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諾防線現場照:被譽為二戰中的第一防線,依舊沒能抵抗住德軍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二戰法國馬其諾防線的現場照。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由於在一戰中法國傷亡過大,從而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慘重的人員傷亡,法國開始傾向於戰略防守。1929年法國陸軍部長提議在東北邊境修建堡壘防禦線,得到了法國國會的表決通過,自此法國馬其諾防線開始全面施工,直到1936年才最終完工。

此後由於德國吞併了薩爾地區,法國再次從馬其諾防線的北端沿著法比邊境至北海邊緣,修建了達拉第防線,同時對馬其諾防線進行了加固,工程一直到1940年5月德國進攻法國時才勉強完工。馬其諾防線長度高達390千米防線寬面縱深達到了4—14千米,其中以梅斯地區和勞特爾地區的防禦最為堅固。

整個堡壘工事中有指揮所、休息室、儲藏室、彈藥庫、電站、急救站、通風室,工事裡的射擊武器均為當時法國最為有實力的武器專家所設計研製,並且防禦前段設置了大量的防坦克壕、混泥土樁、電網和地雷防禦圈。最重要的是,整個堡壘工事還帶著自爆地下室,以防止敵人突破前沿防禦攻入堡壘之中。從當時的視角而言,馬其諾防線是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一防線,不止設計精細,防禦力量也是得到了認可的。


在德國決定發動法國戰役之前,曾多次派出偵查兵對防線進行勘查,可最終得出的結果是,如果強攻馬其諾防線,那麼德軍部隊將會傷亡慘重,於是德軍決定另想他法插入法國腹地。德國人想到的,法國人也想到的,當時法德邊境的馬其諾防線長度只有150多千米,終點是隆古庸,而隆古庸到比利時邊界卻沒有修建防禦工事,所以一部分法國將領質疑,說德軍難道不會繞過馬其諾防線,沿著這一地帶進攻嗎?

而法軍最高司令甘末林則表示要將防線繼續往前修,一直穿過比利時,可當時比利時並不同意,他們寧願保持中立也不敢得罪德國人,而法國政府當時也不再願意承擔這麼大的開銷。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法國當時所構想的完美防線並沒有完全修建完成,他們只能做出與20萬比利時軍隊匯合,防止德軍進入未修建工事的法比邊境一帶。

法軍在馬斯河建立了防禦陣地,他們認為就算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時間上不可能快速完成,一旦馬斯河防線構建成功,那麼德軍此後真的到達這裡,法國也會佔據有利的防禦優勢,給予德軍毀滅性的打擊。但令法軍想不到的是,德軍如想象的那般繞過了馬其諾防線,並且速度極快,並在法軍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將達拉第防線攻破,整個北部快速淪陷。


當德軍出現在馬其諾防線的大後方時,法國勞民傷財所修建的世界第一防線失去了它的意義,並且當兩方軍隊被切割,原本準備在比法邊境給予德軍沉重一擊的英法聯軍面臨被包圍的局面,最終英法被驅趕至敦刻爾克,此後雖然英軍上演了奇蹟大撤退,但法國卻就此無力再戰,最終面臨了向德國投降屈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