場。木蘭(門坎坡)等也都是客家人集居地。客家人大多從廣東、江西、福建 、湖南、湖北、貴州等地遷徙而來的。以廣東客家人最多,這些移民們扶老攜幼,跋山涉水,披荊斬棘,排除險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千辛萬苦來到四川。這些客家人大多集中在成都東郊。

在大移民填四川中,各省佔入川移民總數百分比是:湖南、湖北佔25%;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

三百年以前的”湖廣填四川”給四川帶來了不同領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為四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甚至四川無與倫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來源於厚重的移民文化。這些外省移民還成多數四川人的先祖!很多地方都有會館,這就是大遷徙的有力史證。


一葉輕舟85


古語有云:湖廣填四川,麻城佔一半。今川渝之地,據族譜記錄,有70%的人來自湖廣孝感鄉。

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起兵造反,張獻忠在四川大開殺戒,導致四川人口稀少。政府就動員附近的湖廣行省的人員移民到四川,尤以湖北麻城孝感鄉人居多。

故土難離,老百姓並不願意搬遷,迫於政府壓力,也只好移民。為了防止逃走,當兵的把老百姓手兩兩捆在一起,形成一字長蛇之勢。可人不免三急,所以上廁所的隱語就是“解手”。

古之湖廣行省,今之湖南湖北。明朝時期,全國分為十三個行省。

明朝時期,湖北麻城分為四個鄉,分別是仙遊鄉、孝感鄉、太平鄉、亭川鄉。而孝感鄉都在今麻城市鼓樓街道辦下屬的沈家莊村,該村由四個自然組組成,100戶人家,5000多人組成,鎮不像鎮,村不像村。孝感鄉都指的是孝感鄉的行政所在地。

這裡特別要說明的是:湖廣填四川與江西填湖廣,都真實存在,但是沒有必然聯繫。湖廣填四川發生在明末清初,而江西填湖廣發生在明洪武元年,朱元璋當皇帝的第一年。朱元璋起兵時,主要對手是陳友諒,而陳友諒本人,以及手下人士兵都是湖北人,戰爭後,十室九空,因此有江西填湖廣一說。

圖一麻城古地圖。圖二,孝感鄉都牌坊,圖三麻城移民公園祭祖殿堂內部圖,圖四麻城移民公園牌坊,麻城移民祭祖殿。







古蹟遺風


明朝萬曆六年,四川總人口達到600萬之多。到了明朝末年,經過張獻忠屠川、清軍和明軍的廝殺,再加上四川地區的虎患、瘟疫,到1685年前後,四川人口銳減至不足50萬,——合全蜀數千裡內之人民,不及他省一縣之眾。


湖廣填四川真正開始,是在康熙時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發了一道聖旨:在四川境內,只要願意去墾荒,開闢出來的土地就歸自己所有。在這樣的背景下,臨近四川的兩湖、兩廣、陝西以及福建、山西、雲南、貴州等省的移民開始大量進入四川。湖廣填四川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順治、康熙、乾隆、嘉慶,歷時100多年。

在成都地區,湖廣填四川移民過來的人主要分佈在龍泉、金堂、新都、青白江等地,而在這一帶的移民絕大多數為客家人,到今天依然保持著很多客家人的生活習俗,而且普遍都會講客家話,他們往往對“內”講客家話,而“對”外則講四川話,這也算是成都這個國際大都會的一大特色吧!



流浪小夜曲


東山五場,是石板灘,龍譚寺,西河場,廖家場(清泉鎮),落帶


盛方783


成都市出了龍泉洛帶地區,還有青龍場龍潭寺多


五哥92


夾公是(家公)(姥爺)(外祖父)。

走歸是(回去)(走回)


手機用戶76850176302


聽我爺爺說,我們祖上是湖北過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