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城東一棵樹齡上千年槐樹——張清古槐

涼州的泥土總是溫情的,即使常常被人誤解、屠戮,她總是包容、養育著她的子民。痛苦與歡笑、歡樂與追求、高尚與卑劣,每天都在這塊土地上演繹著自己的故事。一粒種子,接了涼州的地氣,生根發芽,驟然便擎起遮天的綠意;一棵棵孱弱的苗,有了祁連雪山的滋潤,吐枝展葉,讓靜默的土地馥郁芬芳;一根根柔弱的枝,有了涼州山風的撫摸,轉眼間強筋壯骨,在雲捲雲舒中睥睨著涼州人的來來去去。

武威城東一棵樹齡上千年槐樹——張清古槐

涼州人是木訥又敏感的。這塊土地上有著太多太多的故事,涼州人早已忘卻了為中原的安危付出的苦,他們用泥土埋葬了戰爭留下的創傷,待到天子召喚仍舊義無反顧地掏出"父死子戰"為國捐軀的赤子之心。涼州不乏術士,但他們毅然坦然面對“衰、病、死、墓、絕、胎、養”,絕不會醉心於“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的迷局。一柱清香,一輯長拜,祈求的是五穀豐登、瑞陽長康。

涼州人是磨嘰卻又時新的。“涼州為河西都會,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旅往來,無有停絕。”即使曾是“河西首府”“四涼古都”,即使擁有“重約5噸,高約2.26米”的唐代大雲銅鐘,即使有“隴右學宮之冠”文廟,即使遍地都是佛教文化東漸的足跡,即使鳩摩羅什、薩班、八斯巴曾在此或譯經或講學;涼州人也絕少吟誦“祁連磅礴擁孤城,文物當年似兩京”語句,最多也就說說咱涼州有歷史溫度的地方。皚皚雪峰、茫茫大漠、草原綠洲中呆久了的子民,過慣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看著各地風起雲湧打造景觀,也悄然思忖自己。不爛的舌骨舍利、嘶鳴的龍馬、100裡的長城遺址……涼州人在祖先奮鬥過的土地上卯足勁,勾勒五彩的夢。妙筆一揮,昔日臭水溝驟然變成碧波盪漾的濱河路;巧手一指,道路縱橫城鄉特色興起。葡萄美酒、“書城不夜”讓精品旅遊、特色種植悄然興起。

武威城東一棵樹齡上千年槐樹——張清古槐

涼州人是“洋溢書卷氣”的。甘冽的祁連雪水、膏腴的土壤,養育了世世代代涼州人,“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多情的詩人一踏上涼州大地便詩情勃發,“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現照涼州”“山水相映競風流,塞北江南古涼州”“物阜民殷歲有秋,武威大邑古涼州”“不見古來盛名下,先有李益有陰鏗”……城鄉野外,孩童們高聲地背誦“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即使雙手佈滿老繭的鄉間老農,幾杯酒下肚,醉熏熏地讓客人一睹多年字畫收藏。

一棵近千年的古樹,長在這樣的厚土上,是命邪?幸邪?

(二)

地名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場。涼州城東的清源、清水、大河、河東,無不顯示著涼州曾經的水草豐美,碧波盪漾。清代武威詩人陳炳奎曾在《清溪》中寫到“大河驛北,二里許,清泉細流,曲繞樹林,越百步,匯而成溪。清澈見底,對此汪洋,不覺心曠神怡。” 或許正是這充沛的水注定的機緣,一棵棵柔弱的槐苗便在張清堡萌發了……

武威城東一棵樹齡上千年槐樹——張清古槐

沐浴著涼州的陽光,飽餐著涼州的雨露,享受著涼州人的呵護,槐苗開枝散葉;一片葉子一方乾坤,一穗花朵一個世界。日子一天擠掰一天,槐樹曾仰慕的大樹又廕庇一塊河灣;年輪圈著年輪,曾並肩的一棵棵同伴呀,早已走完了生命的輪迴;一世世的涼州人在尋找根的足跡,繼往張開。古槐無意中發現自己已出脫成一尊偶像。

追思懷遠的涼州人,依舊指著兒孫的腳丫子,一輩輩講述著老家山西大槐樹下的故事。農閒了,大人娃娃在槐樹下圍坐一圈,聽著瞎仙唱,“頭一頓不吃你別的飯,要吃你的珍珠兒鋪翠花。二頓不吃你別的飯,吃你的色兒亂鑽沙。三頓不吃別的飯、吃你的猴兒倒上杆……” 瞎仙興致起來,語調高亢,“殺了個天也紅,地也紅,土也紅,草也紅……”一個個表情嚴肅,神態凝重。

武威城東一棵樹齡上千年槐樹——張清古槐

武威城東一棵樹齡上千年槐樹——張清古槐

時間拉長了線,遙遠的故鄉,早已成了他鄉。山西的大槐樹一代、二代的古槐早已不在,三代的古槐在延續著尋根的夢。涼州大地,古槐傲然挺立。1995年,省林業學會組織實地調查了全省現存古樹,其中國槐僅有九棵。文中寫到,“張清古槐,樹高19.5m,胸圍700cm,冠幅17X19m,向南平展的一側枝粗近1m,長達7 m,可臥一人。白花綠葉,年年有果。老根裸露地表盤結交錯向四周擴散達23m,造形奇特,稱‘龍、虎、豹、狼、蛇’伏地。樹幹中空,可容人。部分樹皮剝落,北側一樹瘤,形似‘羅漢’,鄉人視‘神樹’。樹齡上千年。”

武威城東一棵樹齡上千年槐樹——張清古槐

也是那個秋天,我們同學一行八人騎著單車,第一次拜謁了古樹。老槐巨大的主幹鑄鐵樣屹立在大地上,粗壯的側枝猶如臂膀伸向天宇,光禿禿的枝頭,稀疏長著翠綠的枝葉,零星的槐花,灑落在盤虯臥龍般的根杈上。生命是積累能量的過程,一顆信念的種子,植根泥土,飽經歲月的打磨,竟可以如此奇崛偉觀。八顆年輕的心,手挽著手,用青春擁抱著古老的存在。

(三)

生命總是有輪迴的,樹也不例外。

上世紀開始祁連冰川每年以七到八米收縮,黃羊河水位告急,雜木河水位告急,金塔河水位告急,石羊河水位告急!昔日的湖面早已消逝,曾在河灘鳧水摸魚兒都成永遠的記憶。隨著地表水位的下降,石羊河下游成片成片的白楊、沙棗、梭梭相繼枯死,上游區域內天牛肆虐,原本倖存的白楊、古柳在天牛的侵害中痛苦地流著黃水,枯萎、死去,翠綠了千年的涼州大地黯然失色。原本枝繁葉茂的古槐,大部分枝紛紛掉落,稀稀疏疏冒著些綠枝。

一九九六年,或許是古槐的劫難年。連年的乾旱,古槐早已奄奄一息。據說又被附近的孩童丟入菸頭,不日冒出煙來,鄉民趕忙撲救,結果火勢越來越大,待到消防人員趕到後,一股水桶粗(30多釐米)的火苗從槐樹軀幹內冒出。消防隊員迅速注水滅火,並派出三名消防隊員進入樹洞清理,可消防隊員撤離後過了幾天,樹內又冒出煙來,村民又注水搶救,但樹內仍舊冒煙。最後大家商議,開啟水泵,在樹洞內注滿水,才終於把火熄滅。

武威城東一棵樹齡上千年槐樹——張清古槐

打這一年起,村上的人漸漸把保護古樹提到議事日程。人們常說“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克木。”善良的鐵匠李希祥、來桂琴夫婦,放下手中的鐵匠活,與純樸的鄉鄰一道加入到保護古槐的行列。來桂琴與村上的老人一道,拉著架子車一點點清掃古槐附近的垃圾,一架子車一架子車拉土填平古槐旁邊的坑,時時提醒著周邊的娃娃們不要在樹邊玩火,防著人在古槐上塗抹亂畫……古槐有靈,煙燻乾癟的樹皮下居然長出一根根針粗的綠絲,綠色搖曳,竟然慢慢長成枝條。初一、十五古槐下久違了的燒香參拜又回來了,一個小土堆,隨意亂擺。來桂琴與丈夫用土塊碼了個神龕,方便鄉鄰燒香祈願。眼看著一點點恢復生機的古槐,來桂琴夫婦倆瞅在眼裡,喜在心裡,打算繼續為古槐做點什麼。來桂琴和其他護樹群眾一道到周邊化緣。淳樸的涼州父老你一元錢、我一碗糧,堅定著呵護大樹的宏願。他們僱了幾個要飯的,提供三餐,計件付酬,和泥摶土塊。憑著一萬多塊土塊,來桂琴夫婦倆在自留地上圈了個院落……2006年在社會募捐下,在古槐下建了小小的寺。

丁酉年臘月初六,我再次來到張清堡古槐下。來桂琴老人從鐵匠鋪拿出鑰匙,為我打開了門。逼仄的小院裡,古槐好似一個被監護的病人,粗大的叉枝被幾根水泥柱子、鋼管、幹木頭支撐著。來桂琴神情黯然地告訴我,古槐樹心空了,就活著皮;這是我們四處化的緣立的支柱。她反覆講述:一到夏天老樹一片蔥翠,來的人就多了,都是來了就來了,大都是看客。感謝的人也很多,十里八村鄉親,還有遠鄉的人,比如有一年一個老闆拉來了一車肥,現在屋子裡還有呢。最應該感謝的是張萬明書記,大前年他來了,聽了建議,不久便讓工作隊過來修了護廊、院牆。今年我們建了個鐘亭……老人指著繁茂如蓋的古槐頂枝丫,欣慰地告訴我這是她們這些年看護後長出的。

武威城東一棵樹齡上千年槐樹——張清古槐

冬日的陽光暖暖地照在老樹上,古槐偉岸而安詳。人和樹一樣,都有許多無法改變的現狀,都有所謂的順境、逆境。心中有夢,奇蹟就在眼前。我不由地欣慰起來,祝福古槐,祝福我們的大涼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