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基礎

安全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基礎

一位媽媽說:

工作了十幾年後,我才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才知道自己能夠做些什麼。此前,我走了許多彎路,也給孩子帶來不少傷害。幸好有一點,我沒有固執地控制女兒,我的侷限沒有過多地影響到她。

學習成績大於應用能力,是我前期人生不順的根源。所以,有了孩子後,我不要求女兒成績好,但希望她性格好、有較好的獨立能力和社交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似乎我成功了,表面上,女兒性格很好,幽默、討人喜歡,辦事能力強,她交友廣泛,與獨來獨往的我形成了強烈鮮明的對比。

但我沒有想到,她的內心敏感而脆弱。有一天,她告訴我,大學期間,她抑鬱過,想過自殺。我既震驚又心疼,無法想象那是一段怎樣的黑暗而絕望的日子。

我曾經以為自己和女兒的關係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卻沒有想到,她還是有許多事隱瞞著我,甚至只在我面前展現陽光的一面。

我問她,你心裡難過痛苦的時候,為什麼不告訴我,我可以幫你的呀。她卻告訴我,之所以許多事不敢告訴別人,是因為“覺得說了不僅沒有用,反而會成為別人傷害我的把柄”。

安全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基礎

原來,這位媽媽從小是在父母的包辦下長大的,形成了依賴的性格,長大後她長時間裡沒有自我,人生一直沒有方向,迷迷茫茫地虛度了許多年後,發現同學都比自己活得好,內心十分自卑,擔心同學瞧不起自己,儘量逃避與他們的見面和接觸機會,久而久之就與大家斷了來往。

她不願意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為女兒選擇了另一條成長之路:著重培養女兒的獨立性。

在女兒未滿一週歲時,就同她分床睡。再大一點,她又開始鍛鍊女兒獨處的能力,她常常告訴女兒,要做一個能幹的孩子,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

她讓女兒一個人獨自上學,獨自去看病,周圍鄰居都誇她的女兒獨立而懂事。

安全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基礎

再大一些,她才發現女兒性格很軟弱,很怕被同伴孤立,只要同伴一說“我不跟你玩了”,她立刻向同伴妥協。久而久之,同伴們常常利用她女兒的軟肋來控制的欺負她。

一次,她的女兒和一位叫娜娜的女孩一起玩,娜娜要搶女兒手上的玩具,女兒不給,娜娜眼睛一瞪:“我不跟你玩了!”女兒趕緊把玩具讓給了她。

媽媽對女兒的不爭很是生氣,罵她:你怕她什麼?她會生氣,你也會生氣呀!

但無論媽媽怎樣威逼和引導,女兒就是不敢表達自己憤怒。

媽媽不明白,一個從小如此獨立的孩子,為什麼也會這樣膽小、畏縮,害怕被人孤立?

安全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基礎

安全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基礎。

只有從小得到足夠的愛,獲得充分的安全感,才能獲得真正的獨立。

這位女兒的內心住著一個“戒備小孩”。這個“戒備小孩”的形成,是因為:在嬰兒期受到錯誤對待,讓她體驗到深深的被拋棄感,無法感受世界的善意。這導致了她從小就安全感嚴重缺失,無法信任外界和他人。

我們都知道,三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期。這時期,媽媽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孩子與媽媽的親密無間的溫暖連接和互動,會讓她感覺到自己是被愛和被世界善待的,這是她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重要來源。

安全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基礎

此時的媽媽就是她的整個世界。在她不滿一週歲時,就與媽媽分床睡了,在她突然醒來的黑夜,幼小無助的她要獨自面對未知的黑暗世界,是一件非常可怕和絕望的事,她感覺到自己被這個世界拋棄了。這就是為什麼她會如此害怕自己被孤立。

而她之後的經歷裡,也常常都是自己一個人獨自面對一切困境,甚至生病了,也要獨自去看病。這些情況,在其他孩子的眼裡,會認為她是一個沒有人愛的女孩,在她身後沒有人支持。因此,他們瞭解得越多,就會越肆無忌憚地欺負她。

長大後,她學會的自我保護方式,就是對外建造起一堵心牆,不給別人傷害自己的機會。因為經驗告訴她:若你過分的暴露自己,可能只會增加你的軟肋,給有心之人傷害你留下把柄。

安全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基礎

真正的培養孩子獨立性,是在父母給予了孩子充分的愛和安全感後,再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像上述那位女孩,根本沒有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她的內心力量太弱,甚至沒有自我,再如何刻意地培養獨立性,也無法讓她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安全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基礎

人生底色太重要了,不同的底色決定著這個人是否有充足的底氣來做自己。

這位女孩明明很害怕獨自一人,但還是會聽從媽媽的安排去自己上學、自己看病,是因為她更怕媽媽的“拋棄”。為了滿足媽媽眼中“獨立”的期待,獲得媽媽的認可,她努力按照媽媽常說的“不給別人添麻煩”,而變得“懂事能幹”,卻犧牲了自己真正的內在獨立意志。

正因為如此,她才會被同伴一兇便立即放棄了自己需求,她怕人家真的會不跟她玩。

為什麼那個同伴不怕別人不跟自己玩?因為,她沒有“被拋棄”的創傷體驗,內心有著充足的安全感和底氣。

而這個女孩子卻沒有生氣的底氣,只能壓抑自己成全他人。久而久之,長期壓抑的她只有轉向自我攻擊,這就是她後來抑鬱的重要根源。

安全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基礎

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幸福,但為什麼常常事與願違?

究其根源,是因為一些父母常常出於自身知識和經歷的侷限,導致了認知與觀念的偏差,從而不恰當地採用了自以為是的錯誤方式來對待孩子造成的。

比如,哭就是嬰幼兒最初的基本表達方式,有的媽媽會覺得愛哭的嬰幼兒“一直哭,給我添麻煩,討人嫌”,而在孩子哭的時候,表現不耐煩,冷落TA,訓斥TA,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表達”就是惹麻煩,而麻煩是令人討厭的。

孩子雖然不哭了,卻也失去了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能力。

很多男孩哭,也會被人認為麻煩、討厭和不堅強,長大後他們就形成了怕麻煩和不善於表達的性格。

很多時候,父母的認知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因此,一個合格的父母,首先是善於學習和跳出認知自己侷限的父母。無論何時,學習與成長對父母而言,都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人生必修課。

安全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基礎


[素質教育觀察]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