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總“偏頭”咋辦?家庭矯正這樣做才好

剛出生的寶寶,如果頭總是偏向固定的一邊,可能患了“肌性斜頸”,要儘早治療。

若剛出生的寶寶,頭總是喜歡轉向固定的一邊,很少或從不主動轉向另一邊的話,就該引起父母的注意了。要提防孩子是否有肌性斜頸。

寶寶睡覺總“偏頭”咋辦?家庭矯正這樣做才好

寶寶睡姿,怎樣算“異常”

先不要著急,可自查一下寶寶的頸部,主要檢查雙側胸鎖乳突肌。

方法很簡單:沿著寶寶耳後面乳突部斜向前下方摸,一直觸摸到鎖骨的胸骨端;兩邊都要檢查,看觸摸起來是否一致;尤其要仔細觀察、觸摸較少轉向側的頸部肌肉,看是否有肌肉較粗、較厚、較硬的現象,是否存在腫塊。

如果在較少轉向的一側頸部觸摸到一條肌肉(胸鎖乳突肌)較粗、較硬或有一梭形或橢圓形硬塊,那麼很有可能就是肌性斜頸。

若並未觸摸到異常,可先不用急著就醫,很有可能只是姿勢的問題,可先在家自行矯正一下寶寶的睡姿、抱姿以及餵奶姿勢等。若只是姿勢的問題,則通過以下的調整,就可使寶寶得到矯正,恢復正常。

1.在寶寶睡覺時,經常把寶寶的頭轉到其較少轉向的一側並維持,或是讓寶寶臉朝上平睡。

2.母親若橫著抱寶寶,應將寶寶的頭擺正,避免寶寶頭偏向一側;母親若豎著抱寶寶,則應用手扶住寶寶的後頭,使其轉向較少轉的一側。

3.母親在餵奶時,應儘量讓寶寶的臉轉向較少轉的一側吃奶。

寶寶睡覺總“偏頭”咋辦?家庭矯正這樣做才好

什麼是肌性斜頸

先天性肌性斜頸,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變性或攣縮,使頭部偏向患側,而下頜轉向健側的一種頭頸部不對稱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頸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的原因有:

①產傷或難產可引起胸鎖乳突肌攣縮;

②在宮內胎兒頭頸位置過度側屈;

③先天性或遺傳因素所致;

④與胚胎髮育異常有關。

若自查發現了問題,家長切忌病急亂求醫,不然,可能既走了岔路,又延誤了治療時間。

可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做一個雙側胸鎖乳突肌的B超檢查,醫生結合臨床症狀,即可確診是否肌性斜頸。若診斷為肌性斜頸,家長們也不要擔心,只要帶寶寶儘早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合適的物理治療,多數寶寶都可治癒。

目前,比較成熟的治療斜頸的物理方法,主要有手法牽伸、音頻、離子導入、超聲等。雖然治療效果較理想,但療程較長,因此不可只依賴於醫院的治療,家庭護理也至關重要。

寶寶睡覺總“偏頭”咋辦?家庭矯正這樣做才好

家庭矯正有方法

除了以上介紹的有助於康復的睡姿 、抱姿和餵奶姿勢外,引導寶寶多主動運動,亦很重要。

家長應多在寶寶的患側,拿玩具逗引寶寶主動轉頭。

睡覺時,媽媽最好睡在寶寶的患側,這樣寶寶可能因為感受到媽媽的存在,而轉去患側一邊。

還應多給寶寶做適當的頭控訓練,即經常用玩具來逗引寶寶,做俯臥位抬頭訓練,並向兩邊旋轉;尤其要利用玩具吸引寶寶多轉向患側的斜上方看。

對於月齡大於5個月的寶寶,還可通過翻正反應,誘發患兒頭向健側側屈 。

方法是,讓寶寶騎跨在母親的雙腿上,母親通過抬高一側的腿,使寶寶身體向患側傾斜,誘發寶寶的頭向健側傾斜。還可以利用瑜伽球,讓寶寶坐在瑜伽球上,通過將球向寶寶的患側滾動,以使寶寶的頭向健側傾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