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中沒有退路的革命軍 一旦失敗便是千萬人頭落地


1911年10月10日夜裡, 武昌城內一聲槍響,揭開了清王朝滅亡的大幕。

當時起義除了武昌城內的革命者,主要是清軍中革命黨人。

他們在清政府提前行動的情況下,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死裡求生,當機立斷提前發動起義。

在起義過程中不斷有士兵加入,最終在天亮以後有數千人加入到了起義軍的隊伍,並最終佔領了武昌,升起了十八星旗。

隨後面對不甘心失敗的清王朝氣勢洶洶猛撲過來的清軍精銳,民軍中的起義士兵加上剛招募才幾天的新兵2萬多人,硬是與5萬精銳清兵血戰近兩個月。

因為這些革命者深知,只有頂住並徹底粉碎清軍迎面而來的圍剿,才可以保住武昌起義的勝利果實,才能促進全國之革命。

一旦失敗,不僅僅是個人前功盡棄,千萬顆人頭落地,還將讓武昌起義如此前諸次革命一樣前功盡棄。

武昌起義成功後的陽夏戰役,民軍傷亡近萬人,僅漢陽保衛戰便有3300多民軍官兵壯烈犧牲。

正是因為這些參與了武昌起義的民軍和革命者的挺身而出,才最終結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在亞洲建立起了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