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上最會說情話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從文更深情

一個世上最會說情話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從文更深情

民國是一個才子佳人輩出的時代,無數佳作留存至今。然而要談那些茶餘飯後的八卦新聞,徐志摩、沈從文肯定榜上有名。

但是,還有一個人,他矜持羞澀,即使路上遇見喜歡的人只當作陌生人;他浪漫不羈,每兩三天給她寫一封情書;他堅定不移,短短32歲人生,他用一根筆翻譯180萬字《莎士比亞全集》,給她寫了540多封情書……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從文更深情,他為妻子寫下的情話更感動無數人。他就是朱生豪。

這個叫朱生豪的男子,不僅極富才情,更是世上最會寫情話的人。

一個世上最會說情話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從文更深情

一轉身就遇見了,相隔萬水千山的你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因為有了宋清如,才能讓朱生豪寫下一紙深情。

1912年,朱生豪出生於浙江嘉興。雖說家裡並不富裕但是也重視教育。而小時候的朱生豪就是一個學霸,學習成績非常好。只是,10歲的時候,家裡突然遭到變故,母親生病去世。

兩年後,父親也去世了。他從此失去了父母的依靠,家庭的港灣。這樣的變故,也讓他變成了一個寡言的人。

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年之中,一整天不說一句話的日子有一百多天,說話不到十句的有兩百多天,其餘日子說得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這個樣子的他是不是有點像《解密》裡的容金珍)

不怎麼說話的他,越發發揚了學霸的精神。17歲的時候,他被保送杭州之江大學,享受獎學金,主修中國文學,以英文為副科。讀大學期間,他加入到了“之江詩社”,之後他的才華逐漸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賞。

一個世上最會說情話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從文更深情

1931年11月,國文系與教育系的詩友,發起成立之江詩社

但一年,他遇見了自己生命中的光,他的最愛——宋清如。

宋清如家境富裕,是個大家閨秀。但她的父母卻早早就給她定了親事,準備讓宋清如完婚。但是她卻有這一股好學的天性,幾次三番的掙扎不要結婚,最終以不要嫁妝的條件換得去之江大學讀書的機會。

這個從小熱愛詩詞,飽讀詩書,才華橫溢的姑娘,初到之江大學,便引得一番圍觀。

她曾說:認識我的是宋清如,不認識我的,我還是我。

這樣的兩個人,在一次“ 之江詩社 ”的活動中相遇了。朱生豪第一次見到了宋清如,便覺得相見恨晚,他深深地被眼前的姑娘吸引了。

一個世上最會說情話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從文更深情

宋清如喜歡寫新詩,但她不懂傳統詩詞平仄,詩社裡有很多古詩詞高手,於是她寫了一首“寶塔詩”作為參加詩社活動的見面禮。看完後朱生豪不發一言,低下頭去,臉上也看不出任何表情。但正是這首詩打動了他,兩個人開始切磋詩詞。

好景不長,1933年夏,朱生豪大學畢業,在老師推薦下,他到了上海世界書局做英文編輯,參與編纂《英漢雙解詞典》。臨走前,朱生豪曾作詩三首《鷓鴣天》贈與宋清如:

其一“憶昨秦山初見時,十分嬌瘦十分痴。席邊款款吳儂語,筆底纖纖稚子詩。交尚淺,意先移,平生心緒訴君知。飛花逝水初無意,可奈衷情不自持。”

他回憶初見宋清如時的樣子,印象深刻。表達了飛花易逝流水無情,你對我沒有情誼,而我對你的衷情卻不能把持的情真意切。

一個世上最會說情話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從文更深情

宋清如在杭州上學,直至她去湖州當老師,兩人一直維持異地通信。少則兩三天一封,多則一天一封。宋清如一如既往向朱生豪討教做詩,朱生豪一腔相思化作筆墨,往日高冷冰山畫風陡轉秒變粘人話癆。

幸虧世上還有一個你。我弱得利害,你不要鄙夷我。

今天中飯氣得吃了三碗,肚子脹得很,放了工還要去狠狠吃東西,誰教宋清如不給信我?

昨夜又做夢,你不瞭解我,我傷心。滑稽總歸是滑稽,瞭解這兩字的意義我就不瞭解,我也從不想了解我,我也不曾瞭解你。

我想要在茅亭裡看雨,假山石邊看螞蟻,看蝴蝶戀愛,看蜘蛛結網,看水,看雲,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覺……我真不想好好兒做人,恨起來簡直想把自己狠狠地糟蹋一陣。

……

情書讀起來都會讓人感到油膩肉麻,看過宋生豪的文字卻有著親切與真誠。在宋清如面前,不怕暴露自己的私心和固執,將自己的情感一滴不剩地宣洩進去,吐露給她。他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喜歡的戲劇,熱愛的電影,他對時事的態度,他樂意把一切分享給宋清如。

大概這就是愛情,濤濤不絕,心心相惜

一個世上最會說情話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從文更深情

後半生天人兩隔

1942年5月1日,兩人終於結束10年的愛情長跑,在上海舉行婚禮。在婚禮上一代詞宗夏承燾為新婚伉儷的朱生豪夫婦題下八個大字: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隨後他們便去往宋清如位於常熟的家裡居住,此後,朱生豪繼續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朱生豪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裡,可生活的擔子就全落在了宋清如的身上,洗衣做飯,宋清如自己也說道:“ 他譯莎,我燒飯。”

在如此龐大的翻譯工作中,宋清如就成了朱生豪的讀者,翻譯出來第一個給她看,而宋清如也擔任著校對、整理、裝訂的工作,夫婦二人搭檔默契。就像當初錢鍾書寫《圍城》的時候,那時楊絳每天承擔家務,只為讓錢鍾書潛心寫書,“由於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如有此妻,夫復何求。

一個世上最會說情話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從文更深情

不幸的是,1944年12月26日午後,朱生豪病危,臨終喃喃呼喚:“清如,我要去了。”朱生豪因肺結核等多症併發撒手人寰,留下孤兒寡母及未竟的譯莎事業。這一年,宋清如33歲,稚子則13個月。

隨後日子裡,1948年,宋清如獨自完成朱生豪180萬字遺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寫下譯者介紹,交由世界書局出版。1955年到1958年,在朱生豪弟弟的協助下,翻譯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5部半莎劇。

李偉民認為,朱生豪在中國翻譯莎士比亞的譯者中,佔有著最為突出的位置,是因為在朱生豪身邊有一位偉大而平凡的女性——宋清如

人生中最大的悲傷莫過於相遇,相知,卻不能相守

一個世上最會說情話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從文更深情

我愛你像愛一首詩一樣

朱生豪與朱如清兩人相識於詩,而他們一生的愛情更像詩歌,簡短單純而又深刻濃烈,親手寫下點點滴滴,像一幕幕定格的電影畫面,清晰再現。在民國時期,沒有發達的互聯網,兩人之間的交流也只能依靠一封封來往書信,等待收信的日子總是焦急興奮。

我愛你像愛一首詩,想反覆修改琢磨給予最好的詞彙。就是想為你寫一首詩,日夜誦吟,將其刻在手臂上。

不論是沈從文寫過的情書“我的自卑處,是覺得如一個奴隸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腳也近於十分褻瀆了你的!”還是宋生豪的“我不很快樂,因為你不很愛我。”在摸索中前行,慢慢成熟。

一個世上最會說情話的男子,他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從文更深情

愛是一首永遠寫不完的詩,用盡所有的詞彙表達喜歡你的心情,為你譜寫華麗樂章。我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因為文字而相愛的人,其背後是因為彼此真心有著靈魂伴侶的潛質,最終不離不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