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珍貴老照片:圖二年輕時氣宇不凡,最後遺願想去天安門看看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北平淪陷後,他秘密參加抗日救國團體。後隨其大姐前往昆明考入西南聯大攻讀物理系,其後留學美國,在普渡大學攻讀了碩士,博士學位。因為其只用了一年零十個月就考上了博士學位,因此被稱為“娃娃博士。”如圖便是其美國留學時所拍攝的照片。

鄧稼先在美國被稱為“娃娃博士。”自然而然在美國會有很高的待遇,但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鄧稼先獲得博士後僅僅9天,就毅然踏上了歸國的路程。他要為國效力。圖為鄧稼先年輕時的留影,外表非常英俊。

回國之後,鄧稼先立馬加入了中國物理研究所,之後,面對國家要建設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建設任務,他毅然決然的加入了這個隊伍,因為屬於機密任務,因此他數十年都不能和自己的妻子,兒子們見面。此圖是鄧稼先的妻子兒女珍貴照片。

此圖是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圖。羅布泊的周圍全是荒漠,自然環境惡劣。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卻見證了無數個奇蹟的發生。1964年,在羅布泊地區成功試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在羅布泊地區成功爆炸。而這些成績的背後卻隱藏著無數個像鄧稼先那樣的人,他們整日面對著無盡的沙漠,他們沒有名字,只有一顆愛國的心。

在一次航投實驗中,出現了降落傘事件,原子彈墜裂。要知道,墜裂的原子彈對於以後原子彈的研究有很大的意義,因此,必須有人前去撿取原子彈碎片。面對身邊的年輕人,鄧稼先毫不猶豫地隻身前往,仔細研究破損地碎片。但也因此受到了核輻射。此圖是鄧稼先在羅布泊實驗時的照片。

鄧稼先核輻射之後,前往北京檢測,發現其肝臟骨髓皆受到核輻射的侵蝕。很多人勸說鄧稼先接受治療,但鄧稼先卻堅持返回核試驗基地,繼續埋頭工作。

1985年,鄧稼先最後一次離開羅布泊,此後再也沒能回去。到達北京之後,鄧稼先被強制住院。很多領導,專家皆來看望鄧稼先,面對他們的關心,鄧稼先顯得非常得平靜,他知道這一天遲早回來,但沒想到的是這一天來得如此快。此圖是于敏和鄧稼先的合照圖。

鄧稼先在其病危的時刻,堅持要最後見一次天安門。在其妻子和警衛員的陪同下,鄧稼先得以再看天安門最後一眼。鄧稼先為我國的核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併為此甚至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但最後的要求卻只是想要看一眼天安門。面朝五星紅旗,他死而無憾。此圖是鄧稼先和其妻子的合照。


鄧稼先和楊振寧一直是很好的朋友。鄧稼先病重後,楊振寧前去看望鄧稼先。大概是看到老同學的緣故,鄧稼先非常的開心。當楊振宇問道鄧稼先獎金的時候,鄧稼先表示自己獲得的是最高獎金10元,因為當時的國家獎金髮放標準是“一等獎10元,二等獎5元,三等獎3元”。但他並沒有因此感到難過,反而很自豪。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逝世,享年62歲。在其去世後,國家對其召開了隆重的招悼會。張愛萍將軍專程趕到北京,為鄧稼先致悼念詞,並對其一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