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敦煌1943年,蒼涼神祕的莫高窟


【莫高窟第442, 441, 440 窟(P.120S-120U)】十六國時期,千佛洞始建;後歷代多有興建。元朝後,開窟停止,逐漸荒廢。明朝嘉靖年間,閉嘉峪關,此地為遊牧民牧場。

【莫高窟第422窟西壁佛龕內北側塑像】1723年,在敦煌設沙州所;後將甘肅及各地移民置此屯田。1760年,改設敦煌縣。

【莫高窟第231-236窟及上層第233窟】莫高窟全長近一千七百米,現存歷代洞窟逾七百個。莫高窟分為南區和北區;南區對外開放。僧侶修行居住在北區,此地洞窟彩塑、壁畫稀少。

【莫高窟第142窟前室】洞窟有佛龕窟等各種形制。所有的洞窟建築中,最小的洞窟不到一個平方米,最大的洞窟面積逾二百平方米。敦煌學者認為,莫高窟​集各文化之長,自成體系。

【莫高窟第12窟前室北壁天王像】敦煌石窟現存繪畫、彩塑近五百個;彩塑有菩薩、佛、天王、力士像、弟子等。形式主要有浮塑、圓塑、善業泥、影塑等。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莫高窟第12窟前室南壁天王像】十九世紀末期,俄國、英國、法國開始派出多支探險隊,進入我國新疆、甘肅等地;大批的我國古代文物,被他們用各種方法掠走。

【莫高窟北區殘窟】本組圖片是由中英聯合科學考察隊拍攝,時間為1943年10月。在此之前,張大千剛剛率徒完成了對敦煌壁畫的臨摹。

【莫高窟第458-459窟(P.118P-118Q)】1941年春季-1943年夏季,張大千與親屬及弟子一直在敦煌臨摹壁畫。

【莫高窟第231窟至244窟段】甘肅敦煌老照片,1943年。攝影:李約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