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北京旗人爺們兒常掛嘴邊兒的一句話:“誰也不是吃素的!”這句話的潛臺詞是:爺們兒我可是吃肉的!所以,北京旗人爺們兒可不是好欺負的!玩笑歸玩笑,在北京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卻是真的。北京旗人愛吃的橫肉有哪些?咱們一起解解饞。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北京城的老爺們兒常掛在嘴邊兒的一句話叫做:“誰也不是吃素的!”這句話的潛臺詞兒就是說:“爺們兒我可是吃肉的,所以,爺們兒我可不是好欺負的!”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什麼叫吃肉的?吃的又是什麼肉?吃了這肉怎麼底氣就粗了?這裡頭還真有點說道。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北京人所說的“吃肉”,並不是在指炒菜裡放的肉絲、肉片兒,也不指吃烤鴨或者涮羊肉之類的肉,而是在特指吃“白煮肉”。別看這白煮肉聽起來透著些粗魯氣,吃起來覺得質樸,但這道菜可實實在在的是從紫禁城裡傳出來的宮廷御膳。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滿族是遊牧民族,當初滿族人打勝仗之後就有宴請八旗子弟吃白煮肉的傳統。而且,滿族人陰曆六月二十六祭關老爺,冬至時候祭天、祭祖也都要用白煮肉。祭典儀式過後,那撤下的白肉自然也是“心到神知,上供人吃”了。那時候的白煮肉可真是名副其實的白水煮肉,就是直接把大塊的豬肉放在白水裡煮得略微熟了但還沒熟透的時候就撈出,而且不加任何佐料就那麼吃。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後來,順治進了北京,無論皇上還是王公大臣,吃的都比從前精細多了。但是,為了表示不忘祖宗的傳統,皇上特意在坤寧宮裡添置了兩口大鍋,專門做白煮肉,來賞賜王公貴戚和文武大臣們。現在您要是去故宮博物院,透過坤寧宮東面的玻璃窗還能看見這兩口大鍋。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不過,御宴上吃的白煮肉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吃“晶飯”。晶飯的吃法依舊是把整塊的豬肉放在鍋裡煮,然後直接把煮好的大塊豬肉放在一個木製的大紅朱漆肉槽子裡端上來,不加任何佐料的淡吃。那整塊肉端上來可怎麼個吃法呢?按照滿族的傳統,那時候官員們的褲腰帶上都拴著一套所謂“活計”,包括切割用的鞘刀、點火用的火鐮等等小物件。大臣們謝恩之後,就從自己身上的這套“活計” 裡取下鞘刀,把肉切成大薄片放在碗裡,用筷子夾著吃。更有意思的是,吃白煮肉用的碗筷不是普通的碗筷,而是特意用東北產的樺樹根做成的。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然而,生活環境和方式改變了,人的口味和飲食習慣也就改變了。對於已經漸漸改變了傳統飲食習慣,每天錦衣玉食,山珍海味吃慣了的王公大臣們來說,這無滋無味的淡吃可實在是有點兒咽不下去嘍!可又沒人敢給皇上提意見,這真是一件尷尬事。後來,也不知是哪位聰明人想出了個辦法:用特別純淨的上等醬油泡製出來一種“油紙”,赴宴的時候帶在身上。白煮肉端上來以後,吃肉的王公大臣掏出這張油紙假裝擦擦刀和碗,熱騰騰的肉一噓,就等於給肉蘸上了鮮美的醬油汁兒,吃起來自然順口多了。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當然,吃白煮肉不只是在皇宮裡,清朝各個王府裡的王公貴戚們也都是這個傳統。而且,王府祭祀用過的肉吃不完還賞給為王府做各種服務的下人。一來二去的,這白煮肉的吃法就傳到民間了。要不怎麼說“誰也不是吃素的”呢?因為能吃上白煮肉,就意味著能和王公貴族、上層社會好歹沾上點邊兒,那自然是不好欺負的了。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相傳到了乾隆年間,有個和乾隆的長子定親王府沾點兒關係的更夫在當時王府雲集的西四附近開了一家叫和順居館子,這家館子專門用一隻鍋口有四尺長的特大砂鍋煮白肉賣。由於這家館子對傳統的白煮肉的加工工藝進行了改良,口味更適合大眾,生意特別興隆,不僅一般食客喜歡吃,也受到了來各王府辦事兒的大臣們的親睞。一來二去,食客們忘記了和順居的店名,而是約定俗成的把它叫做“砂鍋居”了。這家店呢,也著實沾了王府的牛氣,每天只用一頭豬,中午之前賣完了就摘掉幌子歇業。於是,北京城多了一句歇後語:“砂鍋居的幌子——過午不候”。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一種典型的吃食總是和人的一種性格相關的。白煮肉從粗獷到精細也正體現了愛好這口兒的人們性格的變化歷程。不過儘管口味發展了,但那質樸、醇美的本質並沒有變。而好這一口的人也並不都是粗俗的人。根據季羨林先生在“遙遠的回憶”一文中的記述,當年老舍先生做東宴請季先生等文人雅士品味地道的北京飯,選得正是砂鍋居的白煮肉。簡單質樸的白煮肉,令大學者季羨林先生畢生難忘。正如蘇東坡在他的《豬肉頌》裡所說:“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一個追求生命本真的人,往往也是熱愛美食的人,因為吃本身就是充滿人間煙火的藝術。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下面來看看北京人喜歡吃的“硬貨”,大到滷煮火燒、醬肘子、燒羊肉、炙子烤肉......小到各式各樣的點心,在北京,有的是解饞的吃食。雖說現在生活水平好了,肚子裡不缺油水,但最解饞的還要說是肉。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北京人愛吃肉,哪頓飯桌上一點肉腥都瞅不見,還真有點吃不下去飯。北京人在解饞這件事上,還有點“天經地義”的感覺,吃飯咬到嘴了,第一反應肯定是缺肉了,而不是琢磨琢磨是不是自己吃太快了。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要吃秋,有爆肚兒”。老北京人講究秋天要吃爆肚兒,一盤剛得的爆肚兒,再配上兩燒餅,您說解饞不解饞。

這饞勁一上來,哪怕只是來上一盤爆白菜,都讓人覺得美滋滋的。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

元寶肉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北京孩子家裡常做的一道菜,京味十足。雞蛋要燉的時間長一些,才能入味兒。燉肉肥而不膩,鮮香誘人,入口即化。元寶肉寓意吉祥和財源滾滾,是北京人過年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推薦:一般北京人家裡做的最好吃!


四喜丸子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四喜丸子屬於北方菜,由於狀元張九齡四喜臨門,因此得名“四喜丸子”。由四個色澤金黃、香味四溢、形態栩栩如生的丸子組成,寓意人生福、祿、壽、喜四大喜事。北京人常將此菜用於喜宴、壽宴等,以取其吉祥之意。

推薦:大宅門

地址: 府學路23號


米粉肉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這道老北京米粉肉是每年春節的必備,親戚朋友來吃,還要準備出吃完不過癮打包帶走的。一定要五花肉,肥瘦相間,一點肥肉沒有的話,口感不好。一道正宗老北京米粉肉,米粉肉香飄萬里,肥而不膩,肉質嫩滑。多種滋味聚集在你的口中,深度挑戰著你的味蕾!

推薦:北京人家裡

豬頭肉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豬頭肉,肉質晶亮,肥瘦適中,尤其是加上作料一拌,入口即化,吃進肚子裡口齒還留香呢!滋味特別難以忘懷,值得用一生去回味和追尋。

推薦:一手店

地址: 北窪路28號商住樓1層南起6層


醬牛肉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老北京首選下酒小菜。老北京醬牛肉味道醇厚很入味,吃起來沒有那股怪味和羶氣。醬香濃郁不柴不塞牙,老少皆宜。月盛齋的醬牛羊肉為最好,晚清時也很受慈禧太后的青睞。

推薦:月盛齋(牛街店)

地址: 牛街5號牛街清真超市內


醬豆腐肉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醬豆腐肉也叫腐乳肉,是北京人常燒的一道菜,北京人都很喜歡吃。肉汁四溢,加上腐乳的點綴滿嘴留香,吃起來也是特別爽口開胃,值得一試。

推薦:北京人家裡


蒜泥白肉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說到北京人愛吃的蒜泥白肉,選料、火候、刀工都是關鍵。豬肉注重的是豬的品種,肉的位置:通常選豬後腿大區的“二刀肉”,肉質纖維結實,富有彈性。調味注重的是蒜的品種。

火候注重在煮肉的時間,燜、浸泡冷水抑或熱水等處理技法。刀工則是這道菜在視覺上的終極形式表達。

推薦:德和齋

地址: 金臺路紅廟北里14號


肘子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老北京醬肘子是非常講究的:“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濃香醇厚”。說到老北京醬肘子,天福號是代表北京的傳統特色美食。它從200年前創業至今盛名不減,令人稱奇。

“天福號”醬肘子肉皮醬紫油亮,鮮香四溢。肉食入口無油膩之感,回味長久。

推薦:天福號

地址:西直門內大街132號(近新開衚衕)


砂鍋白肉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北京人冬天必吃的一道菜就是砂鍋白肉!吃白肉最早是滿人習俗,老北京人的飲食習俗受滿人、旗人影響至深,乃至現在仍見遺風留存。說起北京最地道的砂鍋白肉,當屬砂鍋居!這裡的砂鍋白肉真是享譽盛名,肉片薄如紙,湯汁濃香可口,詮釋了老北京吃白肉的食俗文化。

推薦:砂鍋居

地址:西四南大街60號(近缸瓦市)


炙子烤肉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好吃的老北京炙子烤肉大多藏在衚衕裡,牛羊肉上鍋翻兩下就熟了,大夥兒圍在一起。調料醃製入味,一人一筷子在炙子上趁熱就吃了。想要吃烤肉,一定要嚐嚐老北京炙子烤肉!準沒錯!

推薦:劉記炙子烤肉(虎坊橋店)

地址: 虎坊橋臘竹衚衕85號


扒肉條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牛肉補氣血,健脾胃、強筋骨,經過扒制後變得鮮嫩軟爛,肉色紅潤,湯汁鹹香,用它拌著米飯吃不知不覺就能解決一大碗,可謂是標準的“米飯殺手”,原汁原味。

推薦:紫光園

地址: 朝陽路華堂商場對面


栗子燜肉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栗子燜肉可謂是極受北京人喜愛的一道菜,色澤紅潤,栗子香糯,肉質酥爛。栗子燜肉這道菜絕對是益氣養胃、清熱除溼、強壯筋骨。

推薦:北京人家裡


涮羊肉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銅鍋涮肉,正宗的老北京風味。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衡量一家老北京銅鍋涮肉好不好有三點:麻醬、燒餅、糖蒜!如果這三樣兒像樣兒,那絕對沒挑兒!

推薦:聚寶源

地址:牛街西里商業1號樓5-2號


紅燒牛尾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紅燒牛尾,老北京人喜愛的一道菜。說起這道菜,最出名的當屬鴻賓樓家的,在北京也算是老字號了。色澤油潤,肉爛汁濃,鮮香醇厚,特別適合老年人。

推薦:鴻賓樓

地址: 展覽館路11號


白水羊頭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白水羊頭”是老北京傳統的風味小吃,味美耐嚼,又極講究工藝。據老人回憶,羊頭肉一般是每年"立秋"那天上市,如果趕上"立秋"天熱,只賣一天,然後再等到天涼賣。白水羊頭色白潔淨,脆嫩清鮮,醇香不膩,白水羊頭肉薄如紙片,您拿到燈下一照都能透亮。

推薦:李記白水羊頭

地址: 白橋大街22號工商聯大廈


烤鴨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一直以來,咱老北京烤鴨界是兩分天下。一邊兒是拜全聚德為大當家的“掛爐派”,以全鴨席、特色菜、創新菜、名人宴等精緻菜品文化揚名世界。另一邊兒是以“便宜坊”為龍頭老大的“燜爐派”,主攻精耕細作,以“便利人民,接地氣兒大受老北京人的歡迎。

推薦:全聚德

地址: 前門大街30號


燉帶魚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北京人從小到大吃不膩的味道。帶魚燉的酥軟,裡面的蒜瓣都很軟爛。燉的時間越長越過癮,味道越厚,把兩邊的刺去掉,中間的肉最香了!

推薦:北京人家裡


幹炸小黃花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幹炸小黃花,老北京人最愛的下酒菜之一。外焦裡嫩,香脆可口,炸的酥一點,連骨頭都可以吃,還能補鈣呢。要儘量買小一些的黃魚,小的油炸才好吃。

推薦:北京人家裡


它似蜜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它似蜜以羊肉為主要材料,色紅汁亮,肉質柔軟。它似蜜本是清宮廷的一道普通菜餚,只因一天慈禧吃得高興便問菜名,廚工為討好,便說這是奴才新創造的,還不曾命名,請老佛爺賜名。慈禧很高興,就順口說,此菜甘甜如蜜,就叫“它似蜜”吧!後來流傳到民間,成為北京清真館的傳統名菜。

推薦:紫光園

地址:東大橋路三角地2號樓北側(藍島大廈對面)


焦溜丸子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焦溜丸子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餚,吃的就是外焦裡嫩的勁兒,又焦又酥。濃郁的汁澆在丸子上面,如果配上一碗白飯,享受死了!這一道平凡的美味讓人充滿了期待。

推薦:海碗居北京菜

地址:增光路11號


糟溜魚片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糟溜幾乎可用於任何風味較為清淡的食材,糟溜魚片自然是扛鼎之作。傳統上,糟溜魚片常用鱖魚,鱖魚肉嫩而不失勁道,有著肉食性魚類特有的鮮香,在淡雅微甜的酒糟香氣調和下,顯得溫婉清麗。作為輔料的銀耳質感爽脆,與鮮嫩的魚片恰成鮮明對比,配著甜甜的糟滷,居然有了些甜品的韻味。

推薦:同和居

地址: 地安門西大街51-2號(荷花市場內近荷花市場碼頭)


京醬肉絲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京醬肉絲是一道普通而又美味的百搭菜,拌米飯、配饅頭,深受北京人喜愛。醬色濃郁的肉絲包裹在細膩溫潤的豆腐皮裡,再佐以寸長的青蔥絲,這色香味的誘惑,在入口的那一刻,醉人!

推薦:真地道京味府

地址: 朝陽門外大街38號保羅大廈1層


爆三樣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肉片,豬腰,豬肝炒在一塊兒。口感一個是鮮,另外一個確實香。爆菜講究的是火候,能凸顯火候功夫的是原料。非鮮肝不用,非裡脊肉不漿,肝的脆嫩、肉的滑潤、肚的香糯相得益彰。食之口感層次豐富,醬香出頭,淡甜收口,裡味鮮香,濃淡適宜。

推薦:懂事兒(東直門店)

地址: 東直門外斜街察慈小區11號樓

別惹北京人,北京人可不是吃素的

北京人愛吃肉和北京人性格相關,

從粗獷到精細,從質樸到醇美,

北京人熱愛美食,因為吃本身就是充滿人間煙火的藝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