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個十字路口的軍事基地

全球軍事基地,最初是英國將其收入囊中,後來則是美國開始發揚光大。中國需要關注這些軍事基地,這也是保證海外利益的關鍵節點。

1、直布羅陀(5.8平方公里)

全球10個十字路口的軍事基地

直布羅陀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南端沿地中海沿岸的一狹窄半島上,以一地峽與西班牙南部的直布羅陀區相連,瀕臨直布羅陀海峽。直布羅陀半島大部分是陡峭延綿的石灰岩山地,被稱為直布羅陀巖峰。其南端有兩塊臺地,一塊稍高的臺地由遠古時代的海浪衝積而成,海拔約90米~125米,被稱為風磨臺地,直布羅陀城即位於此。較低的歐羅巴臺地,海拔15米~30米。在直布羅陀海峽東端的北岸,扼大西洋和地中海交通咽喉,南對西班牙的北非屬地休達市,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直布羅陀海峽長90公里,寬12公里至43公里,是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唯一的海上通道。直布羅陀的面積只有5.8平方公里,總人口不足3萬,但它是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的海上要衝,在戰略上具有重要價值。1704年起被英國佔領為殖民地。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戰略地位加強。是重要的要塞和海空軍基地,有現代化裝卸設備、船舶修理廠和大船塢,並有鐘錶製造、釀酒等業。自最南端的歐羅巴角燈臺,天氣晴好時能望見對岸的非洲大陸。1830年,直布羅陀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和主要海軍基地。此後,直布羅陀的一切軍政事務均由英國王室委派的總督統管。1909年英國在直布羅陀與西本土之間的中立地帶修築軍事基地和機場並設柵欄,形成現今的邊界。然而西班牙從未放棄收復直布羅陀的要求,一直聲稱擁有直布羅陀主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班牙加強了收復活動。英軍主導直布羅陀的經濟,海軍船塢製造大量經濟活動。但過去二十年,英軍對直布羅陀經濟的影響力急劇減少。1984年,英軍經濟活動仍佔當地生產總值超過六成,2012年卻只佔百分之七。

2、馬耳他島(246平方公里)

全球10個十字路口的軍事基地

馬耳他島面積246平方公里。人口29.7萬。主要城市瓦萊塔。山地盤亙,主要為珊瑚石灰岩高地,北部高峻,多巉崖、山洞和谷地。南部高地,從海拔244-200米,漸降到130米以下。馬耳他島西海岸峻峭平直,東海岸多深水海灣。謝貝拉斯山兩側有格蘭德港和馬爾薩姆謝特港。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年降水量約500毫米。產馬鈴薯、葡萄、洋蔥、番茄等。特殊動物有豪豬、白齒鼩鼱、地中海鼬鼠和多種蝙蝠。馬耳他島距離意大利的西西里島90公里,距非洲大陸300公里,是連接兩個大陸的海上橋樑。由於地扼歐、亞、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馬耳他又有“地中海的心臟”之稱。19世紀初,英國殖民者為把馬耳他當作通向東方的中途島,在那裡建立了海、陸、空軍基地。經過一個半世紀前仆後繼的鬥爭,馬耳他於1964年贏得了獨立。

3、塞浦路斯島(9251平方公里)

全球10個十字路口的軍事基地

塞浦路斯島位於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島嶼,為地中海第三大島。塞浦路斯島東西長241公里,南北寬97公里,面積9251平方公里(1974年塞島上希臘、土耳其兩族分裂塞浦路斯島後,希族和土族分別佔據領土的60%和37%,另有3%屬於英國的兩個主權基地),位於東經32度—35度,北緯34度—36度之間,為地中海第三大島。塞浦路斯島與希臘、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埃及隔海相望,自古以來就是連結中東、非洲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現代人把它比喻為“東地中海不沉的航空母艦”。塞島後曾被埃及、波斯等國征服。公元前30年併入羅馬帝國;公元330年至1191年歸屬拜占庭帝國;此後在十字軍東征時代塞浦路斯先後被法國人和威尼斯人佔領;1571—1878年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土耳其人開始在塞島上定居。1878年奧斯曼帝國將塞浦路斯島租讓給英國,1925年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1959年2月,塞與英、希、土三國簽訂蘇黎世-倫敦協議,確定了獨立後國家的基本結構和內部兩族權力分配。1960年塞浦路斯上述三國簽訂“保證條約”,由它們保證塞浦路斯的獨立、領土完整和安全;同希、土訂立有“同盟條約”,規定希臘在塞島有駐軍權。

4、巴林島(562平方公里)

全球10個十字路口的軍事基地

巴林島是巴林主島,隔海與卡塔爾、沙特阿拉伯相望。南北長48公里,東西寬16公里,面積562平方公里。中央有一長19公里、寬6公里的侵蝕窪地,其中有杜漢山,海拔137米。氣候乾旱。多泉水。北部沿海依靠泉水和泵井灌溉種植蔬菜、椰棗、水果、小米、小麥。西南海岸低地有鹽沼。杜漢山山麓產石油,油田中心為阿瓦里。煉油廠設在該島東北部,靠近首都麥納麥。油港設在附近的錫特拉島。1820年英國入侵巴林,強迫其簽訂波斯灣和平條約。1880年淪為英保護國。1971年3月英宣佈其同波斯灣諸酋長國簽訂的所有條約在同年年底終止。1971年8月15日巴林宣佈獨立。

5、迪戈加西亞島(27平方公里)

全球10個十字路口的軍事基地

迪戈加西亞島是印度洋中部查戈斯群島最大和最南端的珊瑚島,是英屬印度洋領地的一部分。人口約3500人,全島為向北開闊的V字形珊瑚環礁(此島其實是群島),島嶼面積27平方千米,中央潟湖長24公里,寬6.4公里,礁盤面積174平方公里。距南亞次大陸最南端1900多公里。位處好望角、新加坡、紅海、澳大利亞間多條航路的會合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為英國空軍基地和重要海軍停泊港。1966年英美簽訂協議後,美國向英國租借迪戈加西亞島,在島嶼西部設立大機場,這裡成為美國在印度洋的重要海空軍基地,屬於美國全球軍事基地之一。還建有現代化的軍火庫和通訊中心。在1990-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2001年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初始階段期間,美軍有許多次是從迪戈加西亞發動空中作戰。

6、新加坡島(628平方公里)

全球10個十字路口的軍事基地

新加坡島是東南亞島國新加坡共和國的主島,面積約628.35平方公里,位於馬來半島南端,約佔全國面積的88.5%。新加坡島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尼廖內群島相望,北有柔佛海峽與馬來半島相隔,並以兩條長堤相連於新馬之間。新加坡島現代歷史要追溯至1819年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把該島建設成港口,在英國治下該地茁壯為重要的轉口港,負責印度支那以及東南亞間之貿易,進使該地成為主要的海港城市。

7、沖繩島(1208平方公里)

全球10個十字路口的軍事基地

沖繩島北部為山地,佔全島三分之二,有那霸嶽、嘉津宇嶽、恩納嶽等。南部多臺地和平原。其西北部為一半島——本部半島。東北部是國頭山地。以農業為主,有水田和果園,主產菠蘿、甘蔗。水產豐富。有罐頭、製糖等工業。那霸為最大港市。位於琉球群島中央,地處日本西南,在日本本土和中國臺灣之間,是群島中的最大島嶼。北距九州島約340公里,南北長約107公里,寬約31公里,周長約560公里,面積約1208平方公里,人口約122萬。沖繩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具有日本少有的亞熱帶風光,島上成林的棕櫚樹、檳榔樹和沙灘、海水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使它有了“東方夏威夷”的美稱。

8、關島(549平方公里)

全球10個十字路口的軍事基地

關島位於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總面積549平方公里,略大於中國第四大島舟山島。人口17.8萬,原住民是查莫羅人,首府阿加尼亞。毗鄰北马里亞納群島聯邦,東距美國洛杉磯9800公里,西距中國上海3010公里。 關島先後被西班牙、日本和美國佔領,現為美國海外屬地,是美國的非憲轄管制領土,美軍基地佔地約全島面積的1/3。關島玩樂豐富,景色純美,被譽為“自由天堂”。 關島有陽光沙灘和獨特文化,每年吸引120萬遊客前往,96%都是東亞遊客,中國遊客每年約7.2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沖繩島成為美國在東亞地區最龐大的軍事基地群。

9、瓦胡島(1574平方公里)

全球10個十字路口的軍事基地

瓦胡島是夏威夷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574平方千米,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縣,但卻有著太平洋上最大的城市——火奴魯魯,人口達98萬,城市建設現代化,具有美國本土城市的風格。島上有該州首府火奴魯魯(又稱檀香山)及珍珠港和懷基基(又稱威基基)海灘。軍需服務、旅遊、菠蘿和糖為重要經濟項目。人口836207(1990),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約600人。人們習慣把人口最多,同時也是群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瓦胡島稱為“匯聚之地”。工業有製糖、水果罐頭、水泥、鋼筋、鍊鋁、服裝等。旅遊業發達。島上南部中間的珍珠港是美國在太平洋的重要海空軍基地。

10、特塞拉島(397平方公里)

全球10個十字路口的軍事基地

特塞拉島是葡萄牙亞速群島第三大島,此島位於直布羅陀的西方,距離葡萄牙1400公里處。屬安格拉杜伊魯伊茲穆區。面積為397平方公里,主要城鎮和港口安格拉杜伊魯伊茲穆,原為亞速群島的首府。經濟以農業為主,輔以日趨發展的旅遊業。人口5萬。主要航空港有聖瑪麗亞機場、聖安那機場、拉日什空軍基地等。主要海港還有蓬塔德爾加達等。現為北約組織成員國美國在大西洋上的一個重要空軍基地。經濟以農業為主,輔以日趨發展的旅遊業。 小島並不落後,高速公路、汽車商店、上網電腦,展示著與古典交融的現代生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