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本文首發於【社長本色】VX公號(ID:wxgs-sz),歡迎搜索關注!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微信好友列表的人越加越多,發朋友圈的人卻越來越少。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小8開始不發朋友圈,也不喜歡刷朋友圈了。

我特意點進了幾位朋友的朋友圈,除了孤零零的封面圖、頭像、個人簽名,能看到的只有一道“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橫槓。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明明之前都是很愛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的人,怎麼現在也什麼都不發了呢?

不想分享,懶得刷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的朋友越來越多,就連莫得感情的點贊機器人都不當了……

朋友圈裡的許多人就像人間蒸發一樣,不僅80後,現在連90後都開始消失在朋友圈了。

90後開始消失在朋友圈

前段時間,#90後開始消失在朋友圈#上了熱搜。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甚至有很多95後、00後都坦言,現在很少發朋友圈了,還要分組屏蔽,很麻煩乾脆不發了

微博上有一個“你現在多久發一次朋友圈”的投票,投票結果顯示,超過70%的人選擇了一個月發一條或者更少。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為什麼很多人不愛發朋友圈了?

一些網友的評論代表了很多90後的想法:

意識到自己身上發生的事99%都與旁人無關。體會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語無二三。覺察到不需用旁人的認同填補內心的空虛迷惘。 以及,不做微商。

其實根本沒人關心你朋友圈寫的是什麼,也沒人會看完你的長篇大論,更不會有人注意到你發完秒刪欲言又止的話。

大家都是幸福快樂,安安穩穩的睡覺,睡醒後刷一下手機。

然後感慨一句:這傻了吧唧,一天到晚的

似乎一不小心就消失在朋友圈。發自拍怕被嘲,秀恩愛怕被酸,吃喝玩樂怕被老師和領導看見,加班到深夜怕父母發現。

很久沒有出門旅行,很久沒有幸福到想吶喊的時刻,很久沒有值得記錄的生活碎片。

有時候突發奇想點開了編輯界面,看見大大小小十幾個分組,就喪失了所有分享的慾望。

朋友圈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朋友圈了,全是微商廣告。

其實沒什麼好發的了,越來越多的人情世故,也不願意通過發朋友圈來訴說。

朋友圈裡有好友,同事,客戶……不可能發個心情,屏蔽那麼多人。所以,發什麼朋友圈,還是發微博吧。

朋友圈看來還是隻適合微商了。


小8的答案是,沒有什麼原因,就是不想發了,完全沒有發朋友圈的慾望。

每天扮演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大概就是奔三的必修課。

前段時間,楊紫接受一個採訪說,她朋友圈設置成了一個月可見。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之所以這樣設置,她說因為覺得以前發的內容太過“沙雕”,也不知道從哪條刪起。

可見楊紫以前還是一個很喜歡發朋友圈的女孩子。

她還說,現在發個朋友圈,要考慮的東西真的很多,什麼東西該發,什麼東西不該發。

朋友圈有很多人,萬一去截你的圖,其實這種感覺挺不好的。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楊紫的這些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一億人的朋友圈僅3天可見

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正式推出“朋友圈”功能,社交又多了一種新形式。

我們開始在圈裡分享各種動態,點贊評論。

就算是芝麻大點的事,也不忘先發條朋友圈。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在2019微信公開課上,透露過這麼兩組數據:

◆從朋友圈發佈到現在,每天點進朋友圈的人數一直在增長,沒有停下來的勢頭。


到現在,每天都有7.5億人進去朋友圈,平均每個人要看十幾次,所以每天的總量是100億次


◆朋友圈三天可見,作為一個設置裡面的開關一般來說用的人是很少的,做產品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人很懶。


但這是微信裡面最多人用的一個開關,超過1億的人把這個開關設置了三天可見,三天可見是一個用戶的強大需求。

看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發朋友圈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關於“朋友圈三天可見”,有專家認為這樣不好,說明自我封閉傾向很嚴重。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當90後不再在朋友圈更新自己的狀態、吐露自己的情緒,我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成長吧。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在當代,認識一個人,都是通過好友驗證開始的。

自從進入社會工作後,微信裡多了很多工作認識的人。

朋友圈就像一個大舞臺,在圈裡,每個人都有“人設”。

有時想發條朋友圈,想到會有很多“顧慮”,漸漸地,大家心累的同時也就消失了。

或許每一個消失在朋友圈的人都經歷過“不分組——分組屏蔽——朋友圈半年可見——朋友圈三天可見——不發”的過程。

朋友圈裡,並不都是朋友,更多的可能是中介和微商。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之前,微博上出現了一個名詞——“朋友圈困難戶”。

在朋友圈發個動態也要思前想後,不斷反反覆覆修改編輯,最後覺得不發或者只發個表情比較好。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這一說法戳中了很多成年人的痛點,網友紛紛表示“是我本人沒錯了”。

前一分鐘還覺得自己發的這條朋友圈酷斃了,後一分鐘就覺得自己很幼稚。

趕緊刪了,事後還擔心是不是有人看到了。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以前,發朋友圈是放肆。現在,發朋友圈是剋制。

不是高冷不想說話,而是大家漸漸明白了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要自己去消化。

生活中的一地雞毛也不是發條朋友圈吐槽吐槽就能解決的。

知乎裡上有個問題是:你為什麼越來越少發朋友圈動態?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一個最高讚的回答是: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


擁有朋友圈自由

是成年人最大的奢侈

朋友圈,作為一個公開的社交名利場,早就不是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發表個人情緒的地方了。

朋友圈甚至早已淪為一個工作營銷場地,徹底變了味。

2019年社交網絡行業報告顯示,在發朋友圈頻率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減少發朋友圈了。

有30.6%的人,因為工作需要,發了更多的朋友圈。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來源 | 極光大數據


說起來,朋友圈本就是自己的私人領地,想發什麼內容都是自己做主。

可還是有些喜歡佔便宜的公司,把員工的個人朋友圈當做了自己公司的廣告宣傳位。

慘的是,很多人正被公司要求發朋友圈。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我發現被公司逼發朋友圈這事,每個人都有一把辛酸淚。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紅頭文件、專職人員,為了逼員工發公司相關的朋友圈,老闆們也是煞費苦心。

一天發3條,365天都要發,少一條就扣錢,要麼就說你不團結、不熱愛公司、沒得團隊精神,多的是帽子給你帶。

更狠一點的,直接開除你。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之前有看到過一條新聞,安徽一女孩入職半個月後,因為不發朋友圈被辭退了。

原來是因為她一直都沒有發過與工作相關的朋友圈,被告知試用期考核不合格被辭退。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沒發公司朋友圈就等於不熱愛工作?深夜加班10次,比不上一條工作朋友圈。

朋友圈竟然都成了工作考核的指標,這種老闆不要也罷。

自己的朋友圈連發什麼的自由都沒有,還有什麼好發的呢?

微博博主@你扯到我腿毛了 說過一句話,擁有朋友圈自由,是很多成年人的奢侈

蔡康永也聊過關於朋友圈的話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朋友圈感覺到烏煙瘴氣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很多人為了要營造給別人看的櫥窗,壓抑了自己。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蔡康永說:“我們要恭喜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應對真實的生活,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事實就是這樣,更多的人,實在是沒心思沒精力去花時間編輯朋友圈了。

在朋友圈,其實根本沒人在乎你是喜悅還是悲傷,過度分享只會造成用戶騷擾。

成年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覺間被社會調成了靜音,崩潰僅自己可見。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QQ留給了學生時代,微信貢獻給了工作和家人。

朋友圈裡有各種人 ,微博裡只有自己。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朋友圈歲月靜好,還是微博適合蹦迪撒野。

你還會發朋友圈嗎?

你的朋友圈是幾天可見?

歡迎在留言區評論分享~

1億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