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舊影1959年,正陽門下百姓生活


【北京街頭的蔬菜攤位】過去的蔬菜品種四季有別,蔬菜的旺季是在夏天;此時,產量低、價格高、不易儲存的細菜上市了;品種包括西紅柿、黃瓜等。冬天,大白菜就成了每家的當家菜。初春是蔬菜淡季,很多人家以醃菜下飯。

【北京街頭的早點攤】舊時的京城,每天早晨,路口、街邊就擺滿了小吃攤;老北京的早點品種有油條、燒餅、麵茶、炸糕、包子、餛飩、炒肝、爆肚、滷煮等等。過去,京城早點鋪炸出來的油餅,熱時、涼時都是軟的,越嚼越香。

【北京街頭的自行車】三十年代,日本生產的自行車開始大量進入北京;以二六型自行車居多,也有二八型;日本自行車的售價比歐美自行車便宜很多。到了五、六十年代,自行車是主要出行工具,很多人家還在使用日本自行車。

【北京街頭的自行車修理鋪】 那個時候,交通管理主要針對自行車;街上時常有警察檢查自行車;看看車閘靈不靈,車鈴響不響。那時路燈較少,晚上騎自行車時必須打開自行車的車燈;很多人沒有車燈,就在前叉子上掛個煤油燈。

【北京的小酒館】過去,京城的酒館、酒鋪的面積不大,進門位置是櫃檯,小酒鋪的面積通常也就是十五平米左右,通常能坐下二十多人;二十來平米就算是大店了。小酒館的櫃檯裡擺著酒罈子,打酒時用長把兒木提鬥從酒罈裡舀。

【北京街頭的冰棍攤】過去,每到夏季,大街小巷就會出現很多賣冰棍的攤位。賣冰棍的通常推著有白漆木箱子的手推車,箱子裡放著棉被包裹好的冰棍。賣冰棍的吆喝:奶油,小豆,三分五分;人們就被吸引過來了。

【北京的小人書攤位】在五、六十年代,小人書是我國少年兒童們的主要讀物,發行量曾經過億。很多人是用小人書來擺攤賺錢,小人書攤的經營者是男女老少皆有。儘管是小人書攤,不少成年人也很喜歡來這裡看看。

【北京的蜂窩煤爐子】蜂窩煤前身為煤球;五十年代後期,煤球慢慢退出,京城開始使用蜂窩煤。蜂窩煤個頭相對較大,品種有兩圈孔、三圈孔、內四孔、中八孔等等。那個時候,很多人家都使用蜂窩煤爐子,靠它來燒水、做飯。

【北京的衚衕】本組圖片系新西蘭著名攝影師布萊恩·布雷克拍攝,布萊恩·布雷克先生曾經數次來到中國,並被允許自主拍攝。《北京老照片,1959年。攝影:布萊恩·布雷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