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白天工地搬磚,晚上進懸崖洞看護5百具棺材,月薪300元


很多人對死者敬而遠之,但在齊伯鄉,有位名叫劉朝先的苗民,卻每天守在平壩棺材洞中,守護著567具族人的棺材。

貴州齊伯鄉有一支苗族,把逝者放進洞穴中洞葬。在他們眼裡,生有兩種:進城務工,下鄉務農;死也有兩種:“下鄉”土葬,“進城”洞葬。生和死,沒有明顯的界限,都是活著。

洞葬,曾經是一項流傳廣泛的苗族風俗,但如今已慢慢變成歷史。葬洞在桃花村,削壁千刃的山峰中,隱藏著一處並不起眼的洞穴。

一位挑著竹簍、身穿勞工服的村民向我們走來。他叫劉朝先,是村裡的文物協管員,他手裡拿著開啟棺材洞的那把鑰匙。守靈人手上的鑰匙“吱嘎”一響,大門打開。

守靈人沿著懸崖邊的百步階梯盤旋而上,走到一半時,他停下來和長在懸崖邊上的古樹老藤點頭示,像是和老朋友打招呼。直到走到階梯的頂端,葬洞的一角露出黑壓壓的棺材。

這是一個喇叭型的喀斯特巖洞,按考古隊的測量,洞長45米,寬24米,最高處21米。567具棺材由外而內擺滿了整個山洞。其中第516號船棺木經碳14測定,年代距今1110±80年,是葬洞中最早的棺木。

1110±80年前,那時是中唐時期。當棺材洞第一次被放進了棺材後,每隔一段時間,棺材洞就會放進一具新棺。洞裡最裡邊的,則是‘禁地’,只用來安放重病去世的族人,病的越重的放得越深!

像是得肺結核去世,那就得放到最裡邊。洞裡的每一具棺木主人的故事,劉朝先都能講得頭頭是道。劉朝先於是一路扶棺而行。似乎,在他眼裡,棺材不再是棺材:像是電梯扶手,僅僅是輔助上下的工具;又像是親朋好友,是相互攙扶的臂膀。

桃花村村民去世,有“進城”和“下鄉”之分:進城,不是去城市,而是指進棺材洞洞葬。下鄉,則是指在野外土葬可以隨便找個地方,就像農民自建房。並不是所有劉姓族人死後都能“進城”:死在外地的劉姓族人,是不許“進城”的。


洞裡不通風,常年夾雜著各種味道。每個家族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土,不時有族人來祭祀。摞起來的棺木,是同一家族的意思。

劉朝先每天的工作,還包括清點洞裡的棺材。做守靈人,每個月文物管理局會給他300塊工資。小編來到這裡並沒有一絲絲恐懼的感覺,就是覺得很溫暖,很多人去世那麼久了,還有活著的人記得他的故事,就證明這個人沒白活這一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