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在上一篇,我們講述了西周的故事,我們說西周的分封制度,有利於當時西周政治秩序的穩定。因此,周人的文化形態覆蓋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具有驚人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加強了周王對地方的控制,擴大了統治範圍,逐步形成了人民團結。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東周和春秋時期的故事。

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春秋各國疆域圖


東周始建於公元前770年,卒於256年,歷時515年。西周滅亡後,諸侯與申侯共同擁立了太子宜臼即位, 稱為周平王,考慮到鎬京被戰爭摧毀,又受到犬戎的威脅,周平王於公元前770年決定,在鄭、秦、晉諸侯國的保護下,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

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春秋五霸形勢圖


東遷後,西部土地被秦國佔領,於是派出軍隊吞併周邊一些戎族和國家,成為西方強國。後來又吞併了晉、楚、燕、吳、越周邊的一些小國。變得更強大,成為了一個大國。於是,大國爭霸的激烈場面由此展開,並由此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天子的影響逐漸減弱,諸侯以不同的方式戰鬥。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繆公、楚王莊先後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春秋五霸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繼位,封管仲為相。他實行改革,廢除井田制度,根據土地肥力確定稅收,設置鹽官、鐵官、鑄錢,增加財政收入,投入農業,整合基層行政組織和軍事組織,增加了兵源和戰鬥力,迅速成為中國最富強的國家。隨後,又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諸侯多次會合,幫助或干涉別國,與夷狄作戰。周惠王二十一年,齊桓公率領八國諸侯攻打楚國邊界,質問楚國為何不向周王室進貢,逼迫楚國簽署召陵之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從此,齊桓公建立了會盟霸主制度。

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齊桓公


齊桓公死後,五子奪位,齊國內亂。楚國在南方逐漸崛起,自稱為王,然後在北方消滅幾個小國後,便瞄準中原。宋襄公以抵抗楚國進攻的名義,試圖效仿齊桓公,再次號召諸侯當家作主,但宋國的實力和威信遠遠不夠齊國。後來,宋楚軍在泓水作戰。楚軍渡江時,宋國大司馬子魚勸宋襄半渡而擊。宋襄公聽了後,認為楚軍半渡而擊是不仁不義的做法,便拒絕了建議。因此,楚軍渡江後,子魚又建議趁楚軍混亂之際進攻。宋襄公又一次以不仁不義為由拒絕了。楚軍陣法完成後發動進攻,宋軍最終被擊敗。宋襄公大腿中箭,第二年便重傷死亡。

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楚莊王


宋襄公死後,在北方晉國在晉獻公的領導下,擴大了疆域,國力大大增強。最後,獻公因為寵信愛姬,廢嫡長子立小兒子為太子,導致國家政治一片混亂。公元前636年,晉獻公之子重耳在秦穆公派遣的軍隊護送下繼位。稱為晉文公。在他統治期間,他主張政治改革、經濟發展、軍事訓練、人民信任、皇室穩定、秦國之間的友誼,史稱秦晉之好。後來逐漸在諸侯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周朝襄王二十年後,楚軍包圍了宋國都城商丘。便在城濮戰役中,晉文公率軍救宋,打敗楚軍,後聯手於踐土,成為中原霸主。

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楚莊王


晉文公死後,秦晉之好解體。秦穆公想東進,被晉國阻攔。結果,兩國打了起來。最後,秦軍全軍覆沒。將軍孟明視被捕。第二年,雙方又在彭衙打仗。秦軍又被打敗了。雖然後面秦國也有勝利,但卻無法打敗晉國在中原的地位。秦國只能向西進,吞併了一些戎狄部落,統治著西戎。

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晉文工


城濮之戰失敗後,楚莊王率兵向東發展,摧毀了許多小國,勢力逐漸擴大。在楚王統治時期,他改革了內政,平息了騷亂,便讓賢明的大臣孫叔修進行了修水利,改革軍制,並逐步加強了國力。他在征服了陸渾戎的軍隊後,在周國的郊區駐紮了士兵。然後,他向周定王的使者詢問象徵國家權力的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意味著周國被摧毀和獨立。周定王十年,楚晉在英交戰,楚國戰勝了晉國。後來楚國圍攻宋國,宋國急忙叫晉國出兵求援,但晉國不願出兵,於是宋國與楚國和好,追隨楚國的領導。當時,除晉、齊、魯外,中原諸國都尊楚王為霸主。

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吳王夫差

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吳王夫差


此後,晉楚戰爭一年四季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引起了中小國家的厭倦。於是宋朝發起了第一次“弭兵”會盟,但不久,同盟就解體了。晉楚之間又爆發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雖然晉國打贏了最後一戰,但楚國在中原地區仍與晉國保持勢均力敵的態勢。許多中原小國受到影響,精疲力盡。周靈王二十六年,受地緣政治的影響,宋國再次出面,邀請晉、楚等諸侯國舉行第二次“弭兵”會盟。從那以後,戰爭大大減少了。

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春秋時期到底怎麼一回事?“春秋五霸”又到底是怎麼由來的?

越王勾踐


當中原地區的霸權鬥爭接近尾聲時,地處東部的吳越開始發展。吳王闔閭重用了孫武和伍子胥。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吳王以伍子胥為將軍,統兵攻打楚國。吳軍攻打楚國都城時,伍子胥為父兄報仇,挖楚平王墓,抽打屍體三百。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軍南下攻佔越國。越王勾踐率領軍隊與他作戰。越大夫靈姑浮用匕首擊中闔閭,闔閭受傷身亡。兩年後,吳王夫差為父親報仇,出兵越國,越國戰敗。於是勾踐求和,賄賂吳國官員,並送給吳王珍寶和美女西施。自己親自為夫差牽馬。吳王拒絕了伍子胥聯合齊國消滅越的提議,接受了越國的和平,轉而進攻北方,打敗了齊國,成為小霸主。之後,勾踐努力整頓國力,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消滅了吳國。最後,勾踐與齊國、晉國在徐州會合,成為最後一個霸主。

今天的故事就在這裡。注意小編讓你知道歷史故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