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50%以上的家庭銀行無存款,80%還要還房貸,這意味著什麼?

合夥吧股權


這是當下中國一個最普遍、最現實的問題,中國大部分家庭都是通過銀行貸款來買房的,而貸款年限大都在20一30年,這就意味著大部分家庭要經過二三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房貸。

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1.意味著國人的理財意識發生了改變,即財富管理意識不強,大部分家庭積累不了財富!

未來很多人都要像歐洲國家一樣,大部分家庭積累不了財富。金融資產(包括存款)就是一個家庭積累財富的開始,別跟我說什麼其他資產,因為金融資產的流動性最高,很多程度上大部分人把金融資產轉化為不動產,其實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可能其中有剛需,也可能其中有投資要求。

但是不動產畢竟是不動產,流動性不高。假如家庭裡遇到重大變故,一方面變現難,另一方面急於變現不得不折價賣出去,一個家庭的理財規劃中不能沒有存款或者流動性較強的一個配比!

但是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房價的上漲基本上掏光了前期積累下來的財富。同時也意味著中國人的理財思維改變了,不積累財富。試問要想致富不是靠買房,或是靠積累儲蓄以達到來源節流,本來房產就是一大負債項目。

這理財規劃很不合理,未來他們養老怎麼辦,房子是有使用年限的!但是金融資產是沒有的,這就是差別!

2.以後可能很多家庭大幅度的破產風險增加,負債比例會持續攀升,幸福指數會下降!

房子本來就是一大負債項目,基本上會掏光前期3代人的積蓄。沒有存款真的就是沒有安全感,沒日沒夜為房貸操勞。人有朝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

倘若遇到什麼突發事件,沒有存款真的不知道如何應對,如果靠負債來應對的話。勢必會增加生活壓力,別跟我說有壓力才有動力之類的。你都負債累累怎麼可能讓你緩過氣來,金融這東西用的好,可以發家致富,用的不好,瞬間就讓你破產!

3.透支未來和後代

你沒有給子孫留下什麼資產,以後的社會財富差距再一次拉開,窮的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富人的積蓄會越來越多,窮人的負債也會越來越多。財富的分配遵循二八定律,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富人手中,只能說會使得社會財富分配越來越不均衡。你的子孫後代難以實現自由!

由此可見儲蓄的重要性,光只有負債,難以積累財富,儲蓄真的就是覺得你家庭的幸福指數,決定著未來你的家人命運。

----------------------------------------------------------------------------------------------------------------

跟女生表白一定不要傻傻的像新聞裡那樣,直接上去就去表白,這樣只會讓女生處於懵逼狀態,最後說一句你是個好人,然後給你發個好人卡走人。表白前一定是要做好鋪墊的,先通過聊天讓女生對你產生好感,讓她對你念念不忘,再去表白,就很容易成功。我以前也不懂這些,表白了很多妹子,都被拒絕,後來看了~泡學老王全集 這本撩妹的書,才學會那麼多,尤其是裡面的攻心聊天話術用起來得心應手,現在我身邊圍繞著一堆女生來倒追我,真是逆襲反轉。強烈建議兄弟們看看這本書,網上自己擺渡查下就有電子書的。


美若伊蠍


中國的貧富懸殊真實情況可能比我們想象的嚴重。

1. 因為房產佔家庭資產比例的比例太大,基本上是全球國家前列,超過75%,這是也給及其不健康的狀態,很多人的首套房是建立在掏空了父母一輩子積蓄的基礎上。

2. 中國人是最喜歡儲蓄的,這是總結是對的,但中國人為了房子,願意拿出所以的積蓄,外加背上高昂的房貸。舉個我個人的例子:15年底買房子的時候,工作五年省吃儉用的所有存款拿出來,農名父母辛辛苦苦攢了幾十年的5萬塊錢給了我,外借了33萬的債才把首付湊齊了。因為內心深處對房子的渴望超過了一切物質需求,這種渴望估計外國人不能理解的。

3. 喜歡儲蓄和有儲蓄完全是兩碼事,這裡我只談論平常老百姓,富二代官二代不在談論範圍之內。年輕人買房基本需要整個家庭出力的,而且國內購房年齡普遍偏早,後期孩子撫養,購車這些必須品都是負擔。

總之,目前年輕的這代人,尤其是90年,壓力巨大!


收入多樣化小君


說中國50%以上的家庭無存款,80%以上的家庭還要還房貸,我不知道這個數據是從哪裡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數據是不準確的,我國從來沒有一個官方的數據統計過我國到底有多少家庭有存款,有多少家庭有房貸。

那目前我國到底有多少家庭無存款,有多少家庭有房貸呢?

1、我們先來看一下,多少家庭沒有存款。

至於有多少錢才算存款,我們應該先來確定一下,首先可以肯定是隻要大家有收入,那麼銀行卡里面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錢,這些錢可能是定期的,也有可能是活期的,所以從整體來說,目前大部分家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存款,但是如果一個家庭只有幾千塊錢也稱為有存款,那這個有點太勉強,所以我個人認為至少需要有5萬以上的存款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有存款。

那目前我國到底有多少家庭達不到5萬存款的標準呢?這個沒法統計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50%以上的家庭是沒有存款,這裡可以從28法則去大概推斷出來。28法則簡單來說,80%的存款是掌握在20%人的手裡。

根據央行公佈的相關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我國居民存款總額大概是76萬億左右,如果按照20%的家庭佔據了80%的存款,這意味著剩餘的80%的家庭只佔據20%的存款,也就是15萬億左右的存款。而按照平均4口人一個家庭計算,目前我國大概有3.5億個家庭,這意味著2.8億個家庭所擁有的存款大概是在15萬億左右,平均到每個家庭的存款就是5.35萬左右。

但是大家仔細看一下身邊有幾個家庭真的有5.35萬以上的存款呢?我認為大部分人都達不到這個存款水平,特別是那些有房貸的家庭更難以達到這個水平,因此保守估計目前全國大概有50%以上的家庭存款都達不到5萬以上,相當於兩個家庭當中就有一個家庭沒有存款或者存款可以忽略不計。

2、再來看一下多少家庭有房貸。

到底有多少家庭有房貸這個相對比較好統計一些,根據央行公佈的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全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是25.75萬億元。如果按照每個家庭平均房貸餘額15萬計算,那麼全國大概有1.7億個家庭目前有房貸在身,如果按照全國有3.5億個家庭計算,那麼有房貸的家庭比例大概是在48%左右,這跟題目所說的80%以上的家庭有房貸差距是比較遠的。

為什麼全國只有48%左右的家庭有房貸呢?這足以說明當前還有大部分的家庭實際上是沒有商品房的,特別在農村地區,很多家庭都沒有商品房,即便是在城市很多人仍然以租房為主,真正有商品房的人其實並不是很多。

大量的家庭沒有存款,卻揹負著大量的房貸,這意味著什麼?

雖然目前我國只有48%左右的家庭有房貸在身,而且平均下來每個家庭房貸餘額也並不是很高,只有15萬左右,但是這個只是平均數據,對於一二線城市的居民來說,大家揹負上百萬的存款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就造成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是大家的存款比較少,另一方面房貸卻比較多,很多家庭每個月的收入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收入都用於房貸的支出。這就造成大家消費能力不足,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幾年我國一直強調擴大內需,但是內需增長率仍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比如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只有9%左右,這個增長率是最近10年來最低的,而消費增長動力之所以不足,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的收入基本上都被房價給耗光了。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一套房動不動就是幾百萬,光房貸就是一兩百萬以上,很多人一個月要還的月供就是一兩萬塊錢,再扣除其他基本生活開支之後,很多家庭都沒有結餘的錢用於擴大消費。

當然高房價不僅導致大家負債高,消費動力不足,同時會導致大家的存款減少,一方面是有存款的人會用來購房,另一方面是已經買房的人沒錢去存款,所以導致很多家庭的存款是越來越少。


貸款教授


只要買房的基本上沒有存款的,我有一朋友,做物流運輸,手下有十幾部車,幾十個員工,年產值二千萬左右,固定資產上億,房產門面房有二十套,他還不欠著個人和銀行二千多萬嗎?越是看著有錢有房有車的人越是沒有存款的,馬路掃地清潔的和工地上幹苦力的可能有點存款,因為他們買不起房子,還有拆遷戶有存款吧



Zqy8553三洋


該數據是瞎蒙的吧?這麼整齊,起碼要精確到個位數才有說服力嘛!或許我個人短見吧!從來沒有看過或聽說過官方公佈過此類數據。

其次,有負債並不代表沒存款,有存款也並不代表沒有房貸。資產與負債它從來不是矛盾的存在,讀過企業會計的應當都知道“資產=所有者權益(對個人而言,恰當的說話應當是淨資產)+負債”,即負債它本身就是資產的一部分。

你也可以看看身邊的親戚朋友,他們有房貸,就沒有存款沒有持有股票和其他理財產品資產的嗎?如果有房貸就沒有其他資產,那麼這樣的資產配置是非常不合理的,萬一失業或者房價下跌到抵押被執行線,都可能導致房產被拍賣,資金被銀行收回。

因此,為了預防風險的發生,保持資金流動性是必不可少的資產配置手段,即使明知道存定期或活期與貸款相比會造成利息損失,仍然啟用“備胎計劃”,預防風險的發生。

在大型企業中,往往存在備胎計劃,比如最近熱點的華為。那麼為什麼要強調“備胎計劃”呢?萬一風險沒有發生,即意外沒有發生,備胎使用不到,那是耗錢的事啊!但是一旦發生,可以規避大部分風險,不會使自身處於必敗之地——備胎計劃反而成為一切的希望。

甚至你談男朋友,或談女朋友,都存在備胎計劃,比如花時間花金錢與備胎交往,就是為了在沒得選的情況下有的選擇。

資產配置也是同樣的道理,特別是經營企業,不要怕欠債,也不要怕造成資金損失(甚至利差之間可以通過通貨膨脹彌補上去),負債本身屬於資產的一部分。而資產又可以啟用備胎計劃,華為負債率高達70%以上,人家怕嗎?反而企業做得越大,資金提供者越多。


三人聚眾


意味著,接近半數的家庭都有負資產。

負資產就是壓力,在現代人眼中,這就是焦慮情緒的源頭之一。有了負資產,家庭成員之間就非常緊張。一個二胎媽媽沒辦法專心在家帶孩子,必須照顧孩子並重新殺入職場;一個爸爸週末不敢不去加班,不去出差,一旦失去工作就無法還貸;孩子不得不由老人看管;六七十歲的老人不得不看著兩個淘氣的孩子,還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生病,給家庭帶來更多支出。


意味著,半數家庭積累不了財富。

一半的家庭沒有除房產以外的財富積累,那麼房子是用來住的,沒法吃,沒法穿,沒法旅遊,沒法消費。問題就來了,沒有財富,當然就沒有辦法實現消費的升級。銀行放房貸也是為了資本積累,而不是得到一堆房子。所以,老百姓不敢去消費,有點錢就送給了房貸,經濟就無法得到實質性增長,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意味著,多數家庭是靠房產保持價值的。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房產是不動產,流動性差。當家庭遭遇危機需要現金時,就只能賣出房產。但是一旦遭遇房價下降,買房人不再購房,形成有價無市的局面,家庭危機就得不到流動資金的化解,遭遇滅頂之災。另外,當經濟下滑時,大量拋售房屋,也會進一步惡化宏觀經濟,造成實質性的經濟危機。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現實中,中國的居民除了房貸之後負資產現象是比較嚴重的。所謂負資產現象,就是扣除房產後,淨資產為負數。為什麼?因為房產佔家庭資產比例超過100%,比如,首付為家庭父輩甚至加祖輩湊足的,而房貸,佔家庭的收入大約在50-65%。那麼,假設中國的工薪階層佔國民總數的50%,那麼,可以說50%的家庭為負資產;如果剔除9億農民(因為農民不需要購房,有自留地和宅基地),14億中國人,有5億城市居民,而5億中算4億工薪階層。其中,去除公務員,去除官員,去除打工皇帝,那麼至少有4億的工薪階層,在扣除房產或者房貸後,為負資產。

按照官方的數據,目前“房貸收入比”為65%(央行數據),也就是說家庭收入的65%用於支付房貸利息支出。按照扣除農村人口後來看,80%的人要付房貸並不虛。只是有差別的是人口分佈中,50-60歲以上的人群,要麼房貸已經付完,要麼屬於早期單位“房改房”。因為沒有數據,只能從人口年齡結構上去假設,50歲以下的人口,還在支付房貸利息。

表面上看,每個家庭,甚至每個人,肯定多少都有存款,只不過這個“存款”要麼準備用於“買房首付”,要麼用於“支付房貸”,要麼用於“兒子孫子輩支付購房首付”。那麼,存款是否是真實的“淨資產”?從附圖可以看到,居民部門存款總額多少年不增長?——14年至今,總額沒有刷新高點,說明從14年開始居民部門的存款總額停滯不前。

所以說,房地產高速發展的三十年,帶來了城市建設和國家建設的高速發展,這是不假,但是同時透支了居民的消費和未來的消費潛力。並且長期形成了“買房準備”和“買房恐懼”而潛意識地減少了其他開支。居民的這種行為和心裡慣性,實際上極大地延緩了我國從“出口貿易”轉向“內需消費”的經濟結構的轉型。




屠龍刀fei0598


中國50%以上的家庭銀行無存款,80%還要還房貸,這說明,實際上大部分中國家庭的財富是負值,這樣的財務風險是非常可怕的,一旦經濟出現大的動盪,大批失業和裁員潮出現,連帶著很多家庭會破產。

如此看來,房地產其實是綁架了國人積累的財富,從紙面上看,手裡的房子確實挺保值增值的,市場價格也比剛買的時候要高出許多,但是一旦出手自住的房子,整個家庭又無處安放,所以,這也是很多中國家庭的尷尬所在,看似擁有價值百萬的房產,實際上在經濟上並不寬裕,甚至連一點存款都沒有。


再加上現在醫療、教育費用高昂,即使是有工資收入,也不能夠足以保證全家人未來的生活保障,所以,這樣的紙面財富,其實都是虛的,一旦出現經濟危機,影響的將是千萬個家庭。


華文商訊


現在物價水平過高,工資水平漲得太慢,房價居高不下,因此就造成了50%以上的家庭銀行無存款,80%還要還房貸的局面。另外這幾年大家用信用卡還貸情況太嚴重了,比如美團、微信、淘寶、京東各種購物、社交產品都推出借貸業務,允許消費者可以透支消費,這樣下去我們很難有儲蓄。而且過去房價漲得又快,房貸利率也逐漸上浮了,買房利息都快趕超本金了,大家手裡其實已經沒有什麼閒錢可花了。


我房網


所說數字不敢苟同,存款絕大部分家庭還是有的,只是多少而已,試問,人們面臨著住房,教育,醫療等諸多生活壓力,怎麼能沒有一點積蓄呢?這是人們對自己生活的必須安排。那怕日子過得緊一點也要這樣做,老話說,得有個“過河錢"。至於房貸,具體數字說不清,但,由於房價過高,普通階層難以承受,房貸是普遍存在的,說真心話,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生活的壓力也是挺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